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25bedf0c53be6063.jpg)
我们已经用了整整两个篇幅来了解季札,关于季札,了解的越多,就越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学术上,他因博学如海而受到世人景仰;道德上,他以谦恭守礼而受到尊崇。
在政治和外交上,他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他还是位精准的预言家,能够准确地预测国际未来的局势和走向。
不仅如此,季札还是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艺术鉴赏力,真可谓全才,让人心生十二分的佩服。
之前我们讲过,南方的吴国同与它毗邻的楚国一样,多年来,在中原诸侯们心中的印象就是不懂礼仪,也不知礼乐。
所以,一直以来各诸侯视他们为蛮夷、异类,只能被利用,无法亲近,更无法认同。
吴国自吴王寿梦以来,一直尊崇中原文化,而能够融入中原文化是他多年的夙愿。所以,自寿梦之后的几代君王一直秉承着这一信念。
他们想更多地了解中原文化,同时也希望得到中原各诸侯的肯定和认可。
于是,吴国决定派出一位文化大师,作为文化使节,出使中原各国,向各诸侯国证明自己也是一个知礼的文明之邦,而这位文化大师就是季札。
因为,只有文明之邦,才是兄弟之邦,只有融合了,才能共同发展进步。
吴王余祭四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季札为替新任国君余祭谋求友好,奉命出使鲁国,随后又到齐、郑、卫、晋诸国。
可以说,季札是中国先秦时期唯一的文化使节,在国际外交史上是从事这一活动的第一人。
季札出使的第一站便是鲁国。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鲁国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二等国家,且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那么,季札作为文化大师出使各诸侯国,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二流国家的鲁国作为出使的第一站呢?
首先,因为鲁国是周朝的标志性人物——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因辅佐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在了鲁地。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便摄政,代替年少的成王处理国事,他殚精竭虑辅佐成王,平定内乱,制定礼乐,确立了以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以礼乐等级为基础的封国制。
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被之后的儒家传承,成为中华主流,因此,周公被认定为华夏人文始祖之一,称为“元圣”。
而鲁国正是继承了周朝文物典章的正统,特别是在春秋社会大动荡时期,始终以礼乐之邦著称,为中原文化荟萃之地。
可以说,在春秋乃至战国时期,鲁国都可算作一个文化强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4a84d4216f9bfc95.jpg)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季札的父亲吴王寿梦去世时,鲁襄公曾亲临周庙表示哀悼,因为吴国与鲁国同姓,都是号称姬姓国。
可见,无论是在周礼方面,还是在两国友好关系方面,于吴国而言,鲁国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
而季札选择鲁国作为他国事访问的第一站,显然是具有其深远的意义。
季札经过十多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鲁国国都曲阜,并受到了鲁国高规格的款待。
来到礼仪之邦,季札心潮澎湃,随即请求演示、观赏周王室的音乐歌舞,他想见识一下这闻名已久的周乐。
我们来学习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
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
所谓周乐,就是周朝大圣人周公旦所制作改编的礼乐,包括虞、唐、商、周各代及各个国家的乐舞。
按礼说,这周天子的礼乐只能在洛邑才能欣赏到,别的诸侯国都没有,只有鲁国沾了周公旦光,才得以世代守护珍藏。
毋庸置疑,周乐可算是相当高级的文化,不是一般人可以欣赏得了的。
而季札之所以要欣赏周乐,并非只为见识一下这么简单,他更多的是想在鲁国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艺术修养,这也是季札此行的主要目的。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点评,用以在鲁国人面前显示了他对礼乐的精到理解,进一步表明了吴国也是周礼之后,从而达到了其来聘的政治目的。
显而易见,季札此行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吴国的国际地位,让中原各国接纳和认可吴国。
那么,季札首先欣赏的是什么乐曲,对此,他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97ec52ed8b138fbf.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