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的信徒

作者: 王铁牛 | 来源:发表于2015-05-14 12:21 被阅读21942次

    一般认为,佛教在汉朝的时候就传入了中国,佛教理论在中国也是不断的发展。佛教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动力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印度佛教前沿理论的引进和佛教理论在中国不断的本地化。佛教理论在”万法缘起“和”轮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先后有”中观学“和”唯识学“等问世,而在中国先后发展出了”天台宗“、”慈恩宗“、”华严宗“和”禅宗“等宗派。佛教理论本身比较庞杂,不同理论对修行方式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其中有两个故事比较有意思。

    一个是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看了书才知道,因为《西游记》的影响,我们只知道故事的前半段(还是瞎编的),从来都不知道故事的后半段。故事的后半段是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经是《 瑜伽师地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慈恩宗,慈恩宗研习的是”唯识学“。虽然慈恩宗较其他佛教理论有很多优点,但慈恩宗很快就失传了,原因除了慈恩宗本身”传播策略”问题外,最大的问题是它比其他佛教理论都更加繁琐复杂。而“中国知识界向来喜欢简洁、喜欢写意, 对繁重的逻辑思维比较排斥”。

    另外一个是禅宗的崛起。禅宗的崛起主要是因为它结合了儒家道德,更重要的是“禅宗不依赖于佛经,不需要学习者受过高等教育,传习过程简单,不需要寺庙”。禅宗最有名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说它要求信徒修行方式简单,进一步说,修这个性价比最高。所以季羡林在谈到这段佛教发展史的时候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天国入场券,越卖越便宜。

    类似的还有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在中国的发展演化。

    这些内容是我在林新浩的《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读到的,这是一本讲汉传佛教史的书,最近正在看作者的另一本书《哲学家都讲了些什么》,很好看。

    我想说的是信仰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佛教理论的发展是对佛教认识水平的提高,但佛教的传播是佛教信徒用脚投票的结果。追求信仰的性价比多多少是带有实用主义和功利性的。有人说,非功利性是宗教的基本特质,功利信仰就是无信仰。但也有人说信仰本来就是功利的,因为信仰佛教就是为了跳出“轮回”,信仰基督教就是为了死后进入天堂。只是很多人讲求长期利益,修的是“来世”或者“死后”,有的追求“现报”。所以我看到过特别滑稽的场面,我在一个人家里面看到一面墙上贴着基督耶稣的画像,旁边挂着辟邪的宝剑和观音的坐像,他们心里想的估计是反正都是神,三个神的“法力”肯定超过一个,广撒网多捞鱼。同样的,很多人见佛就拜,或者见到佛像朝佛的身上扔硬币、贴纸币。

    我无意冒犯有信仰的人,也许这些人根本就是伪信仰,他们对待宗教的作用就像对待金钱一样,虽然心里有着无限的渴望,嘴上却说着“视金钱如粪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王铁牛:@wgck000 据说王阳明受佛教的禅宗思想影响很大,这很正常。儒教和宗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只能是一种思想流派。
      • 20efe4ee5d58: @王铁牛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现代学者就有直呼儒教的。宋明以后,很多知识分子都有将释道儒三家合一的倾向,我最近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发现他也有这样的倾向。
      • 王铁牛: @潜绿 不排除有的人很虔诚,但多数人肯定是这样
      • 潜绿:中国人只信仰有用
      • 王铁牛:@wgck000 儒家毕竟不是宗教,跟宗教还是有区别的吧
      • 20efe4ee5d58:要想世俗化,功利是不可避免的,儒家也是如此,余英时有过阐述。

      本文标题:功利的信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ef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