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清欢 著

前情提要:
文若梅的5000册书要自销,这成了莫双颖给蒋星月、何浩楠的主笔考题。何浩楠没理,蒋星月积极,并因此和曾经暗恋的电台主持易君联系上。方见君突然从美国回来,还要接莫双颖和他妈去美国玩,莫双颖有一些不习惯自家先生的回归,她正沉浸在和江海潮不可言说的感情里。这些小情小爱,在单位的变革面前,又算不得什么了,报社出台新政,所有人员聘用制,一石激起千层浪。
艾晴蓝接到文若梅的短信,百感交集。往日的竞争对手,如今可以这么心平气和地提供新闻线索。
她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文老师,谢谢,明天早上我联系,晚安好梦。
然后,艾晴蓝就收到了姓名和电话号码。文若梅知道,晴蓝和她之间,还是有着距离。之前是竞争关系,现在晴蓝不好多与她联系,因为她升职了,她生病了,一个正在兴旺,一个正在衰败。纵然早已冰释前嫌,但两个过着截然不同生活的人,能够有什么亲近的理由呢?若梅羡慕晴蓝,祝福她,并愿意自己的梦想在晴蓝那里得到延续。这份心情,又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甚至包括晴蓝本人。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愿意买下文若梅1500册的书?她开什么店的?作为一个记者,最大的好处是,每天可以遇到不同的人,见闻记录不同的事,笔下的每篇稿子,都是别人的一段人生。如此以来,年纪轻轻,便见识许多,活过别人的好几辈子。
第二天早上,艾晴蓝先是电话联系,早上七点半打的电话,想着这个时候应该好安排一天的时间,没有接,断断续续,电话一直打到十一点,接了,是个慵懒的,嗲嗲的女声:喂,找哪位?艾晴蓝面前浮现出那种阔太太的样子,睡好懒觉,应该去打麻将了吧,一边打麻将一边午餐,下午去美容院,然后去店里巡视一番。
艾晴蓝不卑不亢表明来意,对方一听说是文若梅介绍的,马上来了精神:好,中午一起吃饭吧,边吃边聊,我请。
什么时候,吃饭和谈事联系在了一起,晴蓝还是没有习惯。以前做人物情感采访时,很多人也是喜欢边吃边聊。到了经济部,时间不长,但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采访也都是和饭局紧紧相连。似乎离了吃喝,就没有一个正经谈事的地方和时机。
一见面,这个兰总和想象中还真不一样,她看上去,平凡而普通。想象不出她是老总,也想象不出这种女子会是文若梅的死忠粉。惟一说二者有共同点的,应该是二人都喜欢笑。
兰总打老远就开始笑,挥手,使劲笑,双下巴笑出来也不介意。不是在咖啡厅,而是在肯德基。“这里离我儿子的学校近,中午他要出来,我要送他去学钢琴。就在这里吃饭。”分明,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半点商场精英的影子都没看到。
兰总没有问晴蓝吃什么,点了两个套餐。“我早就见过你,在你们报社,但是那个时候的你,总是埋头写稿,你肯定对我没印象。我和若梅是好朋友。从读者到朋友,她采访过我的故事,还上了报纸,报纸我带来了,你先看看吧。比我说得要好。”
兰总的故事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又是一个励志故事,从逃婚到做单亲妈妈、从容颜之惑到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开自己的服装店。
故事,晴蓝是第一次读到,内心充满了震撼。看到晴蓝那么认真地读故事,兰总笑:做报纸的人不看报纸,做电视的人不看电视。看来每个行当都一样。晴蓝补充:我每天读这个城市别家的报纸、分析。
荒诞吗?这就是人生。就像人对自己,以为很了解了,其实不是。有的人终其一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家庭、子女、行业。所以才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报上的故事写着,兰总的下巴下面有一个很大的胎记,巴掌大小,是红色的。像一个红色的围脖,很是醒目。生下来就有,所以她一生下来就被视为不祥的孩子,在她之前,家里淹死过两个女孩子,全是用红布包裹放进河里。
她是第三个女孩子,胎记的部位和颜色,和之前裹两个女婴的红布位置完全一致。所以家里大人吓了一大跳,这次准备寻个好棺木,把她葬了……是爷爷,把她抱回来,交给她妈手里:好好养。
也怪,抱回家养着之后,连生三子。家里又觉得她那胎记也吉祥起来了。从小到大,直到成为兰总,这个女孩一直活得无拘无束,那胎记,因为位置非常特殊,所以去不掉。
兰总就用漂亮的丝巾挡一下,夏天也如此。别添了一种端庄。她那么热爱生活、笑对人生,还是情路坎坷。
关于情路坎坷的细节,左不过遇到渣男,被骗财骗色骗感情。对于容貌上不美、美得比较平凡、美得比较异样的女子们来说,在情路上先天就失了分。
艾晴蓝读完故事,有种惺惺相惜。她也是个内心自卑,但是强颜欢笑的姑娘。即使做记者,也一直不是太有自信。她想,兰总是有能力有担当的女子,需要遇到一个懂她的男人,一个看不见她胎记,或者把那个胎记当做装饰的男人。
“我和文若梅,都是离婚、单亲这么走过来,所以她对于我不仅仅是一个记者,我第一次找过她之后,就上瘾了,十天半个月不找她说说,就难受,就这样成了好朋友。现在她病了,她说以后就把我交给你了,哈哈哈,你要做好不定期接受我骚扰的准备。”
艾晴蓝很高兴认识兰总。她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以前的,和以后的。而现在的自己又与她相逢。
“你为啥要买文老师1500册书啊?”晴蓝进入采访环节。
“她出这个书,我也出了主意,觉得她应该出书,没想到,让她身体受累了。关键,她的书是真的好。会给很多情感困惑的人指引一些方向。我有一个服装店,来买衣服的人都是一些家境优渥的女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她们需要情感引导,晴蓝,我可以和你们报社或者你个人合作,我们来做一个太太俱乐部吧。你现在不是在做经济人物吗,我觉得,经济人物也可以用圈子来运作。”而兰总的回答,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被采访对象。
兰总在后面的采访中,回避了她是如何起家的,只说她和莫双颖认识,和商丽华也认识,还和集团的一些人也认识。
这个女人,不寻常。
最后,兰总说:小蓝,你以后就叫我兰姐姐吧。你就是我的蓝妹妹。
艾晴蓝回到报社把太太俱乐部的事向商丽华汇报,商总很感兴趣,她让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商丽华已经对晴蓝刮目相看了,觉得她这个孩子开窍了。以前还担心她有没有经济头脑,现在看来没问题,商总准备列个经济学方面的书单给晴蓝补补。
蒋星月这段时间是走哪笑哪,什么叫银铃般的笑声,听听她的笑声,就知道了。
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要做新娘了。这一层的编辑部里,已经人人皆知。都是周则宽传播的。大家看他忙装修,就问,准备娶媳妇了?他说是啊是啊。又问,是谁啊?他说,准备近亲繁殖,就地取材,星月姑娘。
蒋星月爱笑,倒不是因为要和周则宽结婚了。她是因为和易君又有了联系,并且还光明正大地合作。
莫双颖把这件事全权交给她去做,惟一的要求,做活动,展板或者横幅上要有他们的报社和栏目名。偏人物故事,淡化文若梅个人。莫双颖很清楚,这样一修正,就是一个拿得出手的业绩了。可以拿到编前会上去说了,说不定还能争一个头版头条或者报眼的导读。
莫双颖以前是个不争的人,因为总在商丽华之下,她是受人照顾的对象。受人照顾你还争个什么?现在,她有时间精力去争了,并且也有了资本去争,她争,还有一个靠山,有一个在美国的先生,打不赢随时可以跑,并且,也不是为争那点生活费去争,争的就是一个事业心。
之前有段时间,莫双颖担心艾晴蓝这被商丽华挖走了,她会痛失左右手,目前来看,一切正常。
商丽华来到莫双颖的格子间:颖子,听说你捉小三捉出了成效,方见君从美国回来了?
莫双颖笑得很大声:是啊是啊,他回来了,要接他妈和我们去美国玩呢,说老太太时间不多了。
商丽华看到莫双颖的手放在口袋里。又问,你的手好些没有?
莫双颖继续陪笑:还没有呢,哪天去你们家,让孩子们开个钢琴音乐会,那个时候,我们俩也弹一曲?希望那个时候我的手好了。
商丽华也笑:是啊,我们两家好久没有聚了,这次见君回来,好好聚聚。
编辑部里,都看到了,莫双颖还是商丽华的人。商丽华和莫双颖还是有说有笑,她们的孩子,她们的家庭也彼此交好。有些笑,是装出来的样子,那又如何呢,场面上,你是最引人注目、惹人羡慕的那个。
莫双颖要蒋星月拿方案的事,蒋星月没有和晴蓝说。她们最近各忙各的。星月对晴蓝,有一些回避,关于她的事,晴蓝知道得太多了。
现在最让星月后悔的就是说了周则宽求婚的事,还有周则宽这个大嘴巴装修就装修,搞得满报社皆知。她和易君的交往才刚刚开始。正在渐入佳境。虽然只是通过电邮和QQ,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谈下月初做活动的细节,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正是少女时代最想要的生活。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终于实现了。
蒋星月的方案,报社非常满意,特别是投资方的项总,要求每个栏目都用这样的思维,用活动带动。商丽华马上就拿着晴蓝写好的太太俱乐部的方案发言了,晴蓝的方案,从俱乐部的活动场地、活动人员、人数、活动内容、频率到与报社的栏目线上线下怎么对接,都写得很清楚。
项总听着听着,大腿 一拍,报社的数字媒体发展得怎么样了?我们也可以在网上做活动,做圈子。
江海潮说:整个集团所有的报纸都有电子版,以前也有论坛BBS,论坛上会经常做一些活动,但是这些年论坛似乎不太时兴了。大家都玩QQ了。还有一点,集团里,各个报社、网站是分开的。网站只负责把纸质的内容做成电子版,并不负责报社各栏目的网上运作。
这就是很明显的体制漏洞了。项总说,我们做个报社自己的网站吧。
这件事,可大可小。大,全集团那么多份子报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凭什么你们要有自己的网站?小,凭什么?凭我们是注资的报社,投资方出了钱的,他们就有话语权、决策权。
江海潮有理有节地回答:这个事情要向集团打报告、向市委宣传部汇报。
商丽华突然笑了起来:项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资金,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啊。她带头拍起了巴掌,大家也都鼓起了掌。
莫双颖的鼓掌比所有人的鼓掌慢了好几拍,她心里不舒服,本来,亮点是她的,结果却成了商丽华的梯子,商丽华踩着她的亮点,成就了她的更大的风光。也许这就是格局吧,也许这就是命吧。
莫双颖鼓掌的时候,商丽华看过来,朝她笑,眼光也看着她的手打量,但是,太远了,看不太清。
商丽华心想,认识十几年关系,似乎很熟了,怎么连她的手长什么样,一点印象都没有?可见人和人之间的熟,不是真的熟。
最近。商丽华由内到外开心很多。
最近报社一直在做一个国学妈妈的选题。有一个母亲,从孩子在胎儿期就一直教孩子国学,现在六岁的儿子,四书五经都背得,不仅会背还能讲。更奇的是,有一些网瘾少年家长找到她,这个母亲通过让孩子学国学,而让孩子有所改变。陆续,又有失恋、失婚的人找到她,她也用国学来开解。
效果是明显的,收费也是让人肉疼的。一个网瘾孩子十天下来,6000元,包吃包住。三个月,三万块。还是优惠价。
至于成人,收费就更高了,十天下来,是8000元。国学妈妈说对大人里面包括了心理咨询的费用,她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个花样百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返朴归真的时代。人们逐渐发现再多的花样,万变不离其宗地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答案。向老祖宗学习,是最新潮的时尚。那些中华经典,你就是一直读一直读,会让你的心静下来,读到可以背诵、可以默写、可以其义自现,可以深入五脏六腑地为你疗伤,让你脱胎换骨。
国学妈妈说,你看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因为我活得很通透。我为什么活得这么通透呢?因为我不仅学习了那些国学,我还用于传道授业解惑,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商丽华完全被洗了脑。她学习是不要钱的。因为这是和报社一起做的活动。报社把她作为经济人物进行报道,报社征集愿意跟随国学妈妈一起学习的大人和孩子。
通过报社报名的,半价优惠。有特殊情况特殊故事的,甚至可以免费。一时之间,全城为之轰动。这个痛点太好了,网瘾少年,失恋失婚的人,多的是,而且,对于网瘾少年父母是花多少钱都想治好,那些失恋失婚的人呢,暂时失去理智,也是花钱如流水,花钱买高兴。
商丽华也算是找到了气味相投的人。他们一起读诵经典,洗涤身心,内心充满正能量。
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回家和先生互相不理有意义得多。先生却觉得她是疯掉了,她是报社第一个主动说不要妈报身份的人,积极响应聘用制。先生说,其实你可以回妈报,有我在前面就好了,你老公我现在不比你差啊,你就应该求稳。
商丽华不理也不生气,只是微笑,焚香,诵读经典。每天早晚,这是定课。家里孩子反正住校,她觉得自己已经过上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嗯,读经典和空巢老人很配的。想想都有趣,她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一个女子,左手职场,右手国学。她渐渐可以把那些国学思想用于指导职场和婚姻。她也越来越认同,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时期,好好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修身养性。
商丽华心想先生之前说回家总说见不到个笑脸。她学习国学,学习微笑,学习插花,这下他应该满意了吧?都说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差。她就是觉得近几年的运气太差了,家运要改一改。那个国学妈妈还答应什么时候来她家里看一看风水。
这不是封建迷信。风水,是气场。
商丽华能静心国学,全靠艾晴蓝前方奋战,她和她的兰姐姐把太太俱乐部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日常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兰姐姐提出一个新鲜问题:太太俱乐部,还可以冠名,这又可以收一笔钱啊。
商丽华佩服不已,真是一个赚钱天才。有这个人在,如虎添翼。商丽华感觉到,晴蓝最近遇到高人了。
30天写部属于自己的中篇小说挑战营 18 薄荷清欢
每天一到两更,欢迎交流。感恩关注。
本连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改编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