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回来”。
“好咧”。
得到一声回应后,妈妈的眼中应着的是一骑自行车远去的场景。
小时候的中秋夜,最期待的莫过于晚饭后与弟弟骑着单车出去。不是去买零食,不是去哪里玩耍,只为了比对一下各家各户摆在街边的纸扎品。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会热衷于比对纸扎品,那不得不介绍下家乡一个传统,拜月娘,月属阴,唤为月娘。我们的地方文化。中秋夜同几户邻居相约一起,搬出桌子,拼接一起,摆上供品和纸扎品,俗称拜月娘。
“看,那一个也是我们家做的”
是的,家里就是做纸扎品生意的。中秋纸扎品里有两个主角:贡亭和花篮,每家每户摆上的都各有特色。而我和弟弟则会特地把整个小镇转个遍,数数有多少个是出自我们家的,诧异他家的成品怎么略为奇怪。比对结果,一如既往地认为自家的最是好看,自豪地回家去。
不经意的数一数,居然有近10个年头没在家乡过中秋夜。人在外地,要上班。中秋假期并不长,短则一天,长的是三天,这还得是幸运的赶上周六日。今年中秋节就刚好有三天,但可惜的是中秋在最后一天,回乡也无缘见到当夜的盛况,小时候的画面是如此难以重现。
“咦,这里开了家新店”
小镇的发展变化也挺大,镇里店铺大多已换新了几遍,每年回家都感觉是一遍新景象。不可否认,无论在外打工后回家多少次,对家乡的首要印象永远停留在高中之前时情景。小镇、街道、小店、邻里邻外,脑里浮现的是那时候的定格。
图片来自网络
这即是老天的眷顾又是人生的无奈。它让你能在记忆里保留对家乡的熟悉,却又会让回到家乡的你感到周围的陌生。这让我们更难以寻觅年少时的味道。
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带着对未来的自由和美好幻想一天天长大。而长大后又会回头望望一路走过来的印迹,回不去,只能朝着前方继续走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