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张炎是谁?
这个名字在大家如云的宋代词坛中实在不算显赫。然而这个名字又是研究宋词绕不过的一个名字。他是宋代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在风雨如晦、凋敝倾颓的南宋末年,是他唱响了宋词这支瑰丽长歌的清越余音。
张炎家世显赫。他的先祖是“中兴四将”中的张俊。周密在追忆南宋临安城风貌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了宋高宗赴张俊家宴的菜单,其中正宴前的果品就有七十二道,豪侈铺张令人瞠目结舌。到了张炎的曾祖父张镃,不光膏粱文绣、炊金馔玉,更是知情识雅,与众多诗人词客交往甚密,大词人姜夔也是他的坐中客;张镃本人亦是精通音律、颇有词名。这也是张炎家学渊源所在了。张炎的祖父张濡曾驻守独松关,因为部下误杀元使,第二年元兵攻占临安将他残忍地车裂杀死,并抄没了全部家产。自此,张炎家道中落,一度靠卖卜为生。三十岁前,他是“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三十岁后是国破家亡的宋朝“遗民”。
图片素材:徐渭《荷花》疏影 咏荷叶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这首词便是写在南宋已亡、作者隐居浙江之时。
开篇寥寥四字就勾画出了荷叶的高洁品性。从“向浅洲远浦”到“浣纱人说”,都是写荷叶的娉婷姿态:“遗簪”是比喻未展开的嫩叶;“且莫与、浣纱人说”将荷叶倾斜相盖之状写得亲密传情,颇有趣味。然后用一句想象收束上阕:怕秋风来时,这翠云层叠般的荷叶也将被吹得破碎凋零了吧。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下阕先用赵飞燕的留仙裙比荷叶;转而写到自己,一领青衫还留着荷叶枯香,但两鬓已飘雪斑白了。原来“清绝”、“倾盖”都是“回首当年”,如今只剩下缕缕枯香,自己身为青衫文士虽恋恋不忘而终是年华已逝。接下来化用了《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荷叶上的露水也如铜仙辞汉时流下的清泪一般,一夜西风还是将它吹去了。好在,这清露落入湖水之中,还能映得一池皎皎明月。
通篇看来,有状物也有言情,有亡国伤痛也有超脱感慨,写荷也是自况,流泻潇洒,不滞于物。历代咏荷名作良多,这篇作品却不咏花而咏叶。写荷可以明艳、可以质朴、可以朦胧、可以哀婉,而张炎却在清新端正中写了出一种明朗的气度。十年前第一次读到它,只觉得辞藻端丽,齿颊留香,特别是“恋恋青衫”几句细腻深刻,令人难忘。至今它仍是我最爱的咏荷作品。
图片素材:扬无咎《墨水仙图卷》西江月 题墨水仙
缥缈波明洛浦,依稀玉立湘皋。独将兰蕙入离骚。不识山中瑶草。
月照英翘楚楚,江空醉魄陶陶。犹疑颜色尚清高。一笑出门春老。
张炎的题画诗词良多,光是题水仙图的就有《浣溪沙·写墨水仙二纸寄曾心传,并题其上》、《清平乐·题墨仙双清图》、《浪淘沙·余画墨水仙并题其上》等等,可见他对水仙的喜爱。
这首词上下阕内容结构类似,可以对照欣赏。上阕“缥缈”、“依稀”二句将水仙比作洛神湘妃,写它的曼妙风姿;下阕“月照”、“江空”又写它的轻盈空灵。没有正面刻画水仙的形貌,而是捕捉它的气质神韵,与其他咏水仙的作品比起来,又没有哀婉纤柔之感,只显得空灵缥缈。接下来赞水仙的高洁品格,虽然化用了李清照咏桂花的“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之句,却少了叹息之意,多了几分恣意超脱。
评论张炎的作品时总会用他“清空”的词学主张加以解读。但这首《题墨水仙》不光是清朗空灵,还有一种疏落狷狂。在整首词平仄抑扬、击节而歌般的音韵之美中,我仿佛看到一个落拓的背影。这出门一笑看似洒脱,背后又有多少苦痛与无奈呢?‘
’
图片素材:扬无咎《四梅花图》疏影 梅影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与前两首词不同,这一首词是张炎前期的作品。
读这首词总让我想起《红楼梦》中十二首菊花诗:固然是写菊,但《访菊》要“访”得妙,《供菊》要“供”得好,《问菊》要问得无言以对。写梅影亦是如此,既要写梅,也要紧扣着影。邱鸣皋教授说,这首词从七个方面刻画了梅影。开头写梅影出现的条件,有月才有影,而“片月”可见月色朦胧。梅影在月色下仿佛“碎阴”,但更加“清绝”。接下来写作者环顾赏玩,却发现梅影难以捉摸,营造出一种惝恍迷离的境界。又用倩女离魂比梅影的缥缈离合,更加显得朦胧轻盈。然后写竹外梅影,以过云带来的光影明灭衬托梅影的美感。从“碎阴”到“过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下阕转化角度,写自己看见镜中的梅影如美人的淡眉,“为容不在貌”承接“蛾眉淡扫”,虽然是化用杜荀鹤的“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却又翻出赞叹梅花坚守孤洁的新意。然后顺着“独抱孤洁”延伸开来,接连用了两个典故:难道这梅影是花光和尚笔下的春痕,所以不怕高楼上《落梅曲》清冷吹落?下阕这几句又是环环相扣,且不断延伸出新的意思。然后一个“还”转写梅影的玲珑,仿佛是燃犀牛角照见的海底珊瑚一般,令人惊叹。偏偏要在这种惊艳之后,作者轻轻拈出“酒醒”二字:原来之前的朦胧缥缈、惝恍迷离、淡雅孤洁都是一场微醺的做弄。之前的梅影是虚无空灵的,如今一庭香雪都落在实处,再也没有那种似幻似真的美感了,让作者怅然若失。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或感情,这种幽微细腻的感触依然令人感动。
张炎除了精妙传神的咏物作品,也有一些感情深挚,书写黍离之悲的词作,下次将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