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夏代简史
[夏朝君主年表]
第1任 姒启 前1978—前1963 16年
第2任 姒太康 前1962—前1959 4年
第3任 姒中康 前1958—前1946 13年
第4任 姒相 前1945—前1916 30年
第5任 穷羿 前1915—前1909 7年
第6任 寒浞 前1907—前1871 37年
第7任 姒少康 前1870—前1852 19年
第8任 姒杼 前1851—前1837 15年
第9任 姒槐 前1836—前1795 42年
第10任 姒芒 前1794—前1779 16年
第11任 姒泄 前1778—前1756 23年
第12任 姒不降 前1755—前1699 57年
第13任 姒扃 前1698—前1682 17年
第14任 姒廑 前1681—前1675 7年
第15任 姒孔甲 前1674—前1668 7年
第16任 姒皋 前1667—前1657 11年
第17任 姒发 前1656—前1651 6年
第18任 姒癸 前1650—前1600 51年
夏王朝的国祚为前1978—前1600,总共三百七十八年,其间一共有十八任国王。夏王朝国运的走势,从第一任夏王到第六任夏王是下滑的走势,从第七任夏王到第十四任夏王是上升的走势,而从第十五任夏王到第十八任夏王则又是下滑的走势。如果把这三百多年间夏王朝国运的走势绘制成一副折线统计图,那么这幅折线图的形状大致就是“╲╱╲”的样子。下面我们就以这十八任夏王为线索,来大略看看这三百余年间整个夏王朝的简史。
[姒启档案]
姓名:姒启
职业:夏朝第1任国王
生卒:前××—前1963
在位:前1978—前1963 16年
都城:阳翟
爸爸:姒禹
五弟:姒武观
儿子:夏王太康 夏王中康
姒启用暴力的方式干掉了嬴伯益,成功地夺得了他老爸留给他的王位,从这以后,禅让制和公天下便成为了过去式,而世袭制和家天下则成为了现在式。这里我们首先要祝贺姒启同志:“恭喜,恭喜抢班夺权成功!但是哥们儿,你别高兴得太早,游戏还没结束呢。”我们在前面说过,启废禅让,这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大型政治社会变革,这场大型变革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它要完成也绝对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改革就像减肥,不是说你减完了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你还得保证减完了之后它不反弹才行,它要是反弹的话,那你半天就等于是白忙活了。肥肉虽然已经被你给减掉了,但是它却并不是不能再长出来,你能把它减掉,它就能给你再长出来;身材虽然已经被你给练出来了,但是它却并不是不会再变形了,你能把它练瘦,它就能给你再增肥。同样的道理,禅让制和公天下虽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它们却未必不能复辟;而世袭制和家天下虽然已经成为了现在式,但它们却未必不会夭折。在宇宙中,没有什么是唯一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永恒,绝对的永恒就是没有永恒。然而也正因如此,这个世界才需要我们这些去保持不变和维持永恒的人类。有些事物,因为它终究都要改变,所以才需要我们去保持它的不变;因为它终究不能永恒,所以才需要我们去维持它的永恒。禅让制和公天下没能不变,没能永恒,它被姒启用如椽大笔改为了世袭制和家天下。或许世袭制和家天下也不能不变,也不能永恒,但作为它缔造者的姒启,却会用尽他吃奶的力气去保持它不变,维持它永恒,所以这是姒启在建立世袭的夏政权之后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去维护这个他自己亲手建立的政权。
以暴力的方式所取得的东西,也必将以暴力的方式来维护。在华夏中心地区的西方,具体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叫有扈氏部族。姒启上台之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便是这个有扈氏部族。这个有扈氏部族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是当时的一方霸主,实力没得说,绝对硬得很。一个人自身的实力往往决定了他说话的底气,所以这个有扈氏部落给姒启开出的条件很干脆:“规规矩矩投降,老老实实把王位让给老子,不然就免谈,直接拳头说话!”开玩笑,姒启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投降”这两个字,因为他的字典里什么字都没有,不,他连字典都没有。免谈,面个毛谈,姒启本来也没打算跟他谈什么,他本来就打算用拳头解决问题,所以他集结了大股的军队开往有扈氏部落。夏后氏部族大兵压境,来势汹汹,气势逼人,所以有扈氏部族不敢不谨慎应付,他们也全家出动,倾巢迎击。夏后氏部族和有扈氏部族的两大军团在甘地(河南洛阳)相遇,然后展开了一场地动山摇的大决战。夏后氏部族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部族,而有扈氏部族也是当时一等一的部族,双方的军事实力是在一个档次上的,所以这场战争的规模是相当巨大的,其进行的程度也是异常激烈的。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与漫长的煎熬之后,有扈氏军队终于打输了,最后他们整个部族也被灭族了。夏后氏部族虽然赢了,但他们却也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赢得不容易啊。不过,没有什么交易是光有支付而没有所得的,任何付出都不会是白白的付出,它总是会有与之相应的收获的。甘之战的代价固然非常惨重,可同时它的效果却也是相当显著的,而且立竿见影。都知道有扈氏部族是一个绝对的实力派,而连他都被中央夏后氏给打败了,所以当时天下很多本来想跟有扈氏一样反叛的各个部族,突然一下子连动都不敢动了。这直接起到了杀“猪”儆猴的效果,其效果远比杀鸡儆猴的效果来得更快更猛。
在春秋战国时代,王侯家族中的兄弟为了争夺君位而手足相残的事情,那可真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比如齐桓公的五子争位、晋献公的诸子夺位、梁惠王与弟反目、楚成王弑兄篡位、秦国的季君之乱、赵国的沙丘宫变,这些就都是兄弟夺位战的经典例子;后世更著名的例子还有,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与曹植之争,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清朝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等等等等。不过你可能想不到,首开中国历史上兄弟夺位、手足相残先河的,是姒启的五弟姒武观。在有扈氏酋长挂了后,还有一个不怕死的也跳出来跟姒启叫板了,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姒启的五弟姒武观。姒武观以前被他老爹姒禹封在了西河(河南汤阴)的一个部落,成为了一个部落酋长。如果说这继承姒禹王位的不是姒启而是别人,那姒武观到还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国王谁当都一样,反正又轮不到他当;可是这继承姒禹王位的恰好不是别人而就是他姒启,那姒武观可就不干了。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都是一个亲爹生的,凭什么他可以继位,而我却不能继位?其实姒武观明白,姒启也没什么拽的,他的王位仅仅是他自己靠暴力的方式争取过来的。“大哥,我要向你学习,我也用要暴力的方式争夺王位。”这个姒武观真是说一不二,说早饭就造反,在有扈氏反叛失败、众人都不敢招惹姒启的情况下,作为一方部落酋长的他公然举起造反的大旗,向自己的大哥姒启的王位发起了挑战,初建伊始的夏王朝再一次面临声势浩大的叛乱。老实来讲,姒武观所在部落的实力,应该不会比有扈氏部落的实力强大,不过在规模巨大、损失惨重的甘之战中,中央夏后氏部族已经大伤元气了,所以这时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他,还真有点镇压不住姒武观的叛乱。姒武观骤然急发的大叛乱,眼看就要将新生的夏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了,而就在此时,华夏中心地区东方的一个比较强大且与夏后氏关系比较亲密的大彭氏部落出手援助姒启了。在大彭氏部族的帮助下,夏后氏部族打败了姒武观所领的部族,并且俘虏了姒武观。这姒武观是个软骨头,他在被俘了之后,立马跟条哈巴狗一样向他哥死哭求饶:“哥,老弟我知道错了,您就饶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造反了!”“啥,还有下次?”姒启对他不放心,而且为了警戒那些跟他一样打算造反的人,姒启就把他老弟给剁了。夏王朝自建立以来所面临的第二次叛乱,再一次被有惊无险地镇压下去了。
当年姒启的老爹姒禹通过在涂山举行会盟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其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在打完了甘之战与西河之战后,姒启也想模仿他老爹,召集天下各个部落的酋长在某个地方开个大会,看看有谁敢不来,在军事方面震慑一下他们,以此来检测和加强自己的权威。当然,这次开会的地点肯定不会又是在涂山,姒启把它选在了钧台(河南禹县)。姒启下令让天下所有部落的酋长都到钧台来开会,此次会议的规矩跟当年涂山会议的规矩一样,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到齐,而且只能早到不能迟到,不然姒启就把这种情况当做对他的不敬来处理;再者每个酋长都必须要带上各自部落的土特产以作为贡品,不然就等着挨打吧。真心拥戴姒启的部落酋长都来了,而并不是真心拥戴姒启甚至曾经有过造反念头的部落酋长,因为有了有扈氏和姒武观的前车之鉴,慑于姒启的淫威,也都不敢不来。全员到齐后,姒启就以天下共主的身份主持召开了这场会议。在这场会议,姒启主要宣布了两件事:“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伯益没能继承这共主之位,我姒启代他继承了这共主之位。我是合法的首领,你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听从我的命令,定期向我贡献物品,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好看,有扈氏和我老弟就是你们的下场!第二,不管是部落首领还是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以后只要是首领的位子,其交接的制度都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这场会议,与其说是会议,不如说是通知,因为整个会议上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只有他姒启一人,别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声,就更别谈什么讨论和决定了。高中每次想旷课的时候,我都会给班主任发一条短信:“老师,我今天能不能不去?”然后就扔掉手机出去打野了。班主任还真搞笑,他总是给我回一条“不能”,他没搞明白我的意思,我给他发短信,并不是要询问他“我今天能不能不去”,而仅仅只是想提醒他“我今天不去了”。所以严格来说,我这请假不叫请假,而应该叫提醒。姒启这小子跟我一样,他召集这些酋长过来开会,也并不是要询问他们“我的决策怎么样”,而仅仅只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决策是这样的”。所以严格来说,他这会议也不叫会议,而应该叫通知。当然,姒启能够做到这一点,这说明他的权力和威望还是很高的,不然的话鬼鸟他。看来东夷之战、甘之战、西河之战这三场大战,果然是没有白打,打出了姒启的威风。钧台会盟加强了姒启的统治,此后禅让制正式宣告被废除,而世袭制则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当时官方的首领交接方式。
通过东夷之战、甘之战、西河之战、钧台会盟这一些列的强权措施,以姒启为首的夏王朝统治集团对外取得了平定叛乱和扩大影响的巨大政绩,这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点个赞。虽然如此,不过夏王朝因其国家本身的结构特点而固有的缺点,却是统治集团所避免不了也更改变不了的。夏王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是建立在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当上层阶级通过不劳而获的方式(即剥削下级)得到大量的财富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有了改变的条件。剥削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提高现在的生活质量,而人性的本质是贪婪的,剥削也仅仅只是这种贪婪的产物罢了。因而当奴隶制的夏王朝建立之时,这个国家的上层阶级就不可避免要暴露出他们贪婪的本性,并倾尽一切现有的条件来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是无可奈何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姒启一改以往尧舜禹那种一清如水、粗茶淡饭的屌丝生活方式为灯红酒绿、钟鸣鼎食的土豪生活方式,他每天只做吃肉、喝酒、打猎这三件事,简直就是一个生活享受专家。不过请放心,磨刀不误砍柴工,享乐不误理政事。姒启与其他昏庸无能的君主不同,他虽然沉迷于后宫的歌舞酒色之中,但他却没有因此而耽误政事,对于国家的农田水利、社会治安、外交问题以及人民的庄稼收成、支入情况、幸福指数等,他绝对不会忘记处理,他只会连理都懒得理。国王开了一个口,天下就会开一条河,所以天下凡是有条件享受生活的,都无不向姒启学习。把一个人带好就像把一道压轴题做对,那是很困难的;而把一个人带坏就像把一道压轴题做错,那是很容易的。仅一趟厕所的功夫,姒启就以惊人的速度把整个夏王朝的统治阶级全都给带坏了,一时之间,奢靡腐化之风弥漫在整个阳翟(河南禹州)中。统治阶级的财富虽然是靠剥削下级的龌龊手段得来的,然而却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有消亡的一天,马克思主义和三角裤不会例外,勾股定理和金钱财富也同样不会例外。当财富耗尽的那一天来临,统治阶级的欲望就会得不到满足,就像口渴的人急着喝水一样,他们也会想尽一切穷凶极恶的方法来攫取财富,以满足他们心中的贪欲。他们敛财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深对人民的剥削,二是掠夺同僚(即统治阶级)的财富。第一条途径,等于是把百姓往死里逼,这会激起国家的下层矛盾;第二条途径,无疑会引起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这会激起国家的上层矛盾。如果一个人浑身都是病,那么你还能指望他可以跟猪一样睡、跟狗一样跑吗?同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上上下下都矛盾重重,那么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好的发展吗?所以姒启虽然在政治上颇有建树,然而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本性,却给自己亲手建立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公元前1963年,夏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姒启去世,他的儿子姒太康即位。
[姒太康档案]
姓名:姒太康
职业:夏朝第2任国王
生卒:前××—前1959
在位:前1963
都城:阳翟→斟寻
爸爸:夏王姒启
五叔:姒武观
四弟:夏王中康
侄子:夏王姒相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人家的爹都是把好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儿子,烂基因不遗传下去,这姒启真是个“好爹”,他没把自己的好基因遗传下去,倒把自己的烂基因全遗传给他儿子了。姒启这人的优点是政治才能很高,在这点上,他的儿子姒太康好像就不是他亲生的;姒启这人的缺点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可在这点上,他的儿子姒太康简直就是他的复制版。
如果姒启还在世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格外防范东夷族群,因为他的王位是从东方夷族中的嬴人族群那儿抢过来的,他得罪了东夷,东夷必将卷土重来。可是这个姒太康却天真地以为,经过他老爸的一番巩固之后,他姒家的江山就是铁打的江山,并将传之万世而不会出任何意外,于是他跟他爹一样,整天就知道吃肉、喝酒、打猎,特别是打猎,他简直恨不得通宵打猎。而且他觉得都城斟寻(河南偃师)附近的猎物太少,打得没什么激情,于是他带着一队人出远门打猎了;他这远门出得可不是一般的远,都到洛水以南了,而且出来一百多天都没有回去。在这一百多天里,都城斟寻内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东夷族群当中有一个有穷氏部族,他得知姒太康出远门玩儿去了以后,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想趁此千载难逢之机攻打斟寻,夺回本属于他们东夷族群的政权;但是有穷氏害怕自己单独攻打斟寻有点冒险,不一定打得下来,于是他就联合东夷的各个部族,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联军向斟寻浩浩荡荡地开来。由于自姒启以来,国家内部群臣相斗,百姓怨恨,王朝上下分崩离析,暗无天日,国力起码打了六折,所以这场城市攻防战争的胜利来得太容易、太突然了,简直有点超乎有穷氏的想象。
姒太康这个饭桶得知斟寻失陷以后,他马上向天下的各个部族发求救信号,可是由于他跟他爹一样尸位素餐,名声烂得没谱,所以没一个部族愿意搭理他。这个时候,姒太康的心跟冰棍一样凉,他看清了这些人真实的嘴脸,也看清了自己以前的那副模样;万念俱灰之下,他只好放弃斟寻,带着自己的这些人找个地方过小老百姓的生活。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959年,当王才不到一年的夏朝第二任国王姒太康就这样窝囊死去(都不知道他有没有脸见他老爹)。姒太康丢失夏后氏的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有穷氏部族的首领穷羿本来是想自己称王的,但是他有点担忧社会舆论和众人不服,所以他就找了个姒家的人来做傀儡,自己做实际上的国王。这个倒霉催的傀儡,就是姒启的四儿子、姒太康的四弟姒中康。
[姒中康档案]
姓名:姒中康
职业:夏朝第3任国王
生卒:前××—前1946
在位:前1958—前1946 13年
都城:斟寻
爸爸:夏王姒启
五叔:姒武观
大哥:夏王太康
儿子:夏王姒相
这个姒中康是个可怜的娃,他跟汉献帝一样,上来就是傀儡,像他们这种被别人当玩具一样捏在手里玩的人,一般都很容易得重度抑郁症的。姒中康不如汉献帝坚强,他抑郁十三年就去见他爹了。这个时候穷羿已经有自己即位的冲动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他觉得时机还没到,于是他又立了姒中康的儿子姒相。
[姒相档案]
姓名:姒相
职业:夏朝第4任国王
生卒:前1968—前1916 52岁
在位:前1945—前1916 30年
都城:斟寻
大伯:夏王太康
爸爸:夏王中康
老婆:后缗
儿子:夏王少康
不用讲,这个姒相肯定就更是傀儡了,不过他这个傀儡倒还当得挺久,居然当了三十年,挺不容易的。公元前1916年,穷羿酝酿多年的时机终于成熟了,于是他毫不客气地把姒相给一脚踹下来,然后自己一屁股坐上王位了。
[穷羿档案]
姓名:穷羿
职业:夏朝第5任国王
生卒:前××—前1909
在位:前1915—前1909 7年
都城:斟寻
老婆:纯狐
家臣:寒浞
与姒启、姒太康一样,初登最高权位的穷羿同样也抵制不住高贵生活的诱惑,所以他也放着政事不理,天天沉迷于后宫的醉生梦死之中。穷羿的身边有四个精明能干的臣下,他当初能够打下斟寻、夺得夏政权就有赖于这四个人的精心谋划,他们分别是武罗、伯因、熊髡、尨圉。在看到穷羿堕落之后,他们四人就苦口婆心地劝谏穷羿不要只顾贪图享乐,而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事当中,可是穷羿这个现世宝却鸟都懒得鸟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至于政事他则全部交给了自己的下属寒浞来打理。寒浞是个城府深达三千尺的野心家,他在代为穷羿执政的时候,就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勾结党羽;进过一番长期的策划之后,朝中的势力基本上全都倒向他了,没倒向的也被清除了。被扒光羽翼的穷羿俨然已经被完全架空了,然而活在梦里的他却还浑然不知,居然天真地以为自己还是国王;是,他确实还是国王,只不过是自己梦里的国王而已。当寒浞把穷羿当猪一样给扔进油锅里煮了,穷羿却还不知道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连自己是怎么死得都不知道,人世间最悲催的事情可能也莫过于此了);穷羿被煮熟后,他的肉被寒浞分给别人吃了。而且寒浞还霸占了穷羿绝美的老婆纯狐,并与她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寒浇和寒豷。寒浞灭了穷羿,那么他自然就接替了穷羿的位子,成为了夏王朝的第六任国王。
[寒浞档案]
姓名:寒浞
职业:夏朝第6任国王
生卒:前××—前1909
在位:前1915—前1909 7年
都城:斟寻
老婆:纯狐
儿子:寒浇 寒豷
穷羿虽然把姒相赶下了台,但他却并没有对姒相赶尽杀绝。姒相逃到了夏部族的亲族(即姒姓部族)斟寻氏和斟灌氏那里,并在斟灌氏建立了一个小朝廷,而且也得到了部分族群的拥护。穷羿是个傻大憨粗,他觉得姒相的那个小朝廷与自己的这个大朝廷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认为姒相打死都威胁不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便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然而寒浞这个精明的阴谋家却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即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寒浇前去浇灭这个小政权,并提着姒相的脑袋来见他。根据战国竹简《竹书纪年》的记载,双方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最后寒浇得胜,斟寻氏和斟灌氏全军覆没,姒相的脑袋也被寒浇给砍下来了。姒相虽然死了,但是他怀孕的老婆后缗却从城墙的一个狗洞逃来了出来,最后逃到了他娘家的部族有仍氏部族(山东济宁)。回到娘家后不久,在公元前1912年,也就是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第十八年,后缗腹中的孩子呱呱坠地,这便是日后收复夏王国的中兴之主——姒少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姒相没挂之前,寒浞战战兢兢,小心警惕,唯恐有丝毫的懈怠而导致姒相复国;然而在灭了姒相之后,他便高枕无忧,以为从此天下无敌,反倒作威作福,贪图享受,什么都不怕,就怕玩得不尽兴。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寒浞荒废政事的时候,他跟姒启、姒太康、穷羿等人一样,已经严重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所以不管是夏国的人民还是天下的各个部族,他们都有推翻寒浞的念头。
姒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以后,他妈妈就告诉他爷爷太康失国的惨痛往事,并叮嘱他日后一定要报仇雪耻,复兴夏后氏,从此姒少康发愤图强,立志一定要夺回本就属于他们夏后氏的天下。姒少康先在他外公的手下担任牧正(牧官之长),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他时时都保持警惕,防止寒浞来杀害他。果然不出他所料,不久寒浞便派出一个人来追杀他,姒少康得到消息后,马上便离开了有仍氏部族,逃奔到了有虞氏部族(河南虞城)。有虞氏的酋长虞思让姒少康担任庖正(厨官之长),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还给了他五百个士兵和一块方圆十里的肥沃土地纶城,以作为他用来复国的资本。在有仍氏和有虞氏的帮助下,姒少康积极准备着复国运动,他以纶城为根据地,广施恩德,团结群众,不断地组织和征集余下的夏族和其他部族的民众,并且他还把斟寻氏和斟灌氏的残余势力也给召集武装起来了。大家得知姒少康是夏后氏的后裔之后,便纷纷都投奔到他那里,与他一起对抗寒浞;另外姒少康还拿自己爷爷的爷爷姒禹来为自己打广告,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队伍当中。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在众人的拥护下,姒少康很快就免费集结了一支庞大的联军。在此基础之上,姒少康还派女艾(世界第一个女间谍)乔装打扮来到斟寻城打探消息,了解民情,时时为他提供宝贵的情报,同时还让她离间或收买朝廷的官僚。经过姒少康的一番运筹画策,众人纷纷都倒向姒少康,而此时的寒浞则已经是势单力薄、孤立无援了。眼见时机成熟,姒少康便开始讨伐寒浞,一路上他消灭了少许仍然拥护寒浞的部族,最后毫不费力地就打下了斟寻,并杀死掉了寒浞。由此,夏后氏中断了三代人、四十年的统治,终于在姒少康的手里得以接续下去了。
[姒少康档案]
姓名:姒少康
职业:夏朝第7任国王
生卒:前1912—前1852 60岁
在位:前1870—前1852 19年
都城:纶城→斟寻
爸爸:夏王姒相
妈妈:后缗
儿子:夏王姒杼
姒少康从小就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流离生活,长大后虽然少有流离,但还是先依有仍氏而做牧正,后又被逼逃归有虞氏做了庖正。在管理畜牧和膳食的过程中,姒少康接触过平民和奴隶,他深知平民和奴隶们生活的疾苦,而且他之所以能够收复国家,也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的帮助和拥护。所以他深知,要想保住祖业并巩固统治,就要关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不能像他的爷爷姒太康一样,光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把百姓的死活扔一边不管。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都是立国之本。中原地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农业就比较发达,因而各个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内部都有专门管理农事的官职(稷官)。但是到了夏王朝的姒启和姒太康之时,他们爷俩都不管农事了,因而稷官这一官职便被废除了。遗弃农业不管,这就等于丢失了立国之本,而这便是姒太康失国的一个原因所在。姒少康即位以后,则恢复了稷官来管理农业生产。而对于农业来讲,水利则是它的命脉。黄河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且不可顶替的作用。虽然自姒禹平治水土以后,黄河中下游的地区不会再频繁发洪水,但是每到雨季这里的河水都会上涨,近河两岸的农田也仍然会受河水之患。而自穷羿代夏以后,夏王朝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持续不断,他们无暇也无意顾及河道的治理,因此水患再次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阻碍。而要使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必须对黄河水患的源头加以治理。姒少康即位以后,也恢复了水正(管理水利工程的水官),任命商人族群的首领子冥为水正,让他来治理黄河的水患,从这以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黄河的水患日渐消除,农业的生产从而有了较大的发展。
姒少康所采取的这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得夏王朝的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政权有了巩固,国家的威望也逐渐提高。老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时候,天下各部族原来对夏王朝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了,他们当中或服或不服的部族都纷纷心悦诚服了,比如原来与夏王朝是死对头的东夷各族,他们也纷纷来到斟寻向夏王进献供品,表示对夏王国的臣服。姒少康的筚路蓝缕,为日后夏王朝的振兴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夏王朝终于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姒少康在位的时代是夏王朝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史称“少康中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兴时代。公元前1852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兴之主姒少康去世,他的儿子姒杼即位。
[姒杼档案]
姓名:姒杼
职业:夏朝第8任国王
生卒:前××—前1837
在位:前1851—前1837 15年
都城:斟寻→老丘
爸爸:夏王少康
儿子:夏王姒槐
经过近四十年的文景之治,西汉王朝俨然已经是一个土豪了,而打仗打的就是钱,也正是在经济富庶的情况下,汉武帝才能北掠匈奴,开疆拓土;经过近二十年的少康中兴,夏王朝也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来征伐四方,所以姒杼即位后的第一项决策,就是对夏王国的死对头东夷族群用兵。夏王国前期攻打东夷族群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这主要是因为夏军的军服都是用葛布做的,防穿透力太弱,而夷人的射箭技术又很高,很容易把夏军射成马蜂窝。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士兵们都穿上一件“防射衣”。然而这又谈何容易,什么样的衣服能够挡住夷人射出的强劲有力的箭呢?姒杼苦心孤诣,每天都通宵想这个问题,最后他终于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了。普通的布料当然挡不住尖韧的箭头,唯有兽皮才能制服它,因为兽皮很粗糙也很坚硬,它的防穿透力是不可小觑的。于是姒杼用大量的兽皮制作了“皮甲”(这便是最初的盔甲),然后用皮甲作为军服,自此夏军的战斗力大有提高,姒杼的东征进程也得到了加速。姒杼在位期间,他一直都致力于夏王国东方疆土的开拓,他呕心沥血十五年,终于征服了东夷大多部落,将东海一带的疆域多数纳入夏王国的版图。公元前1837年,与汉武帝颇为相似的夏王朝的第八任国王姒杼去世,他的儿子姒槐即位。
[姒槐档案]
姓名:姒槐
职业:夏朝第9任国王
生卒:前××—前1795
在位:前1836—前1795 42年
都城:老丘
爸爸:夏王姒杼
儿子:夏王姒芒
汉武帝撒手人寰之后,他的儿子汉昭帝并没有延袭他的政策接着打匈奴,而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与汉昭帝不同,姒槐即位后则秉承他老子的遗志,接着对东夷地区用兵。姒槐的在位时间很长,有四十二年之久,他四十二年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东征的事业当中。经过姒杼、姒槐父子两代近六十年的艰苦创业,东方的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夷人部落基本全都向夏王国臣服了。姒槐时代,是夏王朝发展的最高峰。公元前1795年,也就是汉谟拉比即位的三年前,夏王朝的第九任国王姒槐去世,他的儿子姒芒即位。
[姒芒档案]
姓名:姒芒
职业:夏朝第10任国王
生卒:前1843—前1779 64岁
在位:前1794—前1779 16年
都城:老丘
爸爸:夏王姒槐
儿子:夏王姒泄
经过姒杼、姒槐这爷俩半个世纪的折腾,夏王朝在天下已经建立了足够的权威,他对天下的统治也得到了有力的巩固。然而打仗毕竟是要花钱的,长期的战争已经使夏王朝的国库有些匮乏了,如果姒芒再不改变国策,继续以仅剩的国力强行征战,那么夏王朝就岌岌可危了。不过好在姒芒不是个吃干饭的,他知道夏王朝基本已无外患,仅有内忧而已,所以他一上位就立马撤掉他老爹和他爷爷的方针,像汉昭帝一样无为而治,安定民生。经过姒芒在位的这十六年的“疗伤”,夏王朝差不多已经恢复了元气。公元前1779年,夏王朝的第十任国王姒芒去世,他的儿子姒泄即位。
[姒泄档案]
姓名:姒泄
职业:夏朝第11任国王
生卒:前××—前1756
在位:前1778—前1756 23年
都城:老丘
爸爸:夏王姒芒
儿子:夏王不降 夏王姒扃
姒泄没做出过什么很显赫的功绩,但他也不是一个没什么卵用的东西,他萧规曹随,秉承了他老爸的修养政策,在位期间基本没发起过什么战争;而且他还广布恩德,招抚东方被征服的各个部族(包括嬴人族群在内),时不时就给他们各种奖赏,使得他们对夏王国都感恩戴德、忠心不二。公元前1756年,也就是《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两年前,夏王朝的第十一任国王姒泄去世,他的儿子姒不降即位。
[姒不降档案]
姓名:姒不降
职业:夏朝第12任国王
生卒:前1777—前1689 88岁
在位:前1755—前1699 57年
都城:老丘
爸爸:夏王姒泄
弟弟:夏王姒扃
儿子:夏王孔甲
侄子:夏王姒廑
姒不降二十二岁即位,即位后他一直都执行着先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国策,对内加强政治管理,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对外则恩威并施,对东方的夷族进行了强有力的监控,同时也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姒不降是夏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在他执政的五十七年里,夏王国仅仅只发生过一次战争(攻九苑之战),而且这仅有的一次战争也是镇压叛乱性质的战争,并不是姒不降主动发起的。在将近一个甲子的和平时代中,夏王国的修养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在此期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大有贞观盛世的气象。
与清王朝长命的康熙皇帝相似,姒不降在选择接班人这一方面也遇到了困难。长命的君王一般都不缺孩子,比如康熙就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都可以组成一个班了),而姒不降也不缺孩子,他的孩子也是一大窝儿。孩子多,那么接班人的选择当然就多,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姒不降接班人的选择却很少,而且少得可怕,几乎没得选择,因为这一窝的孩子基本上就是一窝的草包,他们除了吃喝玩乐就什么都不会(严格来说只有两件事不会,就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一般的君主,哪怕他的儿子就是烂成渣了,他也会把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会传给别人,因为毕竟儿子最亲,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过姒不降还真不是个一般的君王,他倒挺看得开,看到自己的儿子没出息他就不看,干脆不把君位传给这些窝囊废了。以能力的尺度来剔人,也必将以能力的尺度来提人。在姒不降的众兄弟当中,他的弟弟姒扃倒是一块好材料,所以他打算将来让姒扃来接他的班。为了保证权位交接的顺利,公元前1717年,姒不降就开始让姒扃参与政事,而后则慢慢开始让姒扃摄政,自己退居二线监国,充当姒扃的护花使者。经过姒不降三十九年来的鼎立扶持,姒扃的势力和威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就在公元前1699年,姒不降主动让位于姒扃(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689年,享年八十八岁的姒不降去世)。
[姒扃档案]
姓名:姒扃
职业:夏朝第13任国王
生卒:前××—前1682
在位:前1698—前1682 17年
都城:老丘
爸爸:夏王姒泄
哥哥:夏王不降
儿子:夏王姒廑
侄子:夏王孔甲
姒扃是汉文帝那样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是能不惹事就尽量不惹事,能和平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用武力解决,所以他在位期间,夏王朝发展得还是较为稳定的。在选择王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姒扃很看好他的儿子姒廑。姒廑确实是一个才德兼备的君子,然而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君子,所以他才不想继承王位,因为他觉得王位本来就是他的伯父姒不降那一支的,他爸只不过是捡了个便宜才得到的,所以这个王位应当归还给他的堂哥姒孔甲(姒不降的长子)。但是这个姒孔甲实在是一个不学无术、品行恶劣、贪婪无厌、无才无德的标准不良青年,所以姒扃不放心把夏后氏的江山交到这样一个败类的手上(这也是姒不降不传位给他的原因)。在姒扃和众位官僚的强力要求下,姒廑前后拒绝了三次,最后实在拒绝不了了才无奈做了这个储君。公元前1682年,夏王朝的第十三任国王姒扃去世,他的儿子姒廑即位。
[姒廑档案]
姓名:姒廑
职业:夏朝第14任国王
生卒:前××—前1675
在位:前1681—前1675 7年
都城:老丘→西河
伯父:夏王不降
爸爸:夏王姒扃
堂哥:夏王孔甲
姒廑是汉景帝那样的君王,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能够守住历代先王创下的成就和业绩。不过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姒廑表现得实在是太烂了,他竟然因为觉得亏欠姒孔甲这种毫无大局意识的幼稚想法,而把王位当棒棒糖一样轻松“还”给了姒孔甲。公元前1675年,夏王朝的第十四任国王姒廑去世,他的堂哥姒孔甲即位,夏王朝的黑暗时代就此开始。
[姒孔甲档案]
姓名:姒孔甲
职业:夏朝第15任国王
生卒:前××—前1668
在位:前1674—前1668 7年
都城:西河
爸爸:夏王不降
叔叔:夏王姒扃
堂弟:夏王姒廑
儿子:夏王姒皋
早在王储未定的时候,姒孔甲对储君之位就垂涎三尺,但是奈何他的老爹和众臣都一致拥戴姒扃,所以姒孔甲也只能是坐在那里干着急,最后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鬼神,希望鬼神能够保佑他当上国王。在姒扃即位之后,姒孔甲以为自己与王位这辈子基本上都不会再有什么关系了,可谁知仅七年之后,他的堂弟姒扃就驾鹤西去,并把王位传给了他。“这一定是鬼神显灵了!”姒孔甲很激动,他以为是鬼神保佑他登上王位的,于是他越来越信奉鬼神。
一天,姒孔甲外出打猎,在黄河和汉水得到了雌雄两条龙。龙是古代传说中集牛头、马嘴、狗鼻、鹿角、蛇身、鱼鳞、虎掌、鹰爪、狮尾于一身的“九合体”动物,是一种极其罕见且至尊高贵的神兽,因而它象征着人间的天子。姒孔甲以为这两条龙是天上的神灵派来帮助他、保佑他的哆啦A梦,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两条龙,但是他以前也只是听说过龙,而从来都没有见过龙,所以他不知道龙应该怎么饲养,于是他在全国范围内为这两条龙招聘保姆。有一个叫刘累的老大叔揭了王榜,说自己知道怎么养龙,于是姒孔甲就让刘累来担任这两条龙的奶爸。这刘累是个水货,估计他是为了先得到姒孔甲的赏赐,所以才大胆揭榜的,因为他在饲养这两条龙的时候有些闪失,导致雌龙最后一命呜呼了。雌龙死了后,刘累就把它剁成肉酱,然后做成龙肉羹了,刘累尝了一下,这龙肉羹的味道相当不错,绝对要比现在江西的瓦罐汤好喝,于是他把这龙肉羹献给姒孔甲了。姒孔甲也是个吃货,他吃了还想吃,逼着刘累去多弄些来给他吃。这下刘累可荒了,因为这龙肉可是有限的,倘若他瞒着姒孔甲,不老实交代这龙肉羹的实际配方,那么姒孔甲肯定会因为没得吃而剁了他;可如果他老实交代了这龙肉羹的实际配方,姒孔甲就知道雌龙死了的事,那么姒孔甲就更会剁了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刘累机智地选择了溜,他逃跑的功夫还真不赖,短时间内他就逃到了逃到了鲁阳(河南鲁山),姒孔甲挖地三尺也硬是没找到他。还有一条雄龙需要“吃奶”,于是姒孔甲又在全国范围内贴招聘广告,这次倒是招到了一个名叫“师门”的实力派,他把这条失恋的雄龙养得健健康康、肥肥壮壮的,为此姒孔甲高兴得跟捡了部手机一样。但是这个师门他骂了雄龙一声“畜生”,结果传到姒孔甲的耳朵里,姒孔甲气得简直快要跳起来,好像是这是骂在了他的身上一样,于是他让一批武士把师门带过来,然后当场就把他给打死了。
我们知道,在真实的世界中龙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所以姒孔甲养的龙很可能是上古时期仍然存在的恐龙或巨型水兽,或者这是被人夸大的了说法。但不论怎样,这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姒孔甲极其相信、极其看重、极其依赖鬼神。一个人的信仰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轨道,姒孔甲如此信赖鬼神,这就导致了他守株待兔,什么事都不干,而全都祈求鬼神来帮他完成。所以姒孔甲一上位,祭祀鬼神的活动就成为了家国大事,而政府机构的运行反倒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也所以夏王朝从这里开始就有了衰落的迹象,而后更是每况愈下,一发而不可收。公元前1668年,也就是成汤两岁的那一年,一代昏聩之君、夏王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姒孔甲去世,他的儿子姒皋即位。
[姒皋档案]
姓名:姒皋
职业:夏朝第16任国王
生卒:前××—前1657
在位:前1667—前1657 11年
都城:西河
爸爸:夏王孔甲
儿子:夏王姒发
这个姒皋没他老爹姒孔甲那么混蛋,他倒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和品质,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很高的志向和才能,所以他执政基本上就是循规蹈矩,例行公事,过着一天算一天。公元前1657年,夏王朝的第十六任国王姒皋去世,他的儿子姒发即位。
[姒发档案]
姓名:姒发
职业:夏朝第17任国王
生卒:前××—前1651
在位:前1656—前1651 6年
都城:西河→斟寻
爸爸:夏王姒皋
儿子:夏王姒癸
这个姒发倒还有点出息,他倒是挺勤政的,而且他也任用了一小批人才做官,所以他一上台夏王朝衰落的国势略有改变。然而天公不作美,好人总是短命,姒发这个有为之君仅仅在位六年就game over了。公元前1651年,也就是商初名臣伊尹出生的两年前,夏王朝的第十七任国王姒发去世,他的儿子姒癸即位。
[姒癸档案]
姓名:姒癸
谥称:夏桀
职业:夏朝第18任国王
生卒:前××—前1600
在位:前1650—前1600 51年
都城:斟寻
爸爸:夏王姒发
老婆:妺喜
到了姒癸时期,严重威胁到夏政权存亡的问题主要有那么几个:一、统治阶级的腐败,二、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三、夏部族与其他部族的矛盾,四、商部族的虎视。那么下面,我们就对这四个主要的问题加以说明。
第一,统治阶级的腐败。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腐败主要体现在那么几个方面:一、穷奢极欲,二、荒废政事,三、压迫下级,四、亲佞远贤。那么我们再从这四个方面,来看看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腐败。
先说第一个方面,穷奢极欲。关于姒癸的穷奢极欲,我们可以试举几个例子看看。第一个例子,裂帛取笑。根据西晋时期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的记载,妺喜很喜欢听丝帛断裂的声音,她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很愉快,于是姒癸就让下级每天都提供一大批珍贵的丝帛,然后用来撕裂扯断,专门逗妺喜开心。第二个例子,搜藏艺人。姒癸为了取乐,他搜求了大量表演歌舞、身材矮小、陪人饮酒的艺人,藏于后宫以专门供他取乐。根据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轻重甲》的记载,姒癸的歌舞奴隶有三万多个,这三万多个奴隶在宫中从早到晚为姒癸敲鼓奏乐,连街上的百姓都能听到宫中的歌舞声。第三个例子,修建倾宫。姒癸觉得原来斟寻的那些宫室都配不上妺喜的气质,他不愿委屈了妺喜,所以就征集庞大的劳动力,在斟寻的附近特地为妺喜修建了一座高大豪华的宫殿,这座宫殿高得直耸入云天,看起来好像将要倾倒一样,所以就被称之为“倾宫”。倾宫内有用美玉装饰或砌成的房子和台子、用象牙嵌的走廊、用白玉雕的床榻……总之里面的一切都无比的奢华。第四个例子,饭菜稀贵。根据战国时期尸佼的著作《尸子》的记载,姒癸这小子特别挑食,他要求厨子做菜必须用南海的葱、北海的盐、西海的菁、东海的鲸,不然他就不吃,臣下也要挨刀子。第五个例子,造大酒池。姒癸让人造了一个特别大的池子,然后在里面装满酒,姒癸敲一次鼓,就会同时有三千个人跟水牛一样把嘴伸到酒池里喝酒,有时姒癸还真会用绳子拴着这些人的头,然后跟牵牛一样牵着他们喝酒。因为酒池太大太深,即便三千个人也喝不完池子里的酒,所以很多人喝得醉了以后,就掉进酒池里直接淹死了。看看,这日子也是人过的日子,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当然,这些记载不能说没有夸张的成分在内,比如倾宫高得到了天上,歌舞奴隶多达三万之众,这些就肯定都是夸张的说法,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却能够反映姒癸所过生活的奢侈,不然也用不着这么夸张。
再说第二个方面,荒废政事。如果说国王贪图享乐却不耽误政事,那倒还无可厚非,可是姒癸日夜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完全不把朝政大事当回事儿,那么这就要天打雷劈了。根据西晋时期张华的《博物志·异闻》的记载,有一次姒癸泡在后宫里,竟然一连泡了一个月都没出来。一个月,我们能看八本书,码十万字,那么在这期间一个国家会发生多少事呢?如果说这一个月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事,那倒还不要紧,可是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呢?事实上,当时确实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那就是当时的伊水和洛水都断流了,夏王国的心脏地区出现了重大旱灾!国家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百官个个都急得要死,可姒癸他却鸟都懒得鸟,跟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沉迷于后宫的歌舞酒色之中。这小子真的是没了救了,一个君主如果连政事都不料理了,那你还能指望这个国家有什么好的发展吗?
再说第三个方面,压迫下级。统治阶级的财富和劳动力不是无限的,那么他们的奢侈腐化必然会加重他们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被统治阶级有两个阶级,即人民和奴隶。先说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就拿姒癸修建倾宫来说,倾宫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姒癸为了完成这一项工程,他几乎把百姓的财产全部给榨取光了。根据先秦典籍《夏箴》的记载,当时的人民是勒紧腰带过日子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防备灾荒,一旦遇到灾年,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去四处乞讨,所以当时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情况是相当常见的。此外姒癸还得征集大量的劳动力,这个劳动力除了奴隶之外,还包括广大人民,可见姒癸为修建倾宫对人民的压榨,完全可媲美秦始皇为修建长城、阿房宫对人民的徭役。再说统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考古学资料显示,夏王朝统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是极其残酷的。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在夏代都城斟寻的附近,1959年考古学家在偃师市的二里头村发现了夏代时期的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墓中埋有被残害至死的奴隶尸骨,这些被残忍杀死的奴隶,都是奴隶主贵族用以祭祀祖先或鬼神的祭品。这些奴隶的尸骨都残缺不全,有的没有头骨,一看就是被砍了脑袋再被埋的;有的没有手臂,一看就是被剁了手臂再被埋的;而有的则没有下半身,一看就是被从腰部砍成两半再被埋的……在这么多的尸骨当中,也不是没有完整的尸骨,但是这些完整的尸骨都身体弯曲,手腕相交,明显就是被跟绑猪一样绑起来,然后被直接活埋的。可以看见,在统治阶级纵情享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时,奴隶们却受到非人的待遇。
再说第四个方面,亲佞远贤。对于奸臣、佞臣,姒癸总是亲之爱之,比如他的身边有个叫赵梁的佞臣,他净会溜须拍马,阿谀谄媚,专投姒癸所好,并教姒癸如何狠狠地盘剥、压迫下级,可姒癸这个傻二愣非但不狠狠地修理他,反而还大大地重用他,比如修建倾宫、酒池等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工程,就多半都是赵梁给他出的馊主意。可以说,姒癸能有这么坏,这里边起码有一半的功劳要算在赵梁的头上。而对于忠臣、贤臣,姒癸则总是嫌之远之,比如有一个叫关龙逄的忠臣,他看到了姒癸荒淫腐朽的行为给夏政权所带来的危机,于是他忍不住要向姒癸吐槽:“自古以来,好君主都是爱护人民、勤俭节约的,王上这样压迫人民,肆意挥霍,学坏不学好,早晚要完蛋!”姒癸怒了:“扯淡,寡人就如同那天上的太阳,太阳会有灭亡的时候吗?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寡人就什么时候灭亡。你好大的狗胆,竟敢连寡人的事儿也管起来了,今天我要不杀了你,明天你还不翻天!”于是姒癸一刀就把关龙逄给解决了。关龙逄挂了后,一个名叫终古的太史令又来向姒癸进言:“关龙逄说得对,王上可得悠着点儿,不然你真的要完蛋了。”姒癸特不耐烦:“寡人奉劝你一句,少他娘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别跟那关二愣子一样,不懂得珍惜宝贵的生命。”有一个鼎鼎大名的贤臣,他本来也是想进宫去劝姒癸的,但是他看到姒癸几乎没了救了,所以他也就没多嘴了,而是与终古一起逃走了,这个人就是商汤的得力助手伊尹。如果说伊尹还没有离开姒癸,那说明姒癸还没有完全玩完儿,还有的救;可是如果连伊尹都离开姒癸了,那说明姒癸就真的算是玩完儿了,已经没的救了。这是统治阶级腐败的第四个方面:亲佞远贤。
一、穷奢极欲,二、荒废政事,三、压迫下级,四、亲佞远贤,从这四个方面,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夏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一片“主暗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的混乱景象。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腐败,已经走火入魔,不可救药。
第二,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说得的确一点都不错,但是我们要问,从以往到现在,哪里没有压迫?秦朝、汉朝有压迫,唐朝、宋朝有压迫,明朝、清朝有压迫,即便在2018年的今天,也同样有压迫。阶级压迫在千古以前就有,在千古以后也还是不会消失,然而也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不断向前发展。其实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抑或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原本就是一个阶级对立且压迫的社会,更何况奴隶社会的阶级压迫最为严重,所以夏王朝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那简直可以说是老母鸡下蛋——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我们要说,凡事都有个度量,阶级压迫也同样是有轻重缓急的。一般来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深度,与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程度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哪里的压迫越是残酷,哪里的反抗就越是激烈。而姒癸对下级压迫的残酷程度,那简直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按照先秦儒家典籍《孔子家语·六本》的说法,姒癸杀几个百姓和奴隶,那就像割几根狗尾巴草一样轻松(草菅人命)。特别是为了修建倾宫、酒池等浩大的工程,他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并征集老百姓为其无偿劳动。这时的百姓,情况好一点的还能数米而炊,情况差一点的就直接等着饿死;这时的奴隶,每天都没日没夜地做着高强度的劳动,骨头都快散架了,人都已经累成狗了。统治阶级已经把被统治阶级的剩余价值给榨取得连个渣都不剩,所以夏王朝已经是一片饿殍遍野、哀鸿呻吟的景象了。“干活要累死,不干活要被打死,反正横竖都是死,那咱干脆造反不?”“好,天下苦夏久矣,那咱就反他娘的!”第一支平民和奴隶已经奋起反抗,所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已经有了燎原之势……
第三,夏部族与其他部族的矛盾。自从姒癸的太爷爷姒孔甲上台以后,夏部族的权威便一落千丈,所以天下有很多的部族都不想再认夏部族为老大了,他们都纷纷背叛夏王国,再也不定时给夏王国进献物品,而且还把夏王的命令全当放屁。到了姒癸上台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照这样下去,那寡人还不要去喝西北风?”姒癸是个很有上进心的青年,所以他想改善这种情况,可是不知道他是脑子抽筋还是咋了,他这个改善方法有点让人捉急。姒癸以为天下各个部族背叛夏王国的原因,是夏王国的权威不够,所以他大胆决定,通过毒打几个不服的部落来杀鸡儆猴,以告诉天下所有的部落:“看见没,这就是不服从我的下场,你们还有哪个不服的,站出来!”在那时的东方,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有一个叫有施氏的部族是不服夏王国的,这是个小喽啰,所以姒癸决定第一个拿他开刀。对于有施氏部族,姒癸小题大做,开动了上万的军队呼呼啦啦直逼过去。这个有施氏部族虽然很弱小,但他却也不是个胆小怕事的孬种,所以在看到夏族大兵压境之后,他们打都还没打就立马投降了。但是姒癸不答应,他反而装起B来:“贡品你不交,开会你不来,你以前不是狂得很嘛,现在来投降,早干嘛去了?晚了,老子今天非要血洗此地,我让你狂!”有施氏的酋长知道姒癸是个见了女人走不动路的人,所以他给姒癸送了一个颜值超高、身材绝好、气质脱凡的女子——妺喜。《汉书·外戚传上》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说的是汉武帝的三老婆李夫人,其实妺喜也是这种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古往今来屡试不爽的美人计,要收服色胆包天的姒癸,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所以姒癸一看到妺喜,便口水直流三千尺,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心情马上由多云转晴,于是他收了妺喜和有施氏的大量财物,便也就放了有施氏部族一马。征服有施氏之后,姒癸马上又找了第二个部落来开刀,这第二个倒霉蛋是“有缗氏”部落(山东金乡),也是个屁大点的部落。这个有缗氏就没有前面的那个有施氏机灵了,姒癸大军开到以后,他除了光说一堆求饶的屁话,就什么东西都没送给姒癸,那姒癸还能跟他客气?所以姒癸眼都没眨一下就把有缗氏部落给屠成了一片血海,然后把有缗氏的土地、人口、财物、美女全都给据为己有了。有缗氏完蛋以后,姒癸再接再厉,又继续讨伐岷山氏部落(甘肃西南)。这个岷山氏也不够姒癸打的,不过这个岷山氏的酋长却很机灵,他知道学有施氏给姒癸送美女,而且还是送两个,姿色也还是不错的,所以姒癸就笑纳了,再收了岷山氏的大量财物后便也就饶了岷山氏一条狗命。姒癸对各个部族发动的战争,引起了天下各部落的极度恐惧,这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可以看见,姒癸虽然是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控制国际局势,稳固自己的统治,然而他发动战争最直接的目的,明摆着就是掠夺其他部族的财富,这样的行径整个儿就一土匪。作为土匪的姒癸,他打家劫舍的对象是天下的各个部族,今天你对有施氏等部族下手,那明天呢,明天是不是就要轮到我挨刀了呢?所以他这样“抢劫”的做法,当然会得罪天下的各个部族。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你都已经做好宰我的准备了,那我还会好好伺候你吗?“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得,老子不漂了,反他娘的!”所以姒癸那没脑子的做法,直接就加深了夏部族与天下各部族的矛盾。
第四,商部族的虎视。姒癸之所以有胆敢动有施氏、有缗氏、岷山氏这些部落,那是因为这些部落都很弱小,很好欺负,如果真正碰到实力足够雄厚、势力足够强大的部族,姒癸是绝对不敢直接动手的。而在居住着嬴人族群的东方,确实有一个非常强大且已经严重威胁到夏政权存亡的部族,这个部族是一个子姓部族,也就是商部族。商部族酋长的世系是:子契—子昭明—子相土—子昌若—子曹圉—子冥—子亥—子恒—子上甲—子报乙—子报丙—子报丁—子主壬—子主癸—子履。与嬴伯益一样,子契也是因为辅佐姒禹治理水患和社会治安有功,最后才作为功臣被封为了中原东部子姓商部族的酋长。在商部族的发展史上,主要有三个关键的时期。第一个关键的时期,是子相土时期。在子相土以前,马匹还没有被用来驮东西、拉车子,这是因为那时人们牧马的方式是群放散养之法,而且马匹都没有经过特殊的驯服训练。而子相土通过槽喂、圈养的方法饲养马匹,且将马匹驯服再加训练,于是马就能驮东西、拉车子了,从这以后马就成为了后世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同时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商部族其他产业(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再加之当时姒启忙着到处去镇压叛乱,而他的儿子姒太康又丢失了夏政权,所以这一时期夏王朝根本就腾不出手来控制东方部族的发展,于是子相土便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仗着自己的畜牧业发达向东方各个其他地区发动兼并战争,一口气就把势力扩张到了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和渤海一带,甚至就连渤海岛上的部落都打过去了。所以在子相土时期,商部族比天下其他各个部族发展得都要快很多。第二个关键的时期,是子上甲时期。在子上甲时期,有一个很强大的有易氏部落得罪了商部族,所以子上甲就联合了当时的一个方国河伯国一起攻打有易氏。三方在易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有易氏被商部族与河伯国打得满地找牙,战后商部族便与河伯国瓜分了有易氏的土地、奴隶、财产。在吞并了有易氏这么大一块肥肉之后,商部族的土地、劳动力、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所以其各方产业和军事力量就都有了向前很进一步的发展。第三个关键的时期,是子履(也就是成汤)时期。在灭了有易氏之后,商部族的实力就膨胀得非常厉害,再加之夏王朝自姒孔甲上台以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当时成汤就产生了一个胆大包天的非分之想——灭掉夏王朝。于是他就从葛国(河南宁陵)开始,一路往西方的斟寻打,逐步剪除姒癸的羽翼,削弱夏王朝的势力。根据《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成汤一路势如破竹,以每战必胜的节奏连续打了十一场胜仗,成功吞并了韦国(河南滑县)、顾国(河南原阳)、昆吾国(河南濮阳)等诸多夏朝属国,使得夏王朝处于孤立无援的包围圈之中。经过子相土、子上甲、子履三人的筚路蓝缕,商部族俨然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王国,其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和夏王国分庭抗礼了。
一、统治阶级的腐败,二、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三、夏部族与其他部族的矛盾,四、商部族的虎视,这是严重威胁到夏政权存亡的四个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字,即不得人心。
孟子以为,得人心者得天下,这确实很有道理。在天下各个部族和各方人民的倒戈拥戴下,商部族也确实灭掉了“助桀为虐”的几个国家,得到了大半个天下。但是商部族一路灭掉的,都是那些没有弃暗投明而仍然顽固臣服于夏王朝的几个小国家,而夏王国本身的实力是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的,所以最终的问题,仍然还是要通过武力来解决。先秦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夏王国与商部族之间还差一场一定乾坤的大决战,对于这场大决战,姒癸和成汤都很慎重,都不敢轻易挑起,因为这场战争将决定谁死谁活,决定将来天下的走向。可对于这样一场紧张的战争,他们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夏商双方对峙了许久。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终于还是成汤先坐不住了,公元前1600年,成汤几经试探,辗转权衡,最后才终于作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权革命的决定。
商汤与伊尹、仲虺率领着商部族的七十乘战车和六千个步兵倾巢出动,同时还联合了其他部落一起去讨伐姒癸,而姒癸也调集了夏王朝的全部军队迎战成汤,两军在鸣条(山西夏县)相遇。成汤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还隆重做了一番动员令:“诸位将士,姒癸从来不理政事,天天就知道泡吧、玩妹子,除此之外他啥都不干;哦不,除此之外,他还搜刮民脂民膏,强迫人民为他无偿修建倾宫、酒池。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就他那个样也配当国王?他基本都可以放弃国王这一职业了,可是他还死皮赖脸不辞职,那么我就要以绝对霸道的姿态将他解聘,所以我们这不是造反,而是替天行道!”“你骂完了没有?给我打,往死里打!”随后两军一片混战。经过商汤的一番“蛊惑”后,夏军的士兵都不再那么愿意替姒癸卖命了,他们的战斗意志都很低;再加之当时正好下了大雷雨,他们就更加没心情打仗了。而经过成汤的激励后,商军则是一腔热血,即便是淋着大雨,他们也仍然跟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奋勇作战,拿出半条命来杀敌。所以这场战争,姒癸打得坨狗屎一样,最后带着五百来点残兵败将仓皇逃到了三朡国(山东定陶)。在鸣条之战中,姒癸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歼灭,也就是说夏王朝终于被姒癸给玩完儿了,天下已经是商部族的了。
但白居易曾经说过,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即便已经得到了天下,可成汤仍然对残余逃亡的夏军穷追猛打,赶尽杀绝。这个三朡国是脑残式地拥戴夏政权的一个方国,所以他对成汤放出话来,要与他决一死战,誓死保卫姒癸。这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那成汤也不能跟他客气,所以成汤挥师而来,两军在郕地(山东汶上)打了一仗。这个三朡国也是傻得可爱,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竟敢找成汤决战,这跟自杀有区别?所以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三朡国亡国。姒癸的生命力顽强得超乎我们的想象,见三朡国挂了后,他还是不认命,接着逃,逃到了南巢(安徽寿县)。结果,这可怜的孩子在南巢被商军给逮到了,然后成汤毫不客气地把他监禁起来了。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王朝夏王朝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首个开创了朝代更替之革命先河的商王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