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y Birds作者:泰戈尔
《飞鸟集》 译者:水石山房主人(仗剑书生)
1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
夏日,悠闲的鸟儿来到我的窗前,唱着歌,又飞走了。
而秋天的黄叶没有歌唱,一声叹息,飘落在那里。
最初,这首诗译成了文言版:
夏日闲鸟,临我窗前,啾啾鸣唱,翩翩飞离。
秋天黄叶,飘摇无歌,一声叹息,萧萧落地。
Stray birds是开篇之眼,也是诗集的名字,自郑振铎先生以来,通译为飞鸟,这样翻译并没有把Stray这个词的意思译出来。也有译者译为离群之鸟、漂泊之鸟,Stray有这样的意思,但在这里也并不准确。如大雁这样的候鸟,在迁徙中,才有离群之说,离群之鸟,孤苦无援,显得凄凉,也常常引发人的感同身受。如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至于诗集之名,《飞鸟集》沿用已久,深入人心,也没有必要再改。
候鸟的迁徙,在于秋季以后,且候鸟多体形大,大多展翅于旷野高空,很少在屋前屋后活动。不论是在乡村,还是树林稍多的城市,窗前是常常出现鸟儿的,大多以燕雀这样的小鸟为主,它们不期而至,东张西望,鸣唱跳跃,又倏忽而去,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因此,最终将Stray译作悠闲。很多人都读过沈从文先生的《从文自传》,他童年时,常常逃学,在各处晃荡,仿佛一只悠闲的鸟儿。
下半句转移到秋天的黄叶,色彩由欢快转为冲淡,略有一丝哀愁,但并不悲伤,《飞鸟集》中有多首诗歌关于秋天,总体的基调都是如此,冲淡平和。变换的是时序,是景物,不变的,是窗后的人,以心为眼,见微知著,思索人生与自然,“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灵感,亦如悠然之鸟,如飘萧之叶,来去不定,稍纵即逝,只有少数人能够捕捉下来。泰戈尔的另一部诗集Flying Fire《流萤集》异曲同工: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我没有在天空留下翅膀的痕迹,但庆幸我已然飞过。
关于鸟儿于秋叶,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诸多名篇名句,略举几例广为传颂的,可参读:
《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孔子《论语·泰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陶渊明《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顺带再说一下杜甫的《绝句》,小学的课本里就有,前两句颇有儿歌的感觉,流传很广,小时候只是觉得其顺口,但没有领会整首诗的深意。突然有一天,念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诗,有豁然开朗之感。“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时间上的历史感,“门泊东吴万里船”是空间上可能性,千秋万里,就在一窗一门之间。脚下的一粒沙,已经历了亿万年的锤炼,眼前的一个小孩子,焉知未来不是大人物?如此一来,让人对整个世界,顿时充满了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