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Sir重温了一部片,《无问西东》。
有很多想说,有很多无法说透。
它唤起我们心里一些既遥远又稀缺的东西,比如那个时候的百家争鸣,兼容并蓄,无问西东。
求学问道,不应拘于中西之别。
追思国家现代化的先驱,同样也是该抛弃华夷之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到中国,纵深于中国,改变了中国……
《通往北京的道路》
1860年10月18日。
北京,圆明园。
大火纷飞,连续3天3夜,超过150万件文物被掠夺,被破坏乃至焚毁的不计其数。
如今面对断壁残垣,我们仍扼腕叹息。
但一场文化的劫难,在当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先从两年前的一场龃龉说起。
1858年,英国派出使团,希望与清政府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设立使馆派驻公使,双方在天津谈判。
但清廷显然还没有明白,现代的外交,究竟是和含义——
要让野蛮蒙昧的化外之人
理解 服从中华教化礼仪是不可能的
故而不必要为此招来麻烦
相反 应以小恩小惠及外表的诚信应付他们
让官员拉家常,给使团送礼物,想办法尽快打发走。
但这些将外国人斥为“未开化”“狡猾诡谲”的奏折,被翻译给英国使团的时候。
英国人也愤怒了:
持这种态度的清政府,不可能与之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很快,威妥玛被派往北京斡旋。
英国人要求在北京设立使馆,派驻公使,面见皇帝。
在武力威胁下,清廷提出,所有要求都可以同意,但有一个条件——
任何觐见皇帝的使臣,都要下跪。
围绕这个跪拜问题,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最终,1860年9月15日,清廷宣布直接逮捕英国外交人员,谈判正式破裂,战争随之爆发……
西方通往北京(中国政府)的道路就这样被打开了。
而回到这整个谈判的参与者,威妥玛。
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今天,仍能看到的另一套拼音,比如清华(Tsinghua),孙中山(Sun Yat-sen),蒋介石(Chiang Kai-shek)。
这,就源自他发明的威妥玛式拼音法,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不断改良后,成为现代汉语拼音出现前,使用最广的中文拼音方案。
他撰写的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成为研究19世纪北京官话乃至汉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然而更加令人感慨的是。
作为英国驻华外交官的威妥玛因为久居中国,一步步成为了中国的近现代化改革积极推动者。
1866年初,他向总理衙门递交了心血之作《新议略论》。
书中力陈清政府进行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兴办铁路,电报,开矿,建立西式军队,力挺当时的洋务派。
在这一年,孙中山也才刚刚出生。
同时,威妥玛还力主清廷向西方国家派出公使,以帮助中国打破外交困境,实行所谓外交平等。
他还推动了中英修约,缔造中英在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和平局面,为“同光中兴”创造了有利环境。
甚至,在太平天国席卷南方的时候,还顺手促成了清廷建立了海关。
但在建议吃到闭门羹后,作为外交官,又采取强硬态度,多次逼迫清廷在外交上作改革。
这种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未来的奇怪心态,成为这群最早一批的“北漂洋人”的写照。
威妥玛似乎开创了历史。
但也因为在外交上的过分强势,他与很多人交恶,最终被召回了英国。
然而在这条通往北京的道路上,威妥玛只是先行者。
1861年6月30日,清廷的主管大臣恭亲王奕訢给了赫德一个新的称呼。
“我们的赫德”。
一个出生在爱尔兰的浪荡子,如何跨越半个地球,担任了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五十年之久,甚至被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们当作自己人?
再魔幻的小说都很难写出这个剧情。
然而,这就是19世纪“北漂”洋人里最杰出的人物和最出名的故事。
19世纪中期,一场爱尔兰有史以来最大的饥荒,使爱尔兰流失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大约100万人饿死,近百万人移民国外。
△ 爱尔兰首都纪念大饥荒的雕塑
19岁的赫德也离开爱尔兰,于1854年到达香港。
此后,他开始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并先后去往宁波,广州,担任领事馆翻译,税务司官员。
最终,受委派前往北京。
1861年6月15日,26岁的赫德在总理衙门见到了28岁的奕訢。
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此赫德进入了清廷高层的视线。
与之前所有帮办清廷关税的外国人都不同,经历过大饥荒的他能了解中国百姓的穷困,和奕訢的交往又让他学会了与清廷权贵的相处之道。
赫德成为了大清帝国的海关总税务司。
但。
困难也如期而至。
如何在一个腐朽不堪的东方封建王朝里,建立一个高效率且清廉的机构?
赫德首先说服了清廷,让他独掌大权,排除一系列干扰因素,牢牢把握着海关雇员的人事任免权。
并宣布所有雇员,进行全球招考,公开选拔,不徇私舞弊。
甚至,对所有报考海关的外国雇员要求必须学习汉语。
原因里包含了他的一些态度:
这样才能对我们为之服务的政府和我们休戚与共的人民,有一些了解,并产生一些兴趣。
其次,他从英国行政部门借鉴了一套垂直的管理制度,把全国所有的海关全部划归总税务司领导,地方政府不得干涉。
并且,推行按章征税、按律执法,贯彻服务意识,改善与商人的沟通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海关的运行效率。
比如在1873年成立造册处,负责印刷海关的所有表格,对每年的关税进行统计并公开,供政府查验。在此基础上推行国库制度,甚至一直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
最后在反贪腐上,他给所有雇员开出高出平均水平两倍的薪酬。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严格推行包括退休金、回籍旅费、带薪年假在内的福利制度。
甚至连未婚人员抚恤金、因功致残抚恤金、丧葬费、医药费、来华探亲家属旅费都一应俱全。
在他的努力下,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6万两,涨到了1887年的2000万两,占据清廷税收的四分之一,之后更是涨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这还没完,赫德对中国的事业越来越上心。
1865年,赫德给清廷写了一封奏折《局外旁观论》,详细建议中国应该进行现代化,并尖锐地指出国家内部存在的贪腐问题。
但相比威妥玛,他更富有同理心,知道问题关键所在:
他尖锐地指出
事实是我们已将条约强加给他们
很少顾及这些条约地一些条款
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是)我们坚持将他们带入国际惯例的大家庭
而赫德自己,因为海关的成功,也成为了一个“夹心人”。
他既是英国安插在清廷的一枚钉子,英国女王为此授予他男爵爵位。
但他又领导着当时整个中国最廉洁,效率也最高的行政机构,为清政府源源不断的提供税收,以至于去世的时候,清廷追封他为太子太保,甚至给他往上三代都加封为贵族。
没错,他的爱尔兰祖父,父亲,都成为了清朝的贵族。
他已经更深刻地融入了中国,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
还有比他走得更远的北漂者。
比如,给中国的未来播种。
如果只看个人经历,司徒雷登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人了。
1876年生在中国杭州,此后长期在中国传教,办学。
直到因为新中国建立,中美交恶的政治原因离开中国。
但百年后,骨灰回归中国安葬于杭州。
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甚至政治史上。
很难找出第二个外国人,能比司徒雷登更重要了。
原因,四个字:
燕京大学。
这座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府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培养了众多的学界巨擘。
比如教育家林迈可、陆志韦;社会学家雷洁琼、许仕廉;人类学家吴文藻;考古学家容庚;神学家赵紫宸;法学家张友渔、江平;哲学家冯友兰、张东荪、洪谦;史学家钱穆、顾颉刚、邓之诚、韩儒林;文物鉴定家王世襄;作家,诗人如周作人、郑振铎、冰心、冯沅君、林庚、顾随、陆侃如;西方语言文学系吴宓、吴兴华等。
当时的背景是,老一辈的北漂洋人们,包括赫德,丁韪良,莫理循等,被世纪之交的义和团深刻震惊。
一个已经现代化四十年的国家居然可以瞬间回到了野蛮无序的状态,让过去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丁韪良在《北京被困目击记》中说到——
想到我们终生为之服务的事业
竟然如此没有价值
彼此不禁赧然
这种受挫,也引起了无数西方观察家的好奇。
1904年回到中国传教的司徒雷登就是其中之一。
但他与同时期的西方人不一样。
他生在中国,并生活过很长时间,会说流利的汉语,又在美国从事了三年教育事业,回到中国后又在浙江传教,教书,与底层百姓深入接触。
现代化进程中,愤怒,仇恨在累积,但愚昧才是主因。
他认识到,改变中国未来的关键,还在教育。
为此,他找到美国教会,通过教徒捐赠和教会组织筹措,甚至向大财团乞讨,筹备办学经费,希望和哈佛耶鲁一样,建立一所不依靠政府资助的燕京大学。
因为,独立办学才能保障其学术自由。
而自由,就是燕大精神的核心。
在燕大,司徒雷登付出了作为教育家的心血,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有前瞻性的改革。
比如,为了把燕大建立成为现阶段中国最有用的学校,为此开设了一批职业化课程,如畜牧,工业制革,家政、工业预科,书记书写,新闻。
比如,为了使更多学生受教育,开办预科,扩大生源。
比如,与实业界合作,鼓励学生去工厂一线实习锻炼。
比如,大量招收女性学生,推动女性受教育。
比如,创办护士培训班, 发展护理事业。
……
甚至,鼓励学生们参与运动,去南京请愿。
司徒雷登通过教育,给中国的未来播种。
当然,由于剧烈的时局变动,建国前后,中美交恶,司徒雷登被作为侵略者代表,最终抱憾离开了中国。
他的燕京大学也被撤销。
其校址,成为了如今的北大。
其学术,被划分到诸多高校。
其精神,被多方继承发扬。
其人才,很多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组成部分。
而司徒雷登自己,在回到美国后,被下令禁言,又被反共的“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最终在轮椅和病床上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三年,于1962年病逝。
直到2008年,骨灰才被重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园。
威妥玛,赫德,司徒雷登。
是一群“外国人”,逐渐成为“中国人”的进程。
他们没有加入中国的国籍。
但却用毕生的事业,汇入了中国的文明进程之中。
和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
这才是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的故事。
纵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被遗忘,被抛弃,被敌视……
今天重新正视他们,尤为重要。
不管身处在何时,何地。
都有同样的星斗在指引着我们的脚步——
那不是东风或西风。
而是文明照亮的方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