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乡愁》,它柔美而略带忧伤,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读过台湾作家的一些作品,比如柏杨先生、林清玄先生、席慕蓉女士、龙应台女士等,最近在读舒国治先生的散文,觉得写得都那么好。要么深邃、要么优美、要么厚重、要么空灵。心里一直想诞生如此优美文字的地方必定人杰地灵,所以一直心存向往。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亲自品味这里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下午五点,我们一行十七人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开始为期八天的环岛之旅。
前来接机的是一个林姓的导游,三十来岁,笑眯眯的,他让我们叫他阿顺。据他说在台湾,姓林的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旅游车很大设施很好,我们十几个人坐实在是浪费了好多。与内地导游不同的是,阿顺不介绍台湾的景点,而是先看宣传片,把各种注意事项介绍的很详细,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更是面面俱到。
台北是一个大都市,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建筑陈旧、街道狭窄,于是我向阿顺讨教缘由,他说台北的土地是私有的,所以这样的建筑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基本成型而且没有扩建过,如果说有"钉子户",那台北到处都有"钉子户"。除了满眼的繁体字,我有置身内地某个欠发达地区的感觉。不过有人说几十年前的台北和几十年后的台北一样,在这里居住过的人都可以找到回忆,这正是它充满魅力之处。
黄昏,台北街头华灯初上,人头攒动,霓虹闪烁。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宁夏夜市品尝台北美食。


台湾素有"美食王国"的美称,所以到台旅游的吃货们有口福了,基本上是走到哪吃到哪。其实现在台湾的美食已经非常多元了。有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和韩式的料理还有各种传统小吃,可谓应有尽有。我在家有吃过台湾的卤肉饭,觉得挺不错的,今天既然来到夜市,美食岂能错过。
看到了一个名叫"大肠包小肠"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内陷米粒饱满,里面夹上风味上好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等风味小菜,一口咬下,肉汁鲜美,满嘴留香。

又有一种叫"蚵仔煎"的,据说长年排在台湾小吃排行榜第一位,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所追捧。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在铁板上烤的滋滋作响,再浇上稀稀的白粉酱,最后辅以青菜、鸡蛋和特制的酱,真正是香气四溢,让人垂涎。

品尝完台北的美食,在台北的街头转一转,除了街道的老旧之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算是这里的机车了。
在台北,是听不到汽车鸣笛的,即使塞车也不可以,摩托车都不排烟,因为达不到清洁度的摩托根本就没有机会销售,大街上摩托车数量非常之多,我在一个十字路口数了数,过去的车辆竟然十至五、六都是摩托车,大多是一个人骑,也有载人的,但是所有骑机车的都带着头盔,这和内地不大一样,我们家乡也还有部分人骑摩托,但是带头盔的人并不多,因为在这里惩戒的措施很特别,警察有追加处罚的权力,没准从家到公司,会因为没带头盔被处罚十多次,所以哪会有人不带。在台北街头,一辆辆摩托车呼啸而过,速度很快,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之所以有这么多机车阿顺解释是因为台北的道路狭窄,加之人口众多,汽车找一个停车位非常的困难,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停车场,所以摩托车成了他们出行的首选。阿顺家有八口人,两部汽车,八部摩托,除了到比较远的地方,他们在市区以及郊区都会选择开机车出行。

晚上住在位于新北市新庄区的天主教辅仁大学附近,这是一所私立大学,也是台湾的一所顶级私立综合大学,服务生很友善,一直把我们引导到房间里面。

入台第一天,对它的印象不好不坏,期待明天的惊喜。
网友评论
话说不给鸣笛,这个好,我觉得被杭州的车鸣笛都快吓出心脏病了,他们喜欢占人行道还喜欢鸣笛骂人,唉,出去的时候,行人走在草坪上最安全,因为自行车不能走汽车道,汽车占了自行车道停车,所以,自行车被挤到人行道,行人被挤到草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