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第十四则。
1、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何以谥为文呀!”先生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这就得谥为文了。”
傅佩荣注解
子贡请教说:“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有爱好学习,并且不以放下身段向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
孔文子即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其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所得到的名号,古代根据一个人一生表现的特色,死后给他一个尊称,通常是取其优点来表彰。譬如勇、文、德、孝,这些都是谥号。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得到“文”谥号。
“文”有六个类别,即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锡民爵位。孔文子的“文”指的是学勤好问。
“下”指向比自己年龄小、辈分或官位低的人请教。虽有上下之区分,但是好学者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不管身份、角色、年龄、辈分,只要别人懂得比自己多,就向他请教。
再孔子眼里,一个人能好学就不简单了。《论语》里“好学”总共出现过四次,一次是说君子(【1.14】),一次是说孔子自己(【5.27】),一次是说颜渊(【6.3】),还有一次就是说孔文子。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孔文子其人其事,根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冬,卫大(同“太”)叔疾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置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
看看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到孔文子本身很多行为有可指摘之处。他看着子朝逃跑后,就让太叔疾休掉子朝的女儿娶了自己的女儿;看到太叔疾不忘之前的妾媵,自己作为卫国大夫,想要出兵攻打君主;攻打不成,又把自己的女儿抢夺了回来。
对于这种行为的人,怎么还能够以“文”作为谥号呢。孔子没有指出孔文子的这些不当行为,而是对学生解释了孔文子身上的优点:聪敏且不自以为是,还能够有非常谦逊的好学态度;不以身在高位而自傲,还能向居于下位的人请教。做到这些,也无愧于“文”这个谥号了。
4、弘丹学习心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个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出自《论语》的这一章。
我们现代人觉得“好学”是很简单的事,但在孔子眼里,一个人能好学就不简单了。
《论语》里“好学”总共出现过四次,一次是说君子。【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至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一次是说孔子自己。【5.2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做事尽责又讲求信用的人,只是不像我这么爱好学习而已。”
一次是说颜渊(【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里面,谁是爱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爱好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再不相干的人身上,也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遗憾的是,他年纪不大,已经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没有听说爱好学习的人了。”
还有一次就是说孔文子的,这就这一章。在【5.27】孔子只是说自己好学,没有说怎么样称得上好学。怎么样称得上好学摘录在下面,大家自己好好琢磨下,怎么样做一个好学的人。
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不迁怒,不贰过。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