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招聘平台上,互联网产品的分类越来越细了,前端产品,平台产品,策略产品,后台产品等等,这些名词给我的感觉,就像 互联网+ 和 +互联网,明明都是把传统业务在线化,却要看是互联网人进入传统行业,还是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区分这些名词来显摆。
说归说,通过整理学习资料,大概梳理了产品岗细分的过程,主要有5个阶段。

阶段一:互联网公司初创期
公司的组成大概是BOSS、研发、设计、运营,以及产品,此时产品需要负责前端和后台。
阶段二:互联网公司成长期(一)
产品上线了,运营过程中,发现H5、微信公众号等运营工具太缺乏了,运营岗天天找老板要人,说我们的产品支持太差了,需要配置运营类的产品,来给我们的运营活动打助攻。
于是公司组成变成了BOSS、研发、设计、运营,以及产品(前端&后台),运营产品
阶段三:互联网公司成长期(二)
随着用户的增长,产品的性能变慢了,运营催研发,研发说我们的后台太渣了,而且做了很多重复的开发,需要专门的PM来重构。
于是公司组成变成了BOSS、研发、设计、运营,以及前端产品,后台产品,运营产品

阶段四:互联网公司成熟期(一)
随着用户积累期的完成,BOSS说我们要准备做商业化变现了,于是有了商业化产品的加入,来专门负责配合销售部门进行变现。商业产品过来后,发现我们的后台从变现支持角度来看,不能太渣了,于是和后台产品开始一起捣鼓 BI、CRM、广告系统和销售系统。
公司组成变成了BOSS、研发、设计、运营、销售,以及前端产品,后台产品,运营产品,商业产品。
阶段五:互联网成熟期(二)
随着商业化产品的变现过程,发现客户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商业化过程总体不是很智能,于是,引进了策略产品经理,负责开展智能化商业项目。
公司组成变成了BOSS、研发、设计、运营、销售,以及前端产品,后台产品,运营产品,商业产品,策略产品经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