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约翰.列侬

作者: 拧拧发条鸟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11:52 被阅读73次

1980年12月14日,北半球的冬季进入到最为难耐的严寒时期,就在这个时候,在利物浦,在日本,在纽约的中央公园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数以百万计的歌迷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或低头吟唱或默默流泪,他们不得不开始接受自己心目中的音乐之神约翰列侬的的确确在几天前的12月8号被人枪杀的事实。

“当我拥你入怀,你的手指扣动扳机,我知道任何人都能伤害我,因为幸福是一支温柔的枪。”

1980年的12月8日,正当约翰.列侬结束了一天的疲乏,从录音室走回家中的时候,他可能在想着接下来的圣诞节要怎样去度过,要给女儿和洋子准备怎样的礼物。然而,还没有等他脑海中的想法勾勒成可以触碰到的轮廓时,伴随着一阵轰鸣的枪声,约翰.列侬便倒在了血泊之中,那个用音乐来表达自由的艺术家,就永远地遁入了时空的裂缝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首那个动荡的七十年代时,我们会发现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层层铁幕将世界分割成一块一块孤立的空间,暴力与冲突层出不穷,“自由之夏”与“民权运动”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又遭到美国政府无情地打压。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段,约翰列侬从披头士乐队中走了出来,与小野洋子携手成为了前卫艺术家和民权斗士。他们两个开始用音乐,用行为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让世界的天平朝着美好的一段尽可能的倾斜。

星星的存在或许不足以颠覆黑暗,但是至少使得人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有了一丝对于光明的遐想。在那个年代里,约翰.列侬就是那样的一颗星星,只是,当人们刚刚展开遐想,想着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好么的时候,那阵枪声却划破了黑夜的寂寥,也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和平的美梦。

第一次知道约翰.列侬,当然是来自于披头士乐队了,那还是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后爱屋及乌的结果,那时与其说是听他们的音乐,倒不如说是将他们作为一种权威来瞻仰会更恰当一点。后来忙里偷闲一边学习吉他,一边看披头士的传记,看他们如何从不更世事的愣头青相遇到一起,逐步走向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乐队的故事。看着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练琴的故事会让我热血沸腾,加紧着练习手中的吉他,看着披头士在德国柏林用安非他命当做演出的能量,于是我用一杯接一杯的咖啡来代替午睡,换做手指在和弦上辛勤地漫步。

稍微了解披头士乐队的人大都知道,披头士的领头人物有两个——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而在第一次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我会更喜欢保罗.麦卡特尼多一点,因为他在伦敦奥运会上风采依旧地唱着不朽名曲Hey Jude;因为他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也因为他写的歌总像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微风一般让人心生振奋。但是不知为何越往后来,却越为约翰.列侬的歌声所打动,他那首撕心裂肺般哭喊出来的《Mother》,那首仿佛看透人生百态般绝望的《Nobody love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还有看着年华渐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的《Watching the wheels》,都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约翰.列侬那缺乏安全感的童年和一生坎坷的经历。

而这便是约翰.列侬同保罗.麦卡特尼相比起来的不同之处,他从来不避开人性中最为晦暗的部分,而是大胆地走向它们,如同伴虎。

约翰.列侬对我个人而言,影响最大的一首歌当属乌托邦题材的经典之作《Imagine》了,在高三的时候,这首歌几乎一直盘旋在我的头顶上空,提醒着我,原来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走出了堂吉诃德,走出了切.格瓦拉,更走出了约翰.列侬。

这首歌一反我的观念中摇滚乐的张烈与躁动,取而代之以一种舒缓而梦幻般的声音为我们架构出了一个没有战争,只有鲜花与爱的乌托邦。若是以一种理性的视角来看,约翰.列侬的政治思想未免有些不切实际,有些荒唐也有些幼稚,但是正如多年以前堂吉诃德拔起手中的剑冲向绵羊却一次次摔倒在地上那样,正如切.格瓦拉的大力神摩托在南美洲平原上发出的第一声轰鸣声那样,这个冰冷的世界实在太需要一些热血与感性来滋生梦想了。

这些天来,我一直在听约翰.列侬从披头士单飞之后同小野洋子一起写的那首《Happy Xmas(war is over)》,这是我听到之后为数不多真真切切想要流泪的一首歌(都赖列侬)。这首歌是1971年约翰.列侬同小野洋子为社区唱诗班写的一首歌,这首歌后来成为了西方经典的圣诞歌曲。歌词中写了在一年的圣诞节中,人们对于战争的痛恨与对和平与爱的盼望。

盼望,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呢?我想起来在《列侬回忆》里,约翰.列侬在接受记者杨时,设想自己64岁的景象时说:“希望我们是一对和善的老伴,住在爱尔兰海边地小岛之类的地方,翻阅我们一辈子胡闹的剪贴簿。”我想,那时的约翰.列侬的心里一定是住满了盼望的吧?在1980年12月8日回家的途中,想着临近的圣诞节,约翰.列侬的心里也一定是住满了盼望的吧?在那个动荡年代里的人们,渴望战争结束的人们也一定是住满了盼望吧?可是那些盼望,都被装进枪膛,随着穿越枪膛的子弹,化成了历史无声的叹息。

约翰.列侬已经离开这个世界37年了,就连小野洋子美丽的眼角,也开始堆满了岁月的痕迹,只有远在天堂的列侬,才永远活在40岁。

相关文章

  • 晚安,约翰.列侬

    1980年12月14日,北半球的冬季进入到最为难耐的严寒时期,就在这个时候,在利物浦,在日本,在纽约的中央公园乃至...

  • 约翰列侬

    约翰列侬的周三 时间被分割成两半 时间被抓住了尾巴 醒了就听歌 空了就听课件 五月的下旬 想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 约翰列侬

    约翰列侬之Jealous Gay 闭着眼睛享受音乐的感觉, 发自内心流淌出来的哼唱,just enjoy it

  •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理想国度:为摇滚而痴狂

    我是在读《史蒂夫.乔布斯传》的时候才知道约翰.列侬的。然后看了关于约翰.列侬的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 偷窥列侬的“私人领域”

    text/大书 photo/网络 editor/海胆 1968,9幅自画像 《约翰•列侬艺术作品集》 约翰•列侬这...

  • 这才是世界文娱顶流,永远的偶像天团!

    世界和个人都烂得透顶的2020年,之于约翰·列侬、披头士乐队,都极具意义。 今年,世界文娱顶流约翰·列侬诞生80周...

  • 以子弹照亮你的背影,约翰·列侬

    1980年12月8日晚,马克·大卫·查普曼举枪瞄准了约翰·列侬的后背。枪响过后,世间再无披头士、再无约翰·列侬。 ...

  • 做一个幸福的人比 成功更酷

    约翰▪列侬,小的时候,班上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当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约翰▪列侬回答说:“老师,我想当一...

  • 2022年第31周周复盘(8.1-8.7)

    约翰·列侬说:“所有的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有到最后。” 我把约翰·列侬的话改为了:“所有的事情...

  • 约翰·列侬(John Lennon)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1940年10月9日出生于英国利物浦,英国摇滚乐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安,约翰.列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pu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