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无以相见,却长久地于心中挂着,大抵是最痛苦的罢。

这个人,在这个位置,待了许久了。
她在哪?已不知,只有这一串朦胧回忆。
忆往昔,相处大抵二年,虽短,却长;虽薄,但深。迅速地在心中烙下记忆,就那一瞬。
与她之前的老师,大多是极为严肃的。若要比拟,那布满密麻小字的罚抄本便是最好的回答。
古道“戒尺之下出孝子”,教书育人也如此。可她从来不如此般,身上的背负自从她来,便轻了许多,可成绩却没有下降。
曾有一次,未得好成绩,旁人皆说“风水轮流转”,可她却悉心地否定了这一说。或许有人说这是在纵容,可给予了一个孩童以信心;或许有人说这是在无理取闹,可这一举动却真真正正地有着甚些效果。
她在黑板边挂上了那么一块小黑板,其上总是写满了在课本上没有的诗词,一周或半周一换。她总是会在上课之前讲述一些与此相关之事,甚至与她接下来要上的课毫不相干。此时,刘邦、项羽,荆轲、秦舞阳的形象便已在脑海中掠过一遍、走过一遍、刻过一遍。在她高谈阔论之时阳光照耀下的粉尘仿佛也在围着她转,她紧握着粉笔的手挥动的节奏随着讲述得愈发激烈而加快,脸上的表情也跟着变化。在这期间,她尤为讲究“静”,而尤其抵制“躁”,这,大抵是在我心中烙得最深的了。
那个迷糊的早晨,出现了……
当级长找到她,要找两个孩子帮沈石溪系红领巾和鲜花之时。她即刻就找到了我,当时的我仅是那么一个不称职的班长。到级长面前时,那个级长指着我的衣服不够干净之时,她回答:“没事儿,换身衣服就好了。”脸上洋溢着温慈的笑容。
在小学即将毕业之时,她的做法极为令人惊异,简直不可思议。在那天的晚上便是期末考试,其他的教室中不是齐刷刷的读书声,便是极其安静地在复习。可是我们的教室中却空无一人,仅有零落的灰尘在空中飞扬。
在空荡的操场上,仅有区区五十个人。她脸上的笑在那时绽放出来,成为当时操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腔肠,化作相思泪。”与她之思,她引之思,永她之思,久久难舍……
忆往师,望往昔,泪空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