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娃的生日,不知怎么,因为娃的生日,我今天一下子多愁善感起来,有些思绪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不吐心中之块垒恐怕今晚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因着生日这个话题悠长地甩开思绪……
我是75后人,虽然即将赶上了改革开放,但生在农村的我,家里日子依然过得很紧巴,再加上孩子多,小时大家对过生日没有多大的概念,但因为我是家里排行最小的,而且生日有又在正月初八,还属于人们想法设法为吃找名头的过年时节,因此家里那么多孩子,那么多人,全家唯独记得我的生日,以至于到现在我已快年近五十,每到过生日,还会收到老家哥哥姐姐、侄儿侄女等人的诸多问候,并来一句刻有那个时代烙印的问话“今天你生日,吃什么了,我们吃某某饭了。”那个时候的过生日,就是贫穷的时光里为大家找一次吃美食的借口,其余并无他,以至于我一生中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姗姗来迟于我三十岁结婚的当天(当时有意将结婚的日子与我的生日重合)。
因为出生在那个年代,一直以来对过生日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结婚以后,身份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似乎自己有了那么一点点小情怀,总期盼着自己的伴侣能给我过个生日,来个惊喜。但没想到我找了一个没有仪式感的直男,不仅不在这方面花心思,还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理由是算命的说我俩的生辰八字决定了我们不能过生日,生日当天也最好居家呆着不出门,于是结婚后我希冀的浪漫生日也因此陡然淡出了我的生活,不过就不过吧,来自山野农村的我原本也不讲究这些。因此,结婚的头几年我们家逢到过生日总是跟平常一样悄无声息,但我家里人每年的问候却从没间断。
结婚几年后孩子出生了,我们的生活跨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孩子成为了我们的重心,于是孩子每年隆重的给孩子准备生日成了我们的规定动作,孩子不会认识蛋糕,我们轻声细语地告诉他,孩子不会吃蛋糕,我们将奶油抹到他的脸上以示庆贺,孩子不会点蜡烛,我们不厌其烦的教他点蜡烛,孩子不会吹蜡烛,我们反复让他尝试,直到他学会,就这样我们耐心地陪伴着他成长,看着他从一个小不点变成一个小大人,他学会了自己挑选自己的生日蛋糕,学会了唱生日歌,我们尽情地让他沐浴在爱的雨露里。
我们总觉得生日就是给予新生命诞生以庆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爱,对他的喜欢,对他的欣喜,我们就这样静静的呵护他成长。但今天因为是孩子的生日,不经意间与同事聊起了当时生孩子的场景,虽然我觉得自己生娃没遭什么罪,生得挺顺畅,但听着同事们生娃时痛苦的经历,我也跟着异常揪心,感同身受之余脑海中忽然想到一句话: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不由得想,每一个隆重的生日不止对新生命以庆贺,更应该对在鬼门关走了一圈的每一个母亲献上真挚的感谢,将近五十岁的我此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养儿方知父母恩的道理,说实在懂得确实有点晚,但又庆幸好在自己今天总算懂了,希望往后余生,每一个子女都能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也不由得感慨,人生既有前路也有来路,当一个人开始逆向反哺思维时,他才真正懂得了珍惜,但却已不再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