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鲁迅和许广平的情书
年少时读《两地书》,看周许两人的爱情故事始末,更关注情节,仰慕许的勇气和艳羡她最终的幸福。心中希冀有情人终成眷属,以慰籍怀春少女的雷同情怀,借以满足自己的某种未就的遗憾。
成年之时再读《两地书》,钦佩的是时势造英雄,注重的是文章的措辞,领悟的是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
细品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知识的渊博,以及冲破世俗的眼光和果敢,在当时的社会里的的确确堪称“英雄”。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8785/5049360cb837d3b3.jpg)
鲁迅素以言辞犀利著称,针砭时弊,抨击时事毫不留情,揭露社会阴暗毫不畏惧,铿锵有力直击要害,分析问题通彻透亮,让人难堪却又无从反击,他不怕攻击报复,敢于逆流而上,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敢为他人所不敢为。他是时代的“勇士”!
事业风生水起,情场更是得意。所以他意气风发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最关键的是他们爱得纯粹高尚,女不在乎男方已有家事,也无所谓年龄差距,男不看重女方的相貌平平,他们精神思想碰出的火花助燃灵魂肉体,二者相熔水到渠成,最终获得身心双愉悦的完美结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8785/002fc8088ab0630c.jpg)
回头再看许广平,她更是“逆行者”,她敢于冲破世俗的牢笼和禁锢,世间爱情多数男追女,她偏要标新立异女追男。若没有她的先行寄书,就不会有《两地书》的百年流传,也不会有周许的爱情佳话,周海婴可能也只是字典里的三个汉字,而不会是周氏家谱中一个有血有肉的后人。
许广平不仅是敢于对抗封建家庭、敢于出走旧社会的勇敢女性。许广平非但承受住了敌人的各种严刑拷打、脱衣凌辱、电击刑法等残忍手段,而且还用理智的头脑与敌人周旋,据理抗争,表现出了一位女性的勇敢和坚毅。她是一个投身政治,宁死不屈的革命女性,是为女性和社会服务的共产主义者。
她深受鲁迅思想的熏陶,她不愧鲁迅的嫡系弟子,怎能轻易低头?
许广平爱得专一彻底,穷其一生在爱一个人!形式上她是鲁迅的婚外情,但她绝非现代人口中有所图的第三者,她是真爱的捍卫者和典范。1968年,因鲁迅的全部书信遭到当时不法分子的强行偷盗,失去了她捍卫一生的事物,70岁的她没能扛住打击,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北京。
郑振铎也曾评价许广平说:“她是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两地书》 再次验证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两人中有任何一个不够勇敢或者思想略有不同,纵有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的繁花似锦,终究只会落得有花无果,一切只是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幻觉一场罢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鲁迅是有力佐证。他自称“骄傲”“玩世不恭”,一切源于他有资本有底气, 才气过人胆识超群足以让他桀骜不驯。
人若要独立鳌头,活得放浪形骸,是得有“硬核”的东西,否则只会“蹉跎人生三万天,一事无成空悲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