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纨之后近三百年的晚清时期,历史惊人地再次重演,这回的主角换成林则徐。
比较1,普通家庭,进士出身,勤政廉洁。 两位均出自一般家庭,饱读四书五经,一身正气忠君爱国。临事之前亦仕途顺利,前途可期。(林曾经一度辞官)
2,身负皇宠,杀伐决断。 一个是临危受命,解决似乎问题不大的大问题。一个是日益荼毒百姓,耗废白银危及国政的大问题。但两人都是专选之人,同样身堪重任,企望再塑辉煌。一个是皇上说啦,可以"便宜行事"。一个是"禁绝鸦片而勿起边衅″。
3,捅了马蜂窝之后 朱纨面对的是倭寇海盗和私人性质的、武力并不占优的佛朗机人,但真正的敌人是衣冠之盗,还有以海贸为生的闵浙百姓。而林则徐对面的却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船坚炮利的有组织有后台的大英帝国。朱纨是两头惹不起,只能自决,从此倭患日盛。林则徐是自以为了解洋人,以为仅为外夷尔。不仅烟未能禁,国亦大败,民族英雄不能演戏只看上半部啊!
两个人的相差近三百年,所遇事件性质本质相同,但前车之鉴无人记起。整个事件,前人后人从未从经济的原因和事件的根源发现问题,本都是可能利民利国的转变机遇,却生生整出个出力不讨好,误国又误民的憋屈事。
问题在哪里?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了,当我们重读历史的时候,各种资料、观点扑天盖地,探讨方向更加多元化,而今天的我们已不满足于白脸红脸,忠奸善恶的故事性人物性的标签化的简单评判,而更希望从经济逻辑,心理框架,结构组织等更深层的分析挖掘,找出一些规律认知似乎才有意义。比如,把官僚体制当作一个大组织机构,比如,从明清两朝对倭患和鸦片的背后的经济逻辑的认知缺乏,探讨为什么…
一,当事者的第二策略选择 朱纨初到江浙,当已查明谢阁老家血案之始末。林希元以前任朝庭要员身份,致仕后俨然成倭寇总代理。说三尺小儿见倭匪如亲人等等。而自已虽统领两省军务,但海防废弛,军晌匮乏,兵匪一家。凡此种种加在一起,那绝对不是单纯倭寇烧杀抢掠性质啦。而且,当时的皇帝多年不朝一心成仙,炼丹药呢!朝政亦为严嵩父子把持,想来闵浙贪腐官僚亦与严大学士早有利益输送。所以呢,朱巡抚其实是孤军奋战,皇帝命令剿匪,倭匪与当地官民又是利益共同体,剿?还是不剿?生存还是毁灭?问题大啦!可惜,朱同志不是见风使舵之人,他也看不清走私猖獗是海禁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历史能够重来,我们很很地做把事后诸葛亮!朱纨同志可以这样这样:①上奉皇帝,经实地勘合,所谓倭乱实为贸易之争。②浙闵沿海人多地少,百姓历来从商贸中为生者愈多也,可收之税付以资国用。③当年禁海之患业已不复存在,而今贸易之盛,以国策计,当重开市舶司并扩大范围,预计税付可十数万两乃至百数万两。4,剿匪颇费国之银两,且需长期驻扎。使民无利,税无收,消耗却日增,与国不利。奉请完毕,则与当地官民豪绅酒宴歌赋,搞好关系。我朱某非与各位有过节,实乃皇命在身,望大家适当配合为好!
嘉靖一朝,连年财政入不敷出,若似前朝开关通商,既省剿匪之经费又可收入关税,且闵浙百姓亦有生活来源,匪患自消,一举数得。
再说林则徐,谕旨明明说"勿起边衅″,为何置若罔闻?你烧烟到是痛快了,关键也没给个缓,给个改变的余地,杀行商软禁英商,缴烟烧烟,暴风雨来得太猛烈啦!当年英国使节多次朝见我皇愿望开关通商,从未当回事。虽然靠鸦片来维护贸易平衡是大缺德不正义之举(不时当时满清关于鸦片的相关法律如何制定),但要令行禁止也应该有个过程。作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林大人,看耒是太小看了这个没打过交道的大英帝国了!边衅乍起,而且是历史上最大的边衅。如果,如果林大人还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林大人能和义律先了解了解,谈谈心,而不是以天朝上国对待藩属小国的恣态,也许历史是另一种面貌。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一个勤政为国的封疆大吏,以最快速度招来了边衅,而且是个根本打不过的对手。这个对手却早已把满清軍力了解个底掉。
两个当事人作为一线负责人,本来应该有适当变通的第二、第三选择,可是为吗着急忙慌地快刀斩乱麻,对了,他们身后还有个生杀预夺的皇帝老儿或小儿。
二,战事机制和皇帝决策 朱纨就任是有便宜行事的交待的,而林则徐更是以钦差大臣身份禁烟的。所以,二人都是皇帝来前有交待,你想咋干就咋干!但是,只许干好不许干坏!!!
朱纨同学剿匪又保甲,极大打击了走私贸易,严重影响了各方利益,所以大家都不满,最后以"擅权自重"为由获查。林同学则是自己没啥事,整得别人尽是事,定海陷落天津告急,加上琦善,阿里布,奕山之流推卸责任的奏报,道光得出结论:降级,然后又发配新疆!
在剿匪和禁烟战争中.,远在京城,只听奏报的又根本没有战事经验的皇帝儿却要定战事决生死,而且一贯是可报喜莫报失利失败,否则后果十分严重。看看清朝临战百官之态,深感皇威浩荡啊!而另外,军队的应对机制也不堪细说。总之,面对战争,从皇帝一言堂式的决策机制到军队的调配指挥混乱不堪,不免感慨,肿么会是这样滴!?
三,还剩什么? 假如说,明朝能早点复关早点发挥关税作用,崇祯能早点和郑芝龙见面,祟祯能不顾大臣反对坚持去和满清合谈,假如林则徐能招见义律体察蛮意,历史是否会重写?!还有诸多假如,我们知道历史不可能假如,问题是,朱纨剿匪和林则徐禁烟性质相同,而林大人和满清百官无人引前车之鉴,皇帝和百官眼中也没有经济和现实的概念,摆在眼前的事实看不着,不以为。前一阵新出的交规:礼让斑马线!啊,跑题啦!不,没跑,我们越是了解历史越发现我们直线思维的特点,越是觉得心慌些,读历史让人明智,智在何方?农业文明之下是不产生科学哲学的,三玄四书五经是应该打入冷宫的,可以作为古书,千万莫作今典!
了解了朱林事迹,忽然冒出一句话一一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是啊,贫苦出身的朱林能否灵光一现,拿出算盘和当事各方规划一番互利互惠的贸易方案,然后天朝上国从此一片繁荣,就象邓大大,习大大引领下的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