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木风
—01—
几天前,以前毕业的一个学长回学校来看我们。学长在学校时候就爱各种帮助人,所以人缘极好。
我们得到消息,兴冲冲去迎学长,见了面一下子愣住了:他如今又瘦又黑,和三年前我第一次见的那个意气风发的他,完全两个样。
花开花落,时光在走,人也在成长。
大家见了面互相感慨唏嘘之后,我们忙着追问学长我们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工作前景怎么样?
学长还真是挺不客气的。
一上来就把我们给吓住了:现在每天工作压力大,以前在学校里专业技能没好好学,现在重新想捡起来太费劲了,有时候一天天忙得完全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听完学长的介绍,在场的很多人都释然了,这样的结果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只不过想在学长找点希望。谁知,还是没有等来救命稻草。
不过在临走前,学长还是很仗义的,丢下一句话送给我们:趁还在学校,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最好别太功利。
—02—
其实,那次听学长分享完,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后来有人问他:我们这个专业如果去考研的话,是不是以后路子更宽一点?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
他当时的一番话,我至今还记得:趁还年轻,做什么事,别着急去关心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奖励,先去做才最重要,至于最后的结果,有时候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平常心,努力了就好。
昨天和同学一块吃饭,他向我抱怨自己的社团活动太多了,感觉那些活动也没什么大用处,当初要不是为了给自己加点学分,打死也不会去的。
其实这事,如果一开始自己就是带有功利性目的,没有半点热爱,我劝你还是别去做。
除了给自己带来一身疲惫和满腹怨气,到头来,只剩下那个委屈的自己在原地哭。
太考虑结果会如何,就会有羁绊。
功利的心态少一点,眼光尽量放得长远点。
—03—
我今年大三,学校给大三安排的课少。平常属于自己的时间有很多,所以这学期一来,我就计划好了:我要用这样宝贵的时间,去彻底“疯”一把。
再不“疯”一把,转眼间我可能就毕业了。
都说大学四年很长,我看也禁不住过,就像一包面巾纸,还没怎么用就发现快没了。不过,面巾纸用完可以再买一包,大学过完了,哼!竟然不能再来。
这学期,图书馆开始成为我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每次捧着书从图书馆出来,回宿舍看完,然后去图书馆的自助台上还书。
“借书—看书—还书”,这一波神配合,感觉很美妙,也很完满。
大三的这个学期里,我看了一套三本唐浩明的《曾国藩》,里面描写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内心独白虽很平淡,却很打动我,描写细腻,堪称一绝。
我还看了十几本易中天的“中华史”系列,从春秋时期一直到北宋,前后1700多年的历史在我脑海里激荡,有时让我热泪盈眶,有时让我赞不绝口,有时又让我愤怒不已……
千古历史,万般感受,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曾经教过我一个老师说过,有空没空多去看看历史,因为你会找到自己的。同样,你也可以有幸看到同在一个时空内,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拥有着不同的命运。
这是幸福的时刻,有种受宠若惊的奇妙感觉。
—04—
平时在阅读之余,我也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有时翻开自己写过的那些读书笔记,和那些我看过的书再次重逢,一页一页的温馨画面,在我心里的舞台徐徐启幕。
读书是输入,写文章自然就成我的输出口。大三这一学期,我在简书上写了四万多字。量虽不多,也觉得值了。
我有时会在空间和朋友圈发享我写的文章,有时同学看到会调侃我:你为什么现在写起了文章,快别装逼了,今晚咱们一块吃鸡,那游戏玩起来保准比写文带劲,而且看你写文章也没稿费,与其在它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不如好好去浪一浪,这样快活点。
说实话,我考虑过“吃吃鸡,打打王者”那样快活的日子,后来发现这样的生活,我过的别别扭扭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没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既然怎么都是过日子,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在我眼里,大学里有各种生活:有吃鸡、打王者那样的游戏生活,有为各种社团活动忙得团团转的日子,也有风雨无阻泡图书馆的生活……
我不敢说哪种生活好或者不好,这样的话题,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不管怎样,适合自己就ok。
我从不轻易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当然,我也不希望别人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这些都挺烦人的。
想起来以前在上中学时,老师经常念叨的一番话:如果你们真想给自己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如去真真正正的花上一段时间,苦心孤诣一件事情,先有匠心,而后独运。
自己兜里有点闲钱,心里没太多烦心事,手上有本喜欢读的书,如果可以,我愿意这样慢慢走完我余下的大学时光。
等以后想起来,至少我不后悔!
今天我分享的既不是鸡汤也算不上干货,就想跟知冷知热的朋友们聊会天,顺便分享下最近脑子里的一点想法,希望会为你带来一点点收获,我会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