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会
目前的电子书是否能完全取代纸质书?这不见得,而且不太可能。
最终的“电子书”是否能完全取代纸质书?答案是一定会。
书的本质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开始就想清楚的问题,对于抓住思考的要领而言,这也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问。
书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一张白纸只不过是文字的载体,任何有利于优化信息的传播的载体都是顺历史之潮流的,例如kindle这种电子书,详细论证这里不再多谈,我想从更深的层面粗浅地表达一些我个人的观点。
文字从诞生之初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在此之前用的是语言,文字相比语言使得信息的传播进步了一大步,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但是请注意,这种信息是高度抽象的,从现在看来就不见得是最佳选择,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例如我要种田,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基础知识,我看《齐民要术》和直接请请贾思勰当面实际演示这两者哪一种为最优解?毫无疑问是第二种,为什么, 因为第二种的信息还原度最高。文字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进行描述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对信息进行了高度抽象的压缩,尽管其加速了文明进程,使得我们可以用一种抽象且方便的方式认识世界,但是文字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我们运用感官的能力全面退化了。
我们从文字诞生之初这些感官就一直被压抑,由于文字的发展相当成熟且一直占统治地位,人们潜意识了甚至出现了“不屑于除了书籍以外的任何信息来源”的思
想,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不少书呆子的原因,从“世界的某个X - A进行观察用文字刻画成书 -
B未了解过X从而阅读A写的书进行还原”这个过程出现了问题,这是可悲的,人类历史发展几百万年,文字才几千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文字的出现也只是十分
短暂的瞬间。
书提供知识,但是要知道,书只是一种工具,不要一想到知识就想到书,民国的夏丐尊老先生曾经一言以蔽之:“太古时代没有书,将来也可不必有书,书的需要可以说是一种过渡时代的现象。
人
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早在文字以前就有观察,画图,肢体表达,语言,接触,音乐,语言,意念.....这些丰富的形式了解世界,但是碍于当时科技的发展,这些
还原度最高的信息形式没有合适的载体。而现在科技发展使得这些信息形式有了合适的记录和传播方式,就如刚才的那个例子,有没有什么办法相对文字更加高保真
的还原?当然有,目前就是图像,影像,声音这些新兴媒体。通过网络和各种电子终端产品已经实现部分信息形式的传播,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身就是是不断的被科技发展所推动,在使用了文字和书一段路程之后,通过科技革新企图摆脱文字与书籍的限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必须在这里指出的是为什么现在以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阅读”为什么没有把书完全替代?(这里的阅读就不仅仅指文字了,还有图片,影像,音频...)我的观点是:
网络阅读目前发展不完善,混乱且不规范,方向不明确,由于信息的采集,制作和传播成本太低,没有像书籍那样规范的出版流程,太多的垃圾信息充斥在互联网
上,像网易新闻和优酷视频等等,喧嚣浮躁。这和成熟的文字出版业相比质量高低立判,毕竟正如1620前未被开垦的北美大陆一样,新生事物需要发展,需要探
索,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新生儿怎么可能一下子撼动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成熟的文字和规范的出版业?另外在这里我要补充的是,文字由于高度发展成熟,应该在
长期的时间不会消失,会和其他信息形式一起共同成长。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未来的科技终将结合文字以外的影像,声音,气味,触感,等等人类感官甚至于
是意念进行信息的传播,从而极大的提高信息的还原度。让人类重新回归到全方面的认知经验。这种成长不需要非常多的时间,特别是在目前的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
1.我个人感觉在国内多看这方面非常努力,把声音,图片,视频,文字非常合适的的集合在了一起,譬如阅读《习惯的力量》,书打开没有几页就出现了作者的视频解说,制作精良,感觉真好 ^_^
2.另外关于kindle我认为其为科技暂时和传统折中的产物,在网络内容发展并不完善的今天,以书籍为载体的文字依然是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最佳途径,但是kindle却突破了载体的限制,传统纸质出版业和读者的许多麻烦都完全消失,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这实在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其实,在以书籍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本身并未被”除文字以外的其他高还原形式发展成熟“革新之前,只要文字的传播载体得到持续优化,让人的阅读体验得到提升,那么是以哪一种载体出现都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kindle还是以后的kindle2.0,
纸质书作为载体一定会被不断发展的科技产物所代替,目前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墨水屏只是这种发展道路上的雏形。这种量变只是开始,蜕变正在进行。本质上而
言,阅读是获取纸质书上的文字,目前的电子书在文字内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阅读体验和获取速度,降低成本。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那些还执着地认
为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的,我想提醒的是:的确,几百年以后你也许还可以叫子孙去博物馆去凭吊一下”古籍“,当包括但不限于的亚马逊公司正在思考下一代的阅
读设备如何实现彩色显示,超低电耗,全息立体显示,气味模拟等等新技术(脑洞开的有点大,也许未来不一定是这些技术,但是都会朝着如何使得信息的呈现方式
具有更高的还原度发展,任何符合这种条件的技术都可以,不论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时候,当我们都踏上了kindle的快车享受到了它的便利并且期盼下一次的载体和内容的重大革新的时候,你却还在坚守纸质书,也许,这就叫情怀吧。
3.关于文字还原信息的劣势我想再用一张图和一段文字来描述,也许更加利于理解。
就用红楼梦的林黛玉作类比吧。
这里有几个假设,尽管虚构,但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假设1:林黛玉历史确有其人。
假设2:我有一份林黛玉的真实生活影像剪影。
假设3:你从未见过其本人(这个其实也不用假设)。
现在我给你一段文字描述:这可能是描述林黛玉最完美的文字资料:
A - - 林黛玉的真实生活影像剪影。
B - - 黛玉的文字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C - - 你的还原
好的,现在告诉你自己,你是保留自己对林黛玉的幻想还是希望我直接给你看真实影像?
我
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不论是林黛玉还是西施,不论是拿破仑战役还是阿波罗登月,都有比文字更合适的信息描述方式去记录去让你了解。所以你要清楚,文字
真的只是以前限制于技术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刻画世界和传播信息的手段,它需要被改进和革新。也许有人会认为文字会保留一些想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从
信息传播的目的来看,这是在不是什么必须的要求。
感谢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今非昔比。——李笑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