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列国5

作者: hk1198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15:56 被阅读76次

第4节 逐日西方

嬴人族群失败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就此而认命,恰恰相反,他们仍在生存,仍在抗命,仍在浴火中重生;而终有一天,他们将站在天下的另一头——西方,翱翔而起,如其图腾的玄鸟一般以涅槃的气势席卷而来,并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出震撼天地的鸣声。

东夷之战的规模空前的巨大,至少绝对不会比甘之战的规模小,这场惨烈战争所带来的损失也非常的大,东夷地区在此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毁于一旦,此后东夷地区便进入了一个很长时间的荒凉局面,这种衰败的局面直到四百七十多年后的商代初期才有所起色。另外在这场战争中,嬴伯益被打死了,嬴人族群也死了一大片。残余的嬴人族群将嬴伯益的尸体安葬在了天台山(山东日照),安葬完了后,他们望着那天空中充满了呛鼻黑烟的东夷地区,他们知道,他们的家没了。不错,嬴人族群的家没了,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嬴人族群还在,那么嬴人族群的家园便可重建。现在,问题摆在了嬴人族群的面前——寻找新的家园。

《汉书·元帝纪》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是啊,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呢?鬼愿意离开,所以嬴人族群当中有一部分人是不想离开东夷地区的。“不想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好,那你就在这儿慢慢待,待到发霉吧你!”于是嬴人族群就分为了两支,一支留在了原地东夷,而另一支则迁移了。嬴伯益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嬴若木和小儿子嬴大廉。以嬴若木为首的一支嬴人是留在了东夷的,而以嬴大廉为首的嬴人是迁移了的。已经决定了迁移的嬴人,他们打算迁移到西方的黄土高原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选择西方,而不选择东方、南方或北方?

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宏大环境中,也就是天与地主体性的对立统一中,太阳居于最为炫目、最为灵动也最具感召力的地位,所以人类在由猿进化到人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影响最深的恐怕就莫过于太阳了。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赖以生存的万物滋长。比如《尚书大传·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思就是日月光华照耀着天地万物,天地万物辉煌而又辉煌,这是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一种自强不息的意象,所以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在创立复旦大学的时候,便为校选名为“复旦”。再比如战国道家著作《庄子·让王》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的就是人们依靠着太阳的引导、享受着太阳的抚慰而幸福美好地生活着。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太阳是天地万物之源,也是天地之间最为伟大的实体。所以人们在歌颂上天的无量功德时,便在“天”字上面加个“日”字,用组成的“昊”字来彰显上天的伟大功德;在为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命名时,也仍然不忘在“”(草木)下面加个“日”字,用组成的“春”字来表示太阳是春天草木的蓬勃之源,同时也表达他们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诸如此类在字中加“日”以表达太阳之伟大的字还有很多,比如晗、旻、旨等,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因此在世界各地,如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玛雅等地区,很早就有了太阳崇拜的习风,其中印度的崇日习风起源于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埃及的崇日习风起源于阿布辛贝勒神庙,希腊的崇日习风起源于德尔菲阿波罗圣殿,玛雅的崇日习风起源于秘鲁马丘比丘,那么中国的崇日习风起源于什么地方?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也就是嬴伯益的葬地。

地球人都知道,太阳是在没有任何物体支撑和悬吊的情况下空挂在天上中的。早期社会根本就没有天文学,人类对天体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说是狗屁不通、一片空白,所以他们对太阳凭空飞翔在天空中很是不解。常言道丑人多作怪,其实无知的人也同样有自己无知的见解。那时无知的人们有点幼稚却又有点生动地以为,太阳之所以能够飞翔在空中,那是因为有只大鸟在背着它,可实际上人们又看不见那只他们所谓的大鸟,所以他们又接着可爱地以为,那只大鸟是藏在太阳里面的,就像藏在鸟笼中一样。人们假想的那只藏在太阳中的神鸟,就是后来神话传说中所谓的金乌,所以在后羿射日的神话中,被射下来的太阳都变为了金黄色的神鸟。因为太阳里面住着神鸟,所以有着鸟类图腾崇拜的部族对太阳就有着格外神圣的崇拜。而中国早期东夷族群的图腾就都是鸟类图腾,如殷商族、嬴秦族的图腾便都是玄鸟,所以中国崇日习风的最早起源地,是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也就是早期嬴秦族群所在的东夷地区范围内。

当时人们对大自然和天体的认识水平很低,他们根本还没有认识到地球是个圆状的大球,也更还没有认识到地球这个大圆球是围绕着一个比它更大的圆球太阳运转的,所以那时的人们对于太阳由东到南再到西的运行很好奇,他们不知道也想知道,太阳为什么飞到西边就没了,而不是接着往北边飞。它是掉下来了,还是让天狗给吃了?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很神秘也很有意思的问题。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个问题他们只有无限的感知和遐想,却不会有任何实际的行动;而对于有着浓厚崇日情结的人们来说,他们就不会只是想想而已了,他们甚至会有去追寻太阳以探明其归宿的冲动,继而付诸行动。神话传说中的夸父便是一个行动派,所以他执着地一路向西去追求太阳了。实际上,不光是神话传说中有这样的行动派,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这样的行动派,这就是嬴人族群。作为崇尚太阳的东夷族群中的一族,嬴人族群的潜意识里蕴藏着一种极其浓烈的追随太阳的精神情感。能够有机会像夸父一样去追寻太阳,是东夷族群中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每一个东夷族群所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在需要进行族群大迁徙的情况下,嬴人族群自然会毫不犹豫且大无畏地选择向西边迁徙。而嬴人族群的西迁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说三个原因。

第一,路程遥远。这可不是短距离的迁徙,而是超长距离的迁徙,那时从东部到西部的路程,相当于今天从山东省到甘肃省的路程,大概一千五百公里的样子。可能要人要说,一千五而已,又不是一万五,激动个甚呐,开车二十多个小时不就到了?你说得倒轻松,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也不想想,那时候有汽车吗?没有。人家嬴人族群是要徒步走完这一千五百公里路程的,跟唐僧西天取经差不多呢。在迁徙能力方面,今天顿顿吃饱的我们肯定可以甩那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们几条街,如果让我们徒步去走一段那么长的路程,按一小时五公里的步速来算的话,那么即便我们一刻都不休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就光走路,那我们也得走上三百个小时!这三百个小时,也就是十二天半,还是在一刻都不休息的情况下才走出来的,而实际上,一刻都不休息,你觉得这种可能吗?根本不可能。人又不是铁打的,怎么可能一刻都不休息?那么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们就走十二个小时、歇十二个小时吧,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就要走六百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五天。这是今天的我们走完这段长途所需要的时间,那么那时的嬴人族群呢?我看,这二十五再乘上一个四怕是一点都不过分。

第二,无粮食准备。遥遥一千五百公里的徒步旅行,那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旅行,你要是说走就走,那你就等着你妈来给你收尸吧。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说了,即便是让今天的我们来走这段路,也得走上个二十五天,那难道在这二十五天里,作为行者的你就不需要进一粒米、一滴水吗,合着你是神仙呢?这必然是需要充足准备途中所需要的食物的。比如周人的祖先姬刘就曾带领周人族群从北豳(甘肃庆城)迁徙到豳地(陕西旬邑),这路程才区区一百多公里,但即便这路程才区区一百多公里,可周人族群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粮食准备,最后是等到粮食准备得足够充足的时候,姬刘才带领他们动身迁徙的。一百多公里尚且需要准备充足的粮食,那一千五百公里呢,必然需要准备更充足的粮食了。可是嬴人族群有时间准备吗?没有。因为他们不是去旅游,而是去避难,去进行被形势所迫的无奈大逃亡。他们要是不赶快逃的话,那就有他们好果子吃的,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充足准备迁徙所需的粮食,而只能是无所准备地去也匆匆。也正因如此,他们在迁移的过程中就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获取所需的物质,所以嬴人族群的迁徙就跟老母鸡觅食一样——走走又停停,停停又走走。

第三,需要适应环境变化。两地之间的距离越长,两地之间的环境气候相差就越大,那么途中的迁徙者所需要面临的环境变化就越频繁,其所面临的挑战也就会越大。嬴人族群所要迁徙的路程,也就是从今天山东省到甘肃省的路程,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一千五百公里左右,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因此嬴人族群注定要面临巨大的环境变化,接受命运的洗礼。比如如果东夷地区一般都是晴空朗朗,结果途中一段路程却天天下倾盆大雨,那么这必然会影响嬴人族群的觅食活动,比如采集野菜、捕获猎物都会变得很麻烦,那么这也就不可避免要饿死一群人了。再比如,如果东夷地区的温度一般都是三十七度,结果途中某地区却整得个零下七度,那还不冻死人?一些抵抗力较强的人,他们的生理状态可能还不会有太大的失衡,可能倒还没什么大事;而有些人抵抗力较弱的人,他们的生理状态严重失衡,导致代谢紊乱,那他们可能就要跟这个世界说拜拜了。可见环境气候的变化,也是嬴人族群迁徙的一只拦路虎。

一、路程遥远,二、无粮食准备,三、需要适应环境变化,这是嬴人族群迁徙的三大难处,也因此,嬴人族群的迁徙速度才更加受到限制。再加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是比较低微的,所以嬴人族群迁徙到西边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的。大概到了商朝的第二十九任国王的时候,也就是商纣王的爷爷商王文丁那时候,嬴人族群才差不多完全迁徙到西边了。夏王姒启的在位时间为前1978—前1963,而商王文丁的在位时间为前1112—前1102,也就是说,嬴人族群的西部大迁徙花了差不多八百多年!正是由于这八百多年一直都处于一种迁移的状态中,所以早期秦人的文明不是一种农耕文明,而是一种游牧文明,而这便是后来的秦人善于畜牧的一个原因所在。

另外,嬴人族群的迁徙也能够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此时的嬴人族群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这就是军事民主制。与军事民主制相对立的一种军事制度是军事独裁制,而且军事独裁制正是由军事民主制演变而来的,所以在简介军事民主制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军事独裁制是个什么东东。

军事独裁制,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独裁的军事制度”,所以其重点还在于“独裁”二字。而所谓独裁,即独自裁决,也就是大权独揽的意思,如果再说通俗点,就是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意思。

这里先来看一个故事。辛是某个村庄里最美丽的女人,她的老公是甲。山头有四十个土匪,土匪头子是庚。有一天庚下山,他看中了辛,于是他就把辛掳走当压寨夫人了。闻讯之后甲很窝火,他想攻打山头抢回自己的老婆,但山里土匪有四十个,他一个人不够土匪打的,于是他向国王借兵,国王给了他三十九个兵,并命他为这三十九个兵的将军。士兵全部跟随甲来到甲的家里,甲让他们说说怎么打,他们有说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的,也有说集中一个方向打的,甲觉得分散攻打好,于是他拍板决定,分四个方向进攻。然后甲下命令,乙、丙、丁各带九个人分别攻打南、西、北山头,戊带八个人攻打东山头,他自己负责坐在家里等消息。第一次攻山,土匪被打跑了十个人,同时士兵抢到了些许财物,然后他们把财物交给了甲,甲毫不客气地独吞了。第二次要攻山的时候,因为丙打的西山头很难打,而戊打的东山头比较好打,所以丙向甲请求跟戊换一个山头,但是甲不同意,因为戊带的人比较少,丙没屁放,只好接着打西山头。第二次攻山,土匪被打跑了十个人,同时士兵抢到了些许财物,甲觉得部下都打得挺幸苦的,于是分了一些财物给他们。甲分得有点不平均,因为乙比其他人分得要多点,有些人在心里有所抱怨,但是他们没人敢在嘴上说出来,也更不敢直接表现出来。第三次要攻山的时候,丁觉得不应四方攻击而应集中攻击,但是甲没鸟丁,丁一急顶撞了甲,结果甲眼都没眨一下就把给他杀了……在这个例子中,军队的首领,也就是将军甲,是由国王直接任命的;将军本身要不要和部下一样亲自领兵作战,这没规定的,没人可以也没人敢强制他,全看他心情;该制定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别人可以讨论,但不可以裁决,最终的拍板决定权还是捏在将军一人的手中;军队之中的财物由将军独自处理,他爱独吞独吞,爱分出分出,全看他是怎么想的;士兵的生杀予夺,也同样由将军一人裁定;将军对于部下来讲,那活脱脱就一阎王老子——惹不起。

我们可以看到,将军甲是由国王直接任命的,而且还是集兵马调动权、将领遣用权、方案决策权、战争指挥权、生杀予夺权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权于一身的;也正因如此,他才能高高处于零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金字塔顶端位子,并独断专行而毫无掣肘。像这种“首领由上级直接任命,大权集于一身,绝对凌驾于众人之上,且完全以其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军事制度,也就是“我是老大我说了算”的这种军事制度,就是所谓的军事独裁制。

那么,什么又是军事民主制?这是一种与军事独裁制相对的制度,同样可以理解为“民主的军事制度”,其重点也在“民主”二字。而所谓民主,即人民大众拥有主权,首领并没有主权,说得直白点就是,什么事都不是首领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伙儿一起说了算。

这里接着用上面的故事来进行说明,只不过故事的情况就有点变化了。甲的老婆被土匪抢走后,他挨家挨户请人帮忙,允诺打下山头大家共分土匪的财物,结果他找到了五十个帮手。可是只有三十九个人如约且还是陆陆续续地到了甲的家里,而且他们都要求甲先一人发一百块钱,不然不打;没办法,为了老婆,甲只好先把三千九百块钱发下去。拿到小费后,大家坐下来正了八经地开会,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的内容主要有三条:第一,甲做首领,让他来指挥战斗;第二,大家可以一起帮甲打山头抢老婆,但甲不能跟个老佛爷一样坐在家里享福,他也得上山参战;第三,作战方案是,分为四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攻山头;第四,打下山头后要一起分山头财物,不能让甲独吞。开完会后甲下令,乙、丙、丁各带九个人分别攻打南、西、北山头,自己则带剩下的九个人攻打东山头。第一次攻山,土匪被打跑了十个人,同时大家抢到了些许财物,甲把财物平均分了。乙因为出力最大,所以他要求多分点,不然他就不干了。乙是四十个人里面打架最猛的,若没有他山头根本打不下来,所以甲只好给他多分点,而有些分得少的人不干了,于是走了十个人。第二次要攻山的时候,因为丙打的西山头很难打,所以他要求跟甲换一个山头,不然他就不打了,没办法,甲也只好跟他换一个,自己啃西山头这块难啃的骨头。第二次攻山,土匪被打跑了十个人,同时大家抢到了些许财物,甲把财物分了。这次分得倒是很平均,不过乙很不爽,为了留住乙,甲只好把自己的那份财物给了乙。第三次要攻山的时候,丁觉得不应四方攻击而应集中攻击,但甲不同意,他们为此吵了一架,结果丁走了,不干了……这个故事的原型,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述的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我们可以看见,在这场战争中,作为首领的甲有权力和地位吗?不能说完全没有。这四十个人的团队毕竟是由甲组织起来的,所以他多少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的,比如他下令让乙、丙、丁分别攻打南、西、北山头,还有财物由他来分配,这些就都是他作为首领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的体现。但是我们要说,甲的权力和地位却非常非常的有限,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第一,甲确实是找到了五十个帮手,但是这是不是说,这五十个帮手就非来不可呢?不是。来不来是他们的自由,他们爱来不来,甲不会也不能强压着他们来,结果不就有十一个人放了他鸽子,只来了三十九个人吗?第二,人来了之后,甲是不是就可以对他们颐指气使呢?不是。他们既然可以来,就也同样可以走,所以甲才不得不先发钱好留住他们。第三,大家都同意帮甲攻打山头之后,甲是不是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当中的老大呢?不是。谁当老大,大伙儿投票选举,甲这个老大也是众人共同选出来的,而不是他自命的。第四,甲当上了老大之后,他是不是就可以独自部署作战方案,然后潇洒地对众人发号施令呢?不是。作战方案必须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也就是需要大家共同拟定,不然他们是不会听你号令的。第五,甲按照大家共同商定的方案指挥战斗,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人都必须遵从甲的号令呢?不是。发令不发令那是甲的事,但听令不听令那就是别人的事了,丙不就要求跟甲换一个山头嘛,最后甲也只能是答应他了。第六,作为首领的甲,他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呢?也同样不是。甲可以有自己的意志,但众人也同样可以有自己的意志,谁也不能凌驾于谁的头上。当别人改变不了甲的意志的时候,他就改变自己的意志,比如丁与甲发生争吵之后,丁要走甲也没办法。可以看见,甲这个首领当得很窝囊,事事都不能独自做主;他虽然说是首领,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号召者、组织者、和事佬,而不是最高统治者;他的职责更多的只是召集会议、商议作战、协调关系,而不是强制命令群众。所以不论是在权力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作为首领的甲跟一个普通的民众都并没有多大差别,跟前面的将军甲那就更是没得比了。

在这种组织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对于组织里的事他们也都可以过问并参与,群众的权力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不受首领多大的制约,所以首领并没有多大和多特殊的权力,权力更多的是分布在群众之间。这种组织的内部如果有什么事,一般都是由首领把大家召集起来,然后大家开会,共同商议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大家一致同意某种方案,那么大家一起去实施这种方案。像这种“民众选举首领,首领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方案”的军事制度,也就是“大家说咋办就咋办”的这种军事制度,就是所谓的军事民主制。

那么,为什么从嬴人族群的西迁可以看出来,嬴人族群的内部已经形成了军事民主制?因为嬴人族群在西迁的路上,不可避免要碰到许多其他的族群。我们说过,这个时候私有制和阶级已经出现,所以各个族群都会为了争夺食物或掠夺财富而对异族发动战争。如果嬴人族群在西迁的路上碰到具有侵略性的族群,那么他们必然需要由一位首领把他们组织起来,继而一起对抗敌族;而如果嬴人族群的内部还没有形成一种军事制度,他们又怎么可能组织成军队以抵抗外族呢?所以形成一种军事制度,是嬴人族群迁徙的先决条件。可能有人会说,那么这种军事制度为什么非得是军事民主制,而不能是军事独裁制呢?形成军事独裁制,嬴人族群不是照样可以组织起来对抗外族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其实军事独裁制的办事效率比军事民主制的办事效率更高,然而也正因如此,嬴人族群的军事制度才更不可能是军事独裁制,而只能是军事民主制。因为按照前面我们对阶级分化的解释,不难看出军事独裁制是一种阶级分化很深的制度,而军事民主制是一种阶级分化很浅的制度;换句话说,军事独裁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度,而军事民主制是一种较为稚嫩的制度。试问,我们还没有经过稚嫩,又怎么能够直接成熟?

面对着高山大河、湍流荒漠,在路途遥远、无粮食准备、需要适应环境变化且仅仅形成了一种尚不成熟的军事民主制的艰难条件下,嬴人族群像夸父一样,头也不回地走下去了……

相关文章

  • 周代列国5

    第4节逐日西方 嬴人族群失败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就此而认命,恰恰相反,他们仍在生存,仍在抗命,仍在浴火中重生;而终有...

  • 周代列国6

    第5节三代社会 大体来看,夏商周三代是极为相似的,只不过由夏到商再到周,其社会的形态越来越趋于成熟了。我们可以把夏...

  • 周代列国3

    第2节嬴姓坠地 [偃皋陶档案] 姓名:偃皋陶 民族:东夷 时主:尧舜禹 生卒:前2280—前2174106岁 官职...

  • 周代列国8

    第7节商代简史 [商朝君主年表] 第1任成汤前1599—前158713年 第2任外丙前1586—前15843年 第...

  • 周代列国1

    前言 一 在进入正题之前,这里先且简单介绍一下谥称和纪年。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他的著作《史记索隐...

  • 周代列国2

    第1节天命玄鸟 秦国的祖先,是三皇五帝时期一个名叫偃皋陶的人。那么我们的故事,就从偃皋陶出生开始,最后到秦王朝灭亡...

  • 周代列国4

    第3节启废禅让 不错,姒禹已经相中嬴伯益了,而且嬴伯益也确实成为了姒禹的接班人,但是成为了接班人就一定能接班吗?那...

  • 周代列国7

    第6节夏代简史 [夏朝君主年表] 第1任姒启前1978—前196316年 第2任姒太康前1962—前19594年 ...

  • 周代列国9

    第8节周代简史 [周朝君主年表] 第1任周武王前1046—前10434年 第2任周成王前1042—前100835年...

  • 周代列国10

    第9节嬴秦源流 走过了夏商周三代,就再来看看嬴人族群在此期间的发展。 在第一任夏王姒启到第六任夏王寒浞期间,嬴人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代列国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gb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