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之生活经济学

作者: 燕妮在职场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13:24 被阅读154次

                                     

沉没成本

在写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事例:

比如你现在是一个月入5000,扣除五险一金,到手的工资4000不到一点,你租房子1500元,剩下的2500,就是你全部的零花钱。你要用这些零花钱,吃饭,买衣服,买化妆品,日常开销,交际,有时候还来几个“红色炸弹”。

春天了,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你约了朋友去踏青,在一个偏僻的旅游景点。距离你和朋友约好的原定时间,差不多还有2个小时不到。你稍作准备,出门前,你发现还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

你可以有4种选择:

1.坐公交车过去,刷公交卡,只要3块钱。

2.打滴滴车过去,50块。

3.打曹操专车(有些城市还未开放),63块。

4.你也可以在前一天约好顺风车,费用大概是25块,但需要看是否有同行的人。

此刻有些土豪,不差钱的,可能会选择曹操。也有大部分会选择等公交车,反正时间还多,不着急。

好了,1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你会打车吗?

等都等了,你可能还会继续等,2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有来,你打车吗?

估计至少一半的同学还在公交站,4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你已经极度动摇了,虽然还没有打车,但是内心已经很崩溃了。1个小时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你打车走吗?

我想问问,你们还记得刚开始的土豪,虽然花了63元,但是一分钟没等。你们不但等了1个小时,63元一分没少,闹心吗?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内心刚刚非常折磨,你等的越久,越舍不得就此放弃,心想,为什么刚开始我没直接打车呢,现在等都等了这么久了,再打车,我这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总会被已经发生在过去的成本所影响,经济学上将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都来了,在人山人海的景区,我怎么也得拼命挤进去,拍个合影;

来都来了,我怎么也得把那块贵的要死但是超难吃的“和牛“给咽下去;

来都来了,我怎么也得去试穿那件我心心念念很久的衣服。

我不会告诉你,已经等了一个小时候以后,是不是继续等下去。我只想提醒你,在这个时间点做决策,无论如何,这一个小时已经沉没了,请完全不要考虑这个沉没掉的成本。

你是否继续等下去,只取决于这个时间点,还有你认为公交车还要多长时间能到呢……

带着一个疑问:我们念过的书,读过的文章,交过的学费,到底算不算沉没成本呢?

另外,谈恋爱,结婚,投入的那些时间,感情,算不算沉没成本呢?


无意义的锚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每一种感知都会激活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路口相关联的道路就会被照亮。而这种提前激活又反过来对我们的下一个感知或思考有极强的影响力“。

当我们看到路上的车辆车牌,或者公交车的车号,想到了一组数字,这个数字很强烈的引入你的脑海,这个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我会即刻去买一组彩票,排列五或者排列三。如果机缘巧合,刚好中奖了。那这组数据的是否起到了锚定的效应,是否有随机成分,只是幸运吗?

很多生活中的无意义的事情,下意识的影响了我们的思考和判断,由此触发了我们认知模式,进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是如此,幸运的成分里面有些人会用概率学来解释,但真的只是如此吗?

无关的信息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启发我们的感受、思考。我们将这种无意义的锚,作为生活的幸运标准,并由此做出判断,即使掉入了深渊也会无怨无悔。

做好预算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这个效应我想用在装修案例上会比较有参考意义。

有没有发现我们装修的时候,起初都会设置一个装修预算,多大的房子,心里的一个预算会有一个准确的值。而所有的费用都往这个估值靠。刚装修时,信心满满的,绝对不超标,超值装修。

我发现其实装修下来真的能在预算之内的寥寥无几。看到什么都想要好的。“地板超支了,瓷砖超支了,马桶买贵一点,耐用;窗帘装个全自动的;家具来点品牌的;材料全部用环保无甲醛的;所有的软装,便宜的你看不上,你看上的又超贵”,别告诉我你躺着也中枪了。

那么怎么才能不超支呢?

先定好装修标准,简装,标装,豪装;然后分大块,每个工序细分到多少预算;大预算超值,其它工序平衡;工序里面超值,自动调节。

相对的节约

用过唯品会APP的会知道,唯品会时不时的会打出满减多少,而满减的一栏里面会有很多相同款式,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店铺的衣服。

比如我的采购清单,只是需要一条运动裤,但是为了凑足那个“满499减100”的优惠。我会买一整套,如果不足零头,加双袜子也是好的。

那么我们来看,我的需求是一条运动裤。但我想要“相对的节约”,明明我是不需要上衣的,家里的衣橱放着十几件运动上衣;但是看到那个折扣,心动啊。安慰自己,买来可以替换一下也是可以的。于是乎,加入购物车。发现还差几十块才能凑足那个499,于是乎,再加一双袜子。

心里很是窃喜“我可真是一个持家有道的人啊”。但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商家的“圈套”。

逻辑中的经济学就是这么好玩又生动。那么。亲爱的你,请问你中了上述哪几条?




我是燕妮,我想和你一样,喜欢自己,并喜欢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 《隐性逻辑》之生活经济学

    沉没成本 在写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事例: 比如你现在是一个月入5000,扣...

  • 《隐性逻辑》之生活处处是逻辑

    我虽是一个理科生,生活中感性多余理性,我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逻辑学教育。为此我常常在生活中摸索逻辑学的底部规律,发...

  • 小灶行动营7/15

    《隐性逻辑》 001隐性逻辑 逻辑背后的逻辑,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更好地作出判断和决定。 002用心 做事要注意先照...

  • 隐性逻辑

    《隐性逻辑》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的逻辑,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摸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

  • 隐性逻辑

    大家下午好,我是燕妮,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隐性逻辑》。 本书作者是德国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卡尔·诺...

  • 隐性逻辑

    今天,我们分享生活中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解决办法,分别是错误的日常逻辑、有瘾的标签和聪明人的僵局。 人们更愿意...

  • 隐性逻辑……

    书名:《隐性逻辑》 作者:卡尔•诺顿 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要用一些套路,...

  • 晨读感悟丨思维主观导向

    参考书目:《隐性逻辑》[德] 卡尔·诺顿 今天说的是隐性逻辑,我理解为一直以来我们从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形成一种...

  • 决策选择与红白玫瑰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人人需要懂点经济学。《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的作者沐风认为学习经济学最大的好处...

  • 【20170930】善用逻辑

    一.隐性逻辑PK固有逻辑 隐性逻辑戴着科学家的帽子,指着大地强调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固有逻辑眼皮抬也不抬地说还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性逻辑》之生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ek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