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用精简而生动的语言,用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现象和事例来告诉你答案。
在回答“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地思考者?”这个问题之前,我相信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思考者?”
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互联网和各种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泡沫状的充实”当中,每天沉溺于各种虚拟社交和虚拟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完成真空的状态(时间或是空间),来安静下来,沉淀下来,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思考自己,思考未来,我们可以远离人群,但是好像无法离开网络。
思考越来越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如果我们不思考,我们就跟一般动物无异。如果我们不思考,我们就等于放弃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特权。
我们同时又看到,每天活跃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和观点的人,不到人群的1%,大多数人只是“沉默的多大数”,他们很多只是在被动接受别人“喂”给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而中国文化又是向来不鼓励质疑和另类,所以大多数人其实是缺乏最起码的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老喜欢随大流。这也导致了很多很严重的后果,比如:网络暴力频发,很多人在不加思考,不去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随大流地恶意抨击,诋毁,导致事实的歪曲,无辜者被害。
而且,中国的公民意识虽然慢慢又在觉醒,但是人数还太少,大部分人公民意识浅薄,也跟严重缺乏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整个社会也还是缺乏一种鼓励大众去思考的氛围。
所以,基于这以上的原因,我也希望通过下面的文字,去帮助更多人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唤醒更多人去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一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从小就会面临很多很多的选择要去做,而且是当我们长大,需要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时候,所要做的选择就更多。我到底应该选择上哪所大学?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到底应该选择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工作?我到底应该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我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成功?我到底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女人)?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理解为生或死之间的抉择,在《哈姆雷特》那个语境当中或许可以,但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人生的每次选择都会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时常会因此迷茫,不知所措,焦虑,甚至是恐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像《答案之书》(The Book of Answers)或是像星象学(Astrology)这样的迷信,没有任何依据,甚至是蛊惑人心的东西才会在我们身边大行于世。
当莎士比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说做这样的选择,是个问题。但是,他其实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不太现实的,或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自己的选择的答案都不是别人能给出的。
所以,我即将要写的这篇文章可能要令大家失望了。因为这不是一篇给出答案的文章,而是一篇教大家如何学会自己去思考,如何去找到答案的文章。
如何选择是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的问题,而且你还无法躲避那到底如何通过思考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呢?
因为我是一名英文老师,我无数次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我已经学了很多年英语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学不好?我究竟怎样学才能学好英文?”可能这些学生其中就有你,看了很多的网上给出的答案,或是所谓的学霸给出的经验贴,然后不假思索地一股脑儿照搬照抄,结果发现效果还是不明显。
那我一开始就说了,我是不会给出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确定答案的。而且经历了很多这样那样来自学生的问题,我开始意识到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那就是:
他们很有可能首先需要知道怎么样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那么,我们这里就首先以英语学习为例,改怎么样去通过理性思考去一步步找到你最终所想要的答案。
这里我首先希望大家将你知道的所有有感学英语的常识全部都抛到一边,全部都忘掉。假装你从来都没有开始学过英文。
然后,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们怎么去学习我们的母语的?
我们从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到我们两三岁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开始慢慢学会说话,然后到我们上幼儿园或是小学的开始慢慢学会识字,写字,最后学会读文章,写作文,写日记,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肯定不会说,读和写的,我们并不知道天然就知道怎么叫爸爸妈妈的,或者是表达“今天天气很热”,“这件衣服真贵”,更别提看懂写在纸上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在我们生命最早的时候,只唯一具备的能力是听的能力。我们充满好奇心地去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充满好奇地听一切传到我们耳朵里面的声音。我们慢慢听多了,就知道有些声音是有意思的声音,有些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当我们的爸妈指着一个发光的,圆形的东西不停告诉我们,这是“电灯”“灯泡”等词的时候,或是指着一个老年人,说道“这是爷爷”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说,这几个字,但是,我们在我们的父母重复了很多遍之后,我们就会记住这几个声音,下次,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个相同的声音的时候,其实我们就会有反应了,其实,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开始听懂语言了。当然,那时可能连我们的父母都还不知道,但是我们自己是知道的。
然后,当我们每天不停地听了很多“单词”,“词语”,“词组”,“句子”了之后,我们突然某一天,开始会叫“爸爸”“妈妈”了,然后,我们的父母会无比开心地去抱我们,亲我们,这些行为都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说对了,我们得到了鼓励,而这些鼓励会刺激我们继续这样去说,去学。当我们从最开始只会说简单的词,但慢慢地我们会说句子了,到最后,我们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了。我们通常大概要花两三年左右的时候,当然个体之间也会有差异。
这之后,我们才会在父母的指导下,慢慢学会如何去认字,去跟读一个小故事,去写字,我们读和写的能力,在这之后,也是花了几年的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当然也是因人而异。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最后我们也都学会了语言。即使是文盲,他/她也会具备最起码听和说的能力,有的甚至还挺强。
我想我说这么一大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规律,而学习语言的规律被违背了,我们当然会事倍功半。那我们来系统总结一个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1. 谁都能学好一门外语,尤其是比中文要容易得多的英文。
2. 学习语言,不能违背人类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
3. 学习语言,首先应该练习听力,而且练习的过程,最好有图像(而非文字)作为辅助来学习效果会更好。
4. 听力输入有一定基础后,要开始张嘴去说,同时也最好有图像作为辅助,说从模仿正确的范本开始。然后,脱离范本,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5. 听说的能力有一定基础之后,开始去阅读,最好同时结合听和说去练习。
6. 再是自己写作的能力,同样首先尝试着用英文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7.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语言环境,要坚持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有这门的语言的使用机会。
这其实就是我们语言学习(任何语言学习)颠扑不破的黄金法则了。
除了极个别,几乎每个人都是合格的语言学习者其实,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就会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想要真正执行起来太困难了。这里当然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你是到底是把英文看作是一门考试呢,还是一门语言?还有就是,你到底有多热爱这门语言?因为你如果不够热爱的话,那就不会有动力去坚持下去,即使你找到了好方法。曾经有人说,你只需要花一万个小时在某一领域,你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我相信是这样的,你可能并不奢望成为专家,但是,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是学会任何一门技能所必不可少的。
更何况,我们现在即使在中国,也能轻松给自己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比如现在大量的手机APP
可以如此方便的练听力,我们可以轻松地找老外去聊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当然,毕竟我们是在学习第二门语言,而且我们大部分其实都有一定的基础,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或是学习材料同样很重要。
所以,对于一个只是想要提升自己的口语的人来说,其实,只需要提升自己听力和口语就行。但是,对于想要用英文去写作的人来说,可能需要首先有一定阅读能力,包括听说的能力,你的英文写作能力才能快速提升。
当然语言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这里不能一一尽述。因为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个英文学习例子,给出了一个范本。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去伪存真,看清事物的本质。
比如说,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学好英文?
那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的是:英文是什么,我们这里不需要任何主观的观点,因为任何主观的观点,都可能会误导我们,我们需要的客观的科学的事实。
当我们想明白,或者是通过看书,搞明白英文作为一门语言是什么的时候,同时知道我们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会有一个自己判断,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很好的思考总结出观点的能力。这也是我希望今后带大家训练的,训练大家如何去通过看事实,看清本质,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所有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自己主动思考找出的答案或是观点,永远都比别人给你的答案或是观点更重要,更可靠。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别人的答案或是观点不见得适用于你。当你学会了思考的能力,思考的方法的时候,你就像有本专属于自己的“答案之书”或是水晶球,你就能分清很多世间的纷繁复杂的诱惑,识破很多被华丽外表装饰的谎言,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明白,让自己不再迷茫,重新获得前行的动力。
思考的过程就像在林中小路中寻找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