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清晨7点不到就迫不及待起床,一个人轻手轻脚走出房间,前去拜访昨夜未识的小镇。
昨天从机场出来,我们随黑夜潜入小镇。静静说小镇名声在外,凡到南岛一游,皇后镇必是打卡之地,一年到头没有淡季旺季之分,这里的住宿早已预定一空,晚上只能委屈大家入住青旅Pinewood Lodgeg,接下去的住宿条件将会大为改善。静静和花花不仅负责全程的吃住行玩,还专司驾驶员的职责,一路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我们五人分配了两个房间,其中两人要和其他游客拼住,还是高低床,住宿紧张可见一斑。
青旅Pinewood Lodgeg的房间分散在山脚一大片坡地,设施齐全,也很整洁,但洗手间、洗衣房、厨房等设施都是公用。人来人往,可以遇到世界各地的人,像是联合国开在镇上的办事处。我们第二天准备离开时,发现静静的手机找不到了,沿途预订的住宿、车辆、门票等信息都在手机中,大家一起着急,到服务台和房间都没有找到。如今丢了手机比丢了钱包还要命。上路后又发现月月眼镜不见了,环游回来特意到旅舍来寻,服务台小伙子在一大堆交来的物品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结果这两样东西都在我们车上找到,与旅舍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的旅行从开始到即将结束一前一后两次踏入Pinewood Lodgeg,不经意间旅行线路完全重叠闭合,不差毫分,善始善终,堪称完美。
安排好住宿,趁夜色前往镇中一处名为“COW”的比萨店吃晚饭。时间虽晚,但小店顾客爆满,要一个多小时后才吃上比萨。利用等待吃饭间隙,静静带我们上街去欣赏夜景。街上行人稀少,也没有那种大红大绿的喧哗,安静的街灯下不能足以分辨出这座“适宜皇后居住”小镇的身段,这让我们有些意外,也让第二天的期待更为迫切。
我推开走廊的门,树林掩映,楼下的房顶和地面已经落满了树叶,一片金黄扑面而来。天已大亮,月亮仍悬停空中,太阳还躲在山的后面。俯瞰小镇,满眼的橙色、紫色、红色、绿色点缀着角角落落,突然降临的秋天让我惊艳不已。一天之前还是万物复苏的节日,转眼就面临收获果实的秋色,季节的转换没有缓冲的余地,情绪的时差还难以调整到位,所以惊艳。室外走廊水泥台面上已积起了薄薄的霜白,呼出的气体也如同霜白一样。我身着羽绒服和秋裤,仍未能抵住凌冽空气的一激,一缩头顿时清醒起来。
透过树林间隙和山坡的一角能见到在远处山坳聚集的云雾,云雾弓着身子贴着湖面缓缓而行,山顶的积雪默默注视着正在发生的一切。我是沿着山坡的公路往镇中去的,穿过一片碧绿的橄榄球场地,就接近了小镇的中心。街道不宽,两旁的建筑让你深信此刻正身处欧洲的某地,不时飘散过来的食物味道更加坚定了这份感觉。
小镇已经从梦中醒来,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十字路口没有自动转换的红绿灯,行人过马路要按了路边的按钮等待绿灯亮后才能通行。等待红绿灯的行人,不少是上身穿着羽绒服或厚实外套,而下身搭配短裤赤裸着大腿,男女都有,小朋友也不例外。在这样寒冷的天气穿成这样的混搭实在不合常理,让我这个外人惊奇又大惑不解,凉快得我直打哆嗦。以这样的状态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风格,是要彰显特立独行,还是要引领时尚潮流,抑或仅仅是自恋的宣言?出乎意外的偶遇,最易吸引眼球,令人浮想联翩,我凭借想象肆意为伟大的发现添加注脚。着装能够如此这般集于一体,和谐不论,存在定有存在的道理。结论当然难以定性,但至少他们这一身秋天的行头与国内大老爷们夏日袒露肚皮的“比基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镇风情无处不在。
回到旅舍早饭未吃,我们就上路,沿6号公路向北,第一站是箭镇。在车上我把刚才的新发现告诉了大家,静静和花花也说不出所以然。箭镇距皇后镇21公里,20多分钟即可到达。据悉小镇毎年四月的最后一周将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庆典,迎接秋天的到来。
途经海斯湖,稍作休息,我们驻足观景。湖边的雾气欲散未散,隔岸的农庄若隐若现。岸边巨大的山毛榉树充分展示出成色厚重的金黄,湖面呈现一片深蓝。如果仔细搜寻水面可以见到出没的水禽,无风的湖面上使得他们的倒影清晰可鉴。阳光不再躲闪,小屋、树林、栅栏、小草消失的影子又重回人间。一群小鸟从空中飞过,在山毛榉树的远方,雾气开始撤离山峰。
到达箭镇,我们在西面的停车场停好车子,四周的树林已被阳光渲染得金碧辉煌。再沿着小镇唯一的白金汉街前行,古老建筑列于街道两旁,店铺、咖啡馆、糖果店、面包店和餐馆一一排开。可能是我们来得还早,行人不多,多数小店也还没有营业,期待的庆典活动也不见动静。静静带领我们来到东面一处不起眼别墅,穿过小花园进到里面才知道这是一家点心店。为了赶路节省时间,我们把早餐的地点选在了这里。
店内客人坐无虚席,相互打着招呼,一看便知都是本地人,可见小店口碑的好。我们买好面包和牛奶坐在门口旁的餐桌上品尝。在我的对面向阳窗口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人,手捧一叠报纸,桌前是他的一杯咖啡和几片面包。阳光温柔而又温暖,老人的影子被投射到桌面上,桌上的咖啡雾气袅袅。老人看着报纸,呷一口杯中咖啡,喵一眼人来人往。可能太过于关注,我与老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相聚在一起,“morning!”老人没有半点迟疑,隔空投递与我一枚微笑,像久违的家书那么亲切。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是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此时一位素不相识的路人一句平白无故的问候让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欲答已忘言。生活有时不复杂,仅仅一杯茶、一盘点心、一本心仪的读物、一句问候就能让你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小镇的东面也是观赏山林秋色好地方,整座山被红绿橙黄从头染到脚,清澈的箭河沿山脚穿林疾行,河边的大草坪一片春色。接下来我们的行程还远,小镇不亦多留,只能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没有料到这匆匆一别,我们还会重游小镇。
我们前往静静曾工作过的小镇克伦威尔。这一带是静静的地盘,轻车熟路。途中我们在杰克逊果园休息,绕过路旁的加工车间和销售店,后面是一片搭建有序的杏园。杏子早已采摘完毕,金黄色叶子挂满了整个树架,两侧的枝条把天空挤得只剩下一条蓝线,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十分松软富有弹性,如同来到金色的童话世界。
继续上路,路边的草地牧场逐渐被成片的果园或苗圃替代。当巨大水果雕塑模型出现在路边时,静静说克伦威尔到了。克伦威尔以出产葡萄、樱桃、桃子、苹果等闻名,主要产樱桃和酿酒的葡萄。有着“水果小镇”的美称。葡萄品种以Pinot Nior最负盛名。葡萄的采摘刚结束,整齐划一的园区空无一人,静候来年。
我们来到WOOING TREE葡萄园品尝他家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服务员与静静相识,在介绍了自产的葡萄酒后,服务员告诉我们可以品尝五种不同味道的葡萄酒,如要买他家的葡萄酒,品酒免单。平时不大喝酒的我,一一品尝,把五种酒都尝了一遍,直至脸微微发烫。“葡萄酒还能酿成这样的口味?”真是不喝不知道。这几种葡萄酒口味各一,很容易分辨,酒性温和、润泽,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新西兰传统的支柱产业——畜牧业近年遭受到了发展的瓶颈,饲养牛羊的成本不断提高,存栏数不断下降,使得更多的牧民和商家转向了种植业。尤其在南岛,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更适宜葡萄生长,大片的牧场改种葡萄。新西兰作为葡萄酒领域的后起之秀,势头直逼老牌产地法国。
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些葡萄酒瓶盖竟然是金属瓶盖,而不是传统的软木塞。我担心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到酒的品质,服务员说这完全不用担心。在葡萄酒行业,可能只有新西兰才会使用这样的瓶盖。不难看出,新西兰是要在葡萄酒行业彰显自己的自信,掀起一场酒业革命。用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来展示自己的品味,你很难用特立独行还是时尚潮流来说清楚,如同他们的混搭衣着一样,你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但这是存在的事实,在其背后有着外人不易查觉的文化和智慧。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但合理的一定存在。
我们买了几款适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带回来,也算是对新西兰酒业革命的微薄贡献。如果你有机会到新西兰一定要品尝这里不一样的葡萄酒,别忘了,瓶盖是金属的。
前往瓦纳卡镇。瓦纳卡湖就紧邻小镇,是一处冰川堰塞湖。天空湛蓝,高耸的山毛榉树沿岸列队一片金黄,沿着蜿蜒的南岸能够到达那棵著名的生长在湖中的孤独的树旁,与之隔岸相望。这棵树比瓦纳卡湖名气大得多了。新西兰湖泊森林众多,而生于湖中闻名于世的树仅此一例。太阳西下,橙色的光芒从树梢一点点消失,周边山顶的白雪也渐渐泛出暖色。聚集湖边的人群仍不肯散去,只看湖中的那棵树,要和它厮守下去似的。岸边的国语声此起彼伏,仿佛还在国内一样,不知水中的树能否听懂。霞光满天,在水一方,孤独的树并不孤独。
初来乍到,一天打卡数个网红地;时间紧迫,我们也逃脱不了中国式旅行的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