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脚踩两块儿抹布,犹如踏上两个风火轮一般,在方圆好几十个平方的房子里穿梭,速度嘛,能多快就多快。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捧起手机,抻直食️指,瞪大眼睛,在亮亮的屏幕上,划拉一些源于生活,但无论怎么蹦哒,也够不到高于生活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也不算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总定格在亮亮的屏幕模式,而不是那种,据说是对眼睛起保护作用的黑乎乎的夜间模式,完全与从小就恐惧黑暗有关。
只要天儿一黑,就尥蹶子往家跑。
小时候的居驻地,都离父母的工作单位很近。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无论他们调到什么新的工作单位,住的地方都不会离开医院这是种地方很远。
是医院,不管大小,那五脏六腑就得齐全。什么太平间解剖室,这些听起来就会使人的头发丝儿“立立”起来的地方,一样不少。而且这些地方,还常常摆布在人们活动的必经之地,想躲避或者绕个道儿,根本没有可能。
白天行色匆匆的路人络绎不绝,没有人把这些地方当回事。至少是没时间,更不大可能有那些多余的心情。大人们肩上扛着养家糊口,小孩子脑子里挤满了天真烂漫。
顽皮的孩子不分男女,玩儿到兴起,脑袋里是没有恐惧这一概念的。好奇心作祟扒着解剖室的窗户,趴在窗台不错眼珠儿盯着那些穿着白大掛的人。嘴巴里不时发出点儿怪怪的动静,吓唬躲在旁边,捂着眼睛,想探个究竟,但又不敢睁开眼睛朝里瞅的孩子。
黑灯瞎火的时候,经过这些地方,再顽皮的孩子,要说一点儿恐惧的感觉没有,好像不大可能,当然,我也包括在内。
进进出出,能搭伴儿绝不单着。没有遇到“火上房”之类迫不得已的事情,绝对不会离开家门半步。
阴影算是做下了,挥之不去。
进入一枝秃笔自言自语模式。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大致相当于习武唱歌之人的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对写作的兴趣,虽远没有达到如饥似渴,不可餍足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遗世独立,凭虚御风那种忘我。但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儿,大抵都发生在一枝秃笔自言自语这个码字的过程。
秃笔,如果说还有点作用的话,那就算可以用作杠杆去撬动灵魂。吱吱呀呀的较力中产生的火花生腾出来文字,轻描淡写地让自言自语静静地流淌,那枝秃笔也许能沾光于太阳。
我会把这种自言自语,定位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把零打碎敲的时间和空间,幻化成文字去对付那些无聊和寂寞。在这其中如果还能顺便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点缀得绚丽多姿一点儿,把空旷干瘪的空间,充盈得饱满圆润起来,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