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相异而闻名于世。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粗略读过这本书,喜爱读书的人可以耐心好好看看,可以学到很多读书的方法,比如节省阅读时间的速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以下读书笔记分享
一般来说,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
阅读的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简单的初步阅读。最基础的浅尝式。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这本书在谈什么?
这本书的构架如何、包含哪些部分?
有系统的略读,过滤出精华,抓住重点。
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建议:
(1)先看书名
(2)研究目录
(3)检阅一下索引
(4)出版者的介绍
(5)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
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完整的阅读,让这本书成为你自己为止。
咀嚼与消化,读出言外之意。
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记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一定要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了解作者诠释的内容与讯息)。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主题阅读
一、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阅读。
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难读,参考豆瓣笔记,运用书中方法略读。
能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的东西才是真的读懂了。
读书不能只是读,也是需要思考,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