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作者: 傅正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1:17 被阅读2次

大脑心智功能的强弱表现为认识能力的强弱,认识速度的快慢,通称智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这种能力的强弱通常用智力商数(智商)来度量:智商高(商数大于140分)则认为聪明,智商低(商数小于90分)则认为迟钝,过低则蠢笨,甚至智障。

智力具有先天遗传性,幼年期的智力开发训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上升空间有限。跟体力一样,先天遗传为主,后天训练为辅;后天训练的真正作用是将先天遗传所具有的潜能开发出来,而不是重新产生。就像不可能把与生俱来的侏儒训练成跳高健将一样,也不可能把一个猪脑子训练成央视主持。所以,聪明也俗称天资高,迟钝俗称天资低。

古猿能称霸地球,其优势就在于比其他动物的智力更发达。

大脑文化功能的强弱表现为认知能力的强弱,认知格局的大小。主要包括洞察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文化功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之上对智力的使用能力。认知能力强,认知格局大,谓之智慧;认知能力低,认知格局小,谓之愚昧。

智慧是后天习得的一种心智境界,以学习历练为主,先天遗传为辅。一个人的智慧要从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中获取,在生活实践的历练中领悟。智慧也俗称老练、有头脑。其中,老练就是从生活历练的角度讲,指阅历广、修炼深;有头脑就是从知识背景的角度讲,指有学养、有见地等意思。

人类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其优势就在于比古猿、比前人拥有更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就是说,聪明与智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聪明只是一种天赋能力,智慧则是一种人生境界。

通俗地讲,聪明人反应快、思维敏捷;用计算机语言来形容,就是计算速度快、运算量大。聪明是由前因后果相连接的线性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如果缺乏基本的知识背景,出发点错了,则结论必然错。此时,反应速度再快也是枉然。如果视野狭隘、观点格调低,则得出的结论格局就小。此时,思维再敏捷也是枉然。

智慧则不同,智慧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起点高、视野广,是全面、立体的整体思维,结论可靠、格局大。

所以,有小聪明大智慧一说。

这么讲,还是显得有些抽象。具体地,从生活实践上看,智慧与聪明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在与人交往上的区别:

聪明人话多、语速快;尽力展现自己闪光面,想改变别人以符合己意;多指责、抱怨、记仇、怕吃亏,等等。

智慧者耳灵、语速慢;促使对方展示闪光面,让对方自在以和谐共处;常赞扬、欣赏、感恩、肯吃亏,等等。

其二,在处事上的区别:

聪明人认识能力强、感觉灵、反应快,善于解决具体性问题;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注重过程、关注细节、多技巧,能把握机会,拿得起,等等。

智慧者认知格局大、视野广、洞察深,善于把握方向性问题;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注重整体、忽略细节、善谋略,会把握机遇,放得下,等等。

其三,在二者之间关系上的区别:

基本的智商是智慧的基础,智者不可能愚笨,大智者定然聪明;聪明人不一定智慧,也可能因为各种偏见而愚昧。换言之,聪明和愚昧可以并存,谓之小聪明。智慧与蠢笨不可能并存。

聪明取决于智商,智慧在一定的智商和情商基础上取决于观念;聪明是大脑生理功能的体现,智慧是大脑文化功能的体现。

聪明依靠个体大脑的生理功能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个体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只有极少数人智商在90~140分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正常值范围之内,彼此相差无几,没有明显优势可言。

智慧依靠人类大脑的文化功能优势,这种优势导致智者与愚人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愚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差距。换言之,愚人更像动物而不像人。——大市长街,熙熙攘攘,看着都像人,其实,有的只是少了一条尾巴。

因此说,“聪明与蠢笨”“智慧与愚昧”是完全不同的两对概念。

聪明或蠢笨,往往在儿童期就可以识别出来,到青少年期基本上都很明显。常言道:“从小看大,三岁至老”。

智慧或愚昧的识别则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教化过程,个人修养也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历练才能够习得;通常要到三十岁左右才可识别,且终身都需要在不断地求知和修炼中提升。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对于儿童,可以讲某个孩子聪明伶俐或呆头呆脑,也可以讲所有儿童都是愚昧无知的,但很难讲某个儿童充满智慧。因为智慧需要后天长期的修炼过程。

所谓“三十而立”,“立”什么?不是成家,不是立业,不是赚多少钱,不是成多大名,不是!“三十而立”是立人格,是用观念来立人格,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确立健全的基本人格。

所谓愚昧,就是认知格局太小,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到中年还浑浑噩噩,没有“立”。——房子已经赌进去啦,还在讲手气背;老婆已经跑啦,还不知道为什么;老公把自己甩了,却向“狐狸精”兴师问罪。

愚昧者无知但并不无识,或说,无认知但并非无认识;愚昧者通常会有很多看似高深的认识。

愚昧者最显著的特征不是无识而是偏见

——愚昧者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人生不过“权钱”二字;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老师都抠门儿,医生都收红包;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女人都是贱骨头;扶贫都是弄虚作假,反贪就是排除异己;一党专政就是专制,多党选举就是民主,如此等等。

——愚昧者把基本的大道理当“心灵鸡汤”,把严肃的话题当“装逼”,把粗俗肤浅当“接地气”,把开口闭口谈钱当现实,把流氓当好汉,把厚黑当情商,把狡猾当聪明,如此等等。

愚昧者“懂得”很多道理。

——有钱就有一切,没钱谈什么都是扯淡。比尔·盖茨、扎特伯格等大学只上到一半就中途退学,照样成为世界首富,上大学有什么用?二狗子大字不识一箩筐,照样是千万富翁,读书有什么用?

显然,“懂得”很多道理,讲出很多道理,并不一定就是智慧。

如今的政治环境和互联网平台,让网民们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敢说,无底线地说。好像说出很多道理,“懂得”很多道理便很智慧似的。事实上,智慧与愚昧的甄别远比智慧与聪明的甄别更困难;既有貌似聪明的愚昧者,也有看似糊涂的大智者,

真正的智慧必须具备一些聪明所不一定具备的基本条件:

(1) 一定的文化底蕴 

“聪明”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强,“智慧”是大脑文化功能强。生理功能强是先天生成的,有没有文化都不影响其聪明,聪明与文化无关;文化功能强是后天赋予的,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必须遵循基本的文化常识。如诚信、守规、审美、知耻等所有地域文化皆主张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尽量吸收积极正面的文化资源。

例如“诚信”。聪明人可以不要诚信,只要能把钱骗到手,就足以表明其狡猾狡猾的。然而智者不能没有诚信,智者知道:失信就就意味着一锤子买卖,断了财路;失信一人就意味着被十人、百人抛弃,就丧失很多机会;取得信任非常难,失去信任只需“一票否决”。所以,智者不敢失信,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失信,风险太大;只有诚信才是稳中求胜,且常有出人意料的惊喜,人生之路也越走越宽。

(2)一定的生活阅历

儿童也可以很聪明(谓之“神童”),家庭主妇也可能很有算计:聪明与生活阅历无关。而“文化”则不同,文化是前人的智慧,过去的不一定适合现在,异域的不一定适合本地,只有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对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将所学所识与所见所闻相对接,做到“知见合一”,才能成为有远见、有洞察力的真正智者。

(3)一定的实践修炼

真功夫是练出来的:学得多见得多,不一定会用。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历练,将所学所识、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相对接,做到“知见行合一”,才能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智者。

(4)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能发现基本的因果关系,遵循基本的因果规律,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迷信、不妄想,不用假大空的抽象概念解释一切,不可因果倒置、以偏概全,不把特例当规律,真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以上第(1)、(2)、(3)条是拥有一定认知格局的基本保障,第(4)条是求真明理的基本保证。换言之,智慧的要求条件就是认知格局足够大,求真明理的能力足够强。

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因为受周易、道教、佛教、中庸思想等的桎梏,存在一种假大空的话语方式。其格局不可谓不大,但求真明理的精神却值得质疑。

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以物物物,则物可物;此物物非物,则物非物”“刹那便是永恒”“是佛也非佛”“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如此等等。——难道不说就是对的?

这些所谓的“至理名言”,这些“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的思维模式,看似高深莫测、神秘玄妙、喻意无穷、无所不包,其实,都是些“什么都能解释,什么都没说清楚”的禅语,甚至是废话,是永远正确、不可证伪的伪命题。

这些所谓的“至理名言”缺乏上述基本条件(四):逻辑不清、推理不明。其无所不包的诡辩效果强,明辨是非的明理效果弱;其求真明理的精神值得质疑。

窃以为,认识的目的就是寻求流变的现象背后确定的本质

现象本来就是变换不定的运动之流,对于这种变换现象,毋须赘述;认识的目的恰恰是透过变化不定的现象,寻求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

上述话语方式,仅仅是描述现象的变换不定,根本不是认识需要的确定结论。

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探明真相以追求真理;认识的最高境界是智慧。但不能把“智慧”这个概念弄成一种高大上、假大空的神秘概念,好像有了智慧就得道成仙似的,没有那么神秘。说到底,所谓认识,就是在探明真相的基础上探求真理和真理的边界;所谓认知,就是求得真理和真理的边界;所谓智慧,就是探求真理和真理的边界的能力强。仅此而已。

(人越穷越喜欢谈钱,笔者愚钝所以渴望智慧,浅见耳)

相关文章

  • 聪明与智慧其实不是一回事

    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谈到聪明与智慧的区别。我说,聪明的人确实很多,但具有智慧的人非常少,这也许就是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 聪明与智慧并存

    聪明与智慧是技与道的区别。技易道难,因此世上聪明人多,智慧者少。聪明与智慧是两种智力水平,也是两种人生境界,...

  • 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大脑心智功能的强弱表现为认识能力的强弱,认识速度的快慢,通称智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等方...

  • 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说起智慧人生,就不能不谈及聪明和智慧,其实,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 Intelligence is defined...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文/墨沙墨 俗话说“小聪明”、“大智慧” 俗话真聪明:一字之别就说清了聪明跟智慧的不同。 而且流传至今依然毫不过时...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现在,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或言语中,往往把智慧与聪明混为一谈,认为聪明就是智慧。 从一般意义上说,现在的人所...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睡前与大大一起看《父与子》,儿子抽烟让爸爸看,爸爸假装没看到,一直在看报纸,任凭儿子耍帅、呛咳都没反应,最后儿子扔...

  • 感赏日记255,学习笔记

    聪明与智慧 我们常说不要有小聪明,要有大智慧,那么,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般人所以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g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