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性而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尽可能多的女性,来传递自己的基因。虽然在现实中,男性表现地并没有这么“饥渴”,原因在于,女性没有给他们那么多机会。
那么男性在择偶上有什么标准呢?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零点效应。
心理学家在一个单身酒吧里,让酒吧里的男性分别在晚上9点、10点半、12点,对酒吧里女性的吸引力打分。实验结果发现,随着午夜零点的临近,男性对女性的评分在升高。
也就是说,随着夜晚时间的流逝,男性如果还没有成功地吸引到一个女性的话,他会觉得酒吧里剩余的女性越来越吸引人。
零点效应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男性对猎取性伴侣的机会特别敏感,他们会追求“性的可接触性”,也就是说,是否可以和异性发生性接触。在这个单身酒吧里的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离去,对男性而言,性的可接触性就逐渐下降。
这个时候,男性就会不断降低自己的标准,放松对女性的众多内在品质的要求。所以,在理想中,男性希望性伴侣越多越好。但是,现实中,性的可接触性却非常有限。
当理性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男性所做的不是改变自己不切实际的预期,而是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当男性终于和女性发生了关系,达到了传递基因的目的。这时,就进入了男性的噩梦阶段:承诺。实际上,男性在两性关系上,最普遍的行为就是回避承诺。
在中国古代社会,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要求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把女性当做男性的附庸。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旦妻子说出“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的时候,男性此时的感觉不是欣慰,而是恐惧。
心理学家调查了已婚男性对婚姻的态度,发现男性在婚姻中有两个常见的恐惧时刻。
第一个是结婚前夜。这是因为,结婚前夜,标志着他即将从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人变成一个必须受约束,承担责任的人。
第二个是小孩的出生。在这个时候,男性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必须承担起抚育小孩的责任。
这两个时刻之所以恐惧,就因为男性必须在此时,放弃性伴侣的多元选择。这和最大限度的传播自己的基因,这种男性的生物进化本能是冲突的,因此,男性才会产生逃避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