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2期“父母”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家的孩子养着养着就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有灵气了。
有时还总是目光呆滞,神情涣散的。
我家孩子就有这现象。
我家的外甥女两三岁时,模样就已经很动人,特别是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很水的。看着你都会觉得真是个有灵气的孩子。因为一些原因,我大姑子就把她放给我婆婆带。带着带着,有一天,我弟弟到我家玩,突然说了句“这孩子怎么没有以前灵气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我弟弟这句话被我给记下来了,渐渐的我发现我自己的孩子好像也没有小时候灵动了。特别是在挨训时,目光呆滞就那么看着我。“我把孩子带残了”这个念头就会油然而生。
我怎么就把孩子养成这样了呢?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慢慢的我开始自省~是不是我的教育有问题?
随着自己的阅读增加,问题的答案也开始明朗化了。
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1,我家的养育。一个不管事的父亲加上一个焦虑的母亲,这个家注定是鸡飞狗跳的。如果这个父亲还时不时刺激一下孩子的妈,来一句“看你教的孩子” ,那么这个孩子是可怜的,他不但要承受妈妈的压力,还要承受爸爸带给妈妈的压力。专职带娃还没把娃带好,不光老公要说,婆婆也会有微言。人家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却做不到。受气了就会出气,而孩子就成了我的出气筒。
去年刚上一年级的那段时光,现在回想对我对孩子真的是个梦魇。由于孩子入学是费了很大的代价,所以大家都希望别辜负了这番心血,希望孩子学习名列前矛。这压力就都落在我和孩子身上了。学写字,学握笔,学字词,拍视频交作业那真是越期待表现好就越出错,责骂声如炮珠般源源不断,奔溃加咆哮……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说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怎么就记不住?为什么就不听我的呢?……
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人在焦虑和担心时,是记不住东西的。恐惧和学习是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如果大脑在处理恐惧时,它是会严重影响学习的。
当我看书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豁然了,明白为什么在我发火的时候,孩子总是傻傻的,因为他在处理恐惧呀。
“公开批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毒性压力,严重影响记忆力。”“毒性压力会造成大脑架构性损伤”
结结实实的理论+实践呀。
2.父母的言语关乎孩子的信心。我们两夫妻都是内向的人,也可能受老一辈的影响太深。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就想着别夸他会得意的,言语上是既含蓄又克制,总希望他还可以更好。孩子那点上扬的心又被摁没了。一腔热血冷水泼……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各种批评,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徒增嫌弃。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最贴心的人,最想获得认同人,被父母否定批评拿去比较,也不能被父母所信任,没有他信哪来自信?孩子眼里还会有光吗?
长期得不到表扬,还得时时担心被批评,慢慢的就会活的小心翼翼,畏畏缩缩的。阴着阴着就暗了……
3.家庭的经济。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总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烦恼不已的妈妈,拿什么来滋养他的孩子呢?什么是眼界?什么是见识?那是要走出去的,而走出去那是要钱的。见得多,看得广,格局自然要大几分的。而像我目前经济状况,去哪都要先考量钱包的。实在是撑不开这孩子的格局。吃喝玩乐,当你还在为这物质踌躇时,人家踌躇的这物质怎样才能将他的意识准确表达。
有太阳的时候,你是看不见月亮的,难道月亮不在吗?不,月亮一直都在,只是你看不见。
4.养育着的价值观。 一个家的灵魂是母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生活在尘世,难免不被世俗裹挟。渐渐的我们成了《红楼梦》里——“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自己都是鱼眼睛还奢望孩子成宝珠。
5.家庭合睦。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关系和睦,孩子才能感到有安全感,才能活的自在。父母之间的争吵声是让人难以忍耐的噪音。一个人能长期生活在噪音里吗?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孩子犹如一块璞玉,是我们有眼无珠把他当顽石养,又或者我们知道他是块料,但雕琢的力度轻重把握不好,定义的玉没出来,呈现的是不被定义的人生。无论如何,做父母的都该修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方能雕琢出带有灵气的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