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十七)

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十七)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6-27 14:24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自公元前385年秦献公继位,他闭关修炼,不参与任何战争和国际事物,只是励精图治,埋头致力于秦国内部的发展建设,以至于他在位的二十多年,秦国在国际上如销声匿迹般,似乎放在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直到公元前366年,沉寂了近二十年的秦国突然重出江湖,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大败韩魏联军,解救周天子于危难之中,为此还受到了周天子的嘉奖,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从此开始参与国际事物,并与中原各国掰手腕了。

这场胜利让秦人势气大增,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热情。

然而,这场胜利不过是秦人的小试牛刀而已,两年后,公元前364年,秦国再次出手,秦献公率领秦国军队大举东出攻打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地,秦军一直深入到魏国腹地石门,获得了斩首六万的大捷。

这是战国进入兼并战争后的第一次“斩首行动”,这场战争震撼国际,多年来倍受三晋欺辱的周天子不仅发来贺电给予褒奖,而且还赐予秦献公“伯”的称号。

又过两年,即公元前362年,秦军再次进攻魏国,在少梁大败魏军,攻占了庞城,并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叔痤及魏国太子。

少梁战役后不久,公元前361年,一代雄主秦献公溘然长逝。

收复河西之地,重振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一生的夙愿。虽说,秦献公在河西之役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却未彻底收复失地,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这于秦献公自身而言未免是个遗憾。

但是,对于整个秦国,秦献公一生为秦国的发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献公继位后,他主动发起的三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不仅让秦国一血几十年被魏国压着打的局面,同时也用战争红利将国内因改革所带来的内部矛盾大大削弱。

虽然他在位时,未曾彻底夺回河西故地,但这个时期的秦国,已经无惧面临魏国的外部压力,这是秦献公在位时期为秦国带来的最大变化。

秦献公在位23年,他励精图治,力挽狂澜,拯救秦国于危难之际,扭转了战国初期秦国被动挨打、一蹶不振的没落局面,

在他统治时期,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他是使秦国真正崛起的第一位国君,奠定大秦六世基业,开辟大秦帝国的引路人。

然而,秦献公的功绩还不止于此,他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为大秦选择了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保障了商鞅变法的有力持续推进,而秦国也因此强大起来,最终统一华夏文明。

秦献公虽然死了,但他的死并没有阻碍大秦前进的步伐,反而为秦国迎来了一位更加睿智、更加发奋图强的实干家,在他的引领下,秦国披荆斩棘,最终走向辉煌 。

那么,在秦献公临终前,他经过深思熟虑为大秦选的这位优秀的接班人会是谁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出自《战国策·秦策》。 话说公元前361年,蜀国祸起萧墙,秦国欲趁机出兵讨伐以此扩大疆土,但此时韩...

  • [碎语杂记]资治通鉴之司马错论伐蜀

    继续闲读资治通鉴。司马错论伐蜀的故事,实际是司马错和张仪辩论伐蜀还是伐韩的故事,是秦惠王治国理政的故事。周慎靓王五...

  • 司马错论伐蜀

    想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想要投其所好,就要分析那人想要什么!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

  • 阅《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可鉴者:1.背景:秦王欲趁蜀内乱而伐蜀,韩国兴兵来犯,秦王举棋不定,此文就伐蜀和伐韩双方唇交舌辨,一击中害。 2....

  • 译注: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我们继续聊战国。。这是大秦朝堂上关于国家战略的辩论。这个“大蝴蝶”带来的效应连锁效应使得5代之后的秦国最终实现了大...

  • 司马错论伐蜀(中)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换纸方觉爽利 盖前纸洇甚也

  • 司马错论伐蜀(下)

    《古文观止》第五八篇 终于结尾 尚可一观

  • 白话: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争论。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见解。...

  •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

  •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战: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vj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