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喂蚕时间我都得回去帮忙,因为他们两个是忙不过来的,太累人了。不光采桑忙,喂蚕宝宝累,还要及时清理粪便,更累。
蚕宝宝白白嫩嫩的,很可爱,摸着手感很好,又嫩又滑,不像豆虫那么可怕,不过也有一些人害怕不敢拿。
蚕宝宝经过4次蜕皮,发育到5龄末的时候,就逐渐停止吃桑叶。排出的粪便也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身体收缩并呈透明状。这时被养蚕人称为“熟蚕”。熟蚕头胸部昂起,8字状摆动,寻找地方吐丝结茧。
要吐丝结茧的时候叫簇蚕,要把它们一只只放到蚕簇上,这个比较麻烦,需要很多人来一起帮忙。必须尽快把蚕宝宝放到蚕簇上,不然它们就会爬的到处都是,因为它们等不及,要吐丝结茧。
我记得姨和姨夫也都过来,还有前后左右的邻居,只要谁家要簇蚕了,就都过去帮忙。
当时儿子还小,也就2岁左右,我回娘家都会带着他。他从那时就开始帮忙干活了,我们把蚕捡到盘子里,他就负责端过去给姨夫。姨夫守着蚕蔟,把蚕倒在蚕蔟上。儿子不怕蚕,敢用手直接去拿,但好像没有祸害,还是懂点事的,哈哈。
蚕簇上的蚕宝宝满了之后就挂起来,它们自己爬到蚕蔟的小格里开始吐丝结茧。当然也有调皮的蚕宝宝会两个钻到一个格子里,也有的爬到蚕簇边上,不过大部分还是乖宝宝。
蚕簇期间要不时查看,因为有时它们吐的丝会把相邻的蚕簇缠在一起,所以要及时分开。还要不时的把蚕簇上下翻一下,因为蚕宝宝是往上爬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蚕茧最后再从蚕簇上扣下来,卖到蚕茧站,这养蚕工作才算大功告成。
蚕宝宝很娇嫩,桑叶是不能打农药的,蚕宝宝的屋子里也不能打灭虫剂。屋子里得提前用生石灰杀毒消菌,还得有前后窗通风透气。
而且屋子里的湿度和温度也是有要求的,我记得屋子里都放置温度计,及时的发现温度湿度是否合适。还要准备炉子,必要的时候要加温。
门窗必须有窗纱,防止苍蝇蚊子进去,否则蚕宝宝会不开心,生病就麻烦了。我们去采桑喂蚕的时候都不能用香皂洗手洗脸,还不能涂护肤品,怕伤害蚕宝宝。
所以蚕蛹是很干净无农药无害的,至于有些人吃蚕蛹中毒,那是储存不当的问题。
随着父母年龄渐大,就不养蚕了。记得那时边采桑边吃桑葚,吃的嘴巴,手都成紫色的。可惜太忙,没空摘桑葚,大部分都烂掉在地里。
如果是现在我会采集一些桑葚做酒,后来不知道是蚕茧便宜,还是人们嫌累,都不养蚕了。所有的桑树也都被砍掉,桑地重新变成了耕田。
我为此感到好遗憾,桑叶,桑葚都是好东西,连蚕宝宝的粪便都叫蚕沙,能明目的。我记得还给儿子做了个小枕头,可惜后来不知道弄哪去了。
因为有些记忆已经模糊,我上网百度了一些资料,发现现在的养蚕业已经从传统的一年三至四次,增加到一年十二次。养蚕的收入,从原来的靠天吃饭,变成了固定而且高薪。
茧价不再随行就市,甚至有了定价权。详见新昌梅渚镇宋家村规模化养蚕以后(详见9月22日C12版《新昌有人一年养蚕12次 规模化养殖能否拯救浙江丝绸业》)。规模化养蚕让蚕茧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那些曾经的苦累因为时间的流逝,已经渐去渐远。我用拙劣的文笔把这些记忆进行记录,以期保留的更久一些,如此便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