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下班顺路一起回家。
A:今天我们队在练习跳舞的时候,旁边有个同事居然在旁边一直嘲笑我们,还对我们队的一个队员指指点点,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跳了,给我气的直接不客气地,让那个一直在旁边笑的同事“走开!不要影响我们练习!”,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因为我们虽然跳得不好,但是我们大家也都在很认真很努力的练习呀,她的嘲笑让我觉得非常的气愤!你说这个人的素质怎么这样子呀!
A很气愤地和朋友B抱怨起今天让她觉得很生气的一件事。
B听了A的抱怨后轻声笑了笑说:呀,看来A你的修炼还不够呀,这点小事就把你气成这样了。
A听后瞬间语塞了,不过还是为自己争论了句说:“我当时太气愤了,因为我觉得她不应该那样去嘲笑我们,而且已经明显影响了我们的练习。”
B还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也不至于这么气愤吧……”。
A这次彻底放弃了继续说下去的欲望,而且觉得心情更加郁闷了。
A找B倾诉的时候是有心理预期的,A希望可以得到B的支持和理解。支持自己对同事的气愤是合理的,理解自己的生气和被嘲笑后的气愤的心情。可是A的反应却句句如泼冷水般,不但没有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反而被指责自己不够大气,怎一个心塞了得呀!
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A的体会吧,和一些人聊天,总是聊得很心塞,而和另外一些人聊天却又觉得如沐春风般舒适自在。
比如,同一件是,C是这样回答A的:
“你们本来就不是专业的,跳舞肯定没法和专业的比呀,你那个同事嘲笑你们而且还指指点点,你一定觉得很受伤吧,因为她没有看到你们队的努力,你生气也是自然的。如果是我,我也会很生气的,不过可能没有你那么勇敢地指出来,也幸亏你的勇敢才没能让她继续影响你们的练习。”
“不过,你那个同事可能也是无心的,她也许只是觉得很好玩,才不停地笑,而并没有嘲笑的意思呢?”
和C聊完的A,觉得心情顺畅多个,而且也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导致自己错误解读了同事的行为。
仔细体会一下,不难发现B和C的差别的核心是——共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7549/15d3060b16b73073.jpg)
从C的经历中,我们能够感受C能够先放下自己的期待,放下自己的观点,而是去进入A的立场,去感受A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认可和支持。而这,就是共情。
因为A的感受被C接住,所以C再去提出建议,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和一个有高共情能力的人相处和交谈,总能够让人感觉放松自在无压力,因为他们给予的是理解、包容和接纳。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提高共情能力呢?
著名的护理学家Teresa 认为共情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至少你要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同他人的观点
第二、不要对他人进行评论
第三、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且尝试着与TA进行交流
第四、与他人一起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