梨花风起正清明

作者: Eileen101010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7:45 被阅读9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活着》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静立茔冢默然,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我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不管是谁,无论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清明时节,大迁徙又开始了,很多人家定居国外的亲友也从各个国家赶回来扫暮。就像孟浩然的诗中所写:“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意思是帝都里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寂静法师说:生命就是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

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矣。

要知道,根就是恩,恩就是根!大根就是大恩,大恩就是大根!忘恩就是忘本,报恩就是报根!

趁还能爱的时候,好好珍惜身边的爱人,每次拥抱再用力一点;

趁亲人还健在的时候,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吧,几世修来的缘分,别轻易弄丢了;

趁身体健康,想做的事现在就去做吧,别等到死之将至,才发现此生从未精彩地活过。

“再多的遗憾,人生不会重来。”

梨花风起正清明

相关文章

  • 节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太美了,特转来欣赏欣赏…… 假如,在古代搞一个网上调查,问:你最喜欢哪个节气?我猜想,清明的得票率会特别高。为什么...

  • 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晨一起来,仿佛回到了黑白默片时代,朋友圈里都是祭奠英雄与先烈的图片。各个时代里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的人,都值得我...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不过自从水泥路修到山上去后我们就再也不用担着祭祀用的东西翻山越岭才能找到太公坟茔的山头,...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高太尉 今又清明,又想起了嫲嫲(读音:mama,第一个嫲读三声,第二个嫲读轻声。潍坊一带将奶奶称呼为嫲嫲。)。...

  • 梨花风起正清明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神勇无敌小超超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清明,太阳黄经15°,气候爽朗清寒,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生长。...

  •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仲春暮春之交,清明节,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记忆里的清明是折了杨柳插在门口,因为假期大家又能聚在一块,玩...

  •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万山葱茏,又是一年清明。万物清洁而明净,透着些感伤,更呈现一种生命的教育。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故土生生不息,家因追...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春的飔风吹来,清明节迈着舒缓的步伐来到了麦田里,高楼里,人的眼睛里。 清浅的天空下,树枝露出了青嫩,折一枝柳,斯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梨花风起正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rf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