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有肃杀之气,草木凋零,北雁南飞,古人借秋之悲凉抒发心中堆积之块垒,因此颇多感怀之作。
今人的秋却与古人大不同,赞咏丰收,献歌祖国,昂扬慷慨。毕竟丰衣足食,生活无忧,于闲暇中旅游赏景,所见所思所感,皆为赞叹自然之美和人力之功了。
初阳十一假期,有两天被计划在单位度过。早晨,沿漕河岸边慢慢行去,看着熟悉的风景,有着新鲜的感觉。不会作诗的我也不禁动了诗兴。
秋晨
霜寒露冷芦花重,楼影波平晓雾轻。
赏得漕河金秋景,遥念天马湖畔亲。
家乡虽不遥远,但是却时常萦怀心头。母亲虽阴阳两隔,音容笑貌依然宛如眼前。每每路过风景,品尝美食,就会不由自主,想起她的样子。没有肉身的羁绊,我想她已经在我的思念里面,安详的永生了吧。
所以,甚至不用言语,那些我想说给她的话,她都会明白,正如,这秋日的早晨,漕河岸边,我所见的初阳、水面、繁花与凫雁,拂过我脸庞的清冷的风,鸟儿啁啾的鸣叫,缓缓飘零的黄叶,和我的呼吸与心跳,内心弥漫的思念,她都会感知到的吧?!
楼高倒影入池塘我沉默的看着安静无波的漕河,相对无言。却从那芦苇深处游出来几只凫雁,将平静的水面搅碎。我最喜欢的那首描写秋天早晨的诗句,于是也从记忆深处泛起,那就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是宰相之后,出身曾经何等高贵,即便没落,血液中依然流淌着一份不低头的傲气。他一生行为放浪,率性而为,终身潦倒。却留下了不朽的诗作,被吟诵至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曾经的王侯将相,达官贵胄,又有几人能够青史留名?
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早起赶路的所见所闻所感。
睁开朦胧睡眼,诗人还沉浸在昨天晚上的梦境中不愿醒来,那是归乡的梦啊,是最美的梦。梦中的凫雁自由自在,梦中的池塘温暖拥挤却率性坦然,那不就是家的感觉、家的舒适么?
月儿挂在茅屋的一角,发着清冷的光,而小村晨起的雄鸡已经报晓,鸣叫声划破了这静谧的早晨。出行的车马已经备好,马儿打着响鼻,踏着地面,晃荡着脖子上的铃铛,这一切都在催促着诗人,要动身了。
即便已经离开故乡身处客栈,但今天要走得更远,诗人的脚步于是更加的沉重。幸好有昨夜美梦余温的陪伴,这一路才没那么孤单,诗人才有心情看看一路的风景。
于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名句诞生了。十个字,字字是景,景景相连,动静明灭,宛若天成。但另一句写景“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似乎更得我心。一个“落”字,一个“明”字,与前一句相得益彰。二十个字,可资咀嚼,可资想象。
诗人的满怀愁绪,弥漫在每一片盛开的花朵,每一朵飘零的黄叶。每一缕清辉、每一声马蹄,都是孤单远行人的寂寞惆怅。但只一个“明”字,那么光艳,在晨光中绽放,为画面带来了一丝光,在寂静的山谷里,流转一缕芳香,滋润了远行人对于温暖的渴望。
诗中有画,有声,有梦,有真,一幅秋晨早行图堪称绝品。
穿越一千多年的岁月,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听见,在那个深秋的早晨,在那片僻静幽深的山谷,一位孤独的远行人内心的声音。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见,天边散着清辉的一勾残月下那座荒凉的茅屋,一辆踽踽独行的车马,经过开满洁白花朵的矮墙,铺满洁白寒霜的板桥,落满枯黄槲叶的山路,咿呀着走向山林更远处,走向未卜的命运。
温庭筠怎么会想到,一千多年以后,有与他同样的年龄、同样思乡愁绪的另一个人,在同样的秋天的清晨,吟诵他的诗句,赞叹他的文采,体会他的心情,致敬他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