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1000万,该买哪个币?”
越来越多人进入了币圈,却不懂如何投资,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区块链项目的认知。
投资是一辈子的学问,马路上随便找个炒股的人问他如何估值腾讯、阿里,回答基本都是PE、PB云云。简单比一比利润和营收,我们就能知道一个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是否值得投资。
巴菲特认为区块链是泡沫,是因为没有一种很好的估值模型。的确,照搬PE、PB那套怎么可能适合区块链项目?
今天社长来讲讲相比于互联网产品,如何对区块链的Token进行估值?互联网和区块链产品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首先社长整理了一张图,如果你看完图片就能领悟,那么恭喜你,在今年区块链投资上你很可能会硕果累累,资产百倍不是梦!如果还有疑问也没关系,通读本篇文章你也能学会!
估值篇
传统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公司通过打造平台+产品模式完成了现金流转从而实现盈利,互联网公司会经过多轮融资,最后通过ipo上市,如果无法成为前几轮的投资者或者原始股东,那么我们只能在IPO之后买股票投资,然而很多时候成为了接盘侠。
通常我们使用市盈率对一般公司进行估值,最常用的就是PE估值( PE估值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估值方法,PE即市盈率。 PE=P/E=股价/每股收益)。
理想的情况下,市盈率越低,意味着投资者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入相应资产,以较少的资金获得相对较多的盈利,在较短时间收回成本。
不过理想是静止的,现实是动态的。因为市盈率的变化取决于盈利和股价的变化。股价是动态变化的,盈利是已知的,如何预测未来的公司经营状况才是投资的本质。
使用市盈率也要注意每个行业的市盈率不同,我们看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不要把两个不同行业的指数拿来对比,衡量一个指数的估值可以拉长年限,纵向比较该指数历史上的PE水平,低于平均值就可以逐步买入,在平均值范围内持有,高出平均值范围逐步卖出。
区块链
投资区块链项目与传统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区块链产品是由公链+应用组成的,在项目发展的初期,你就是这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我们所购买的币就是Token,也叫通证,是区块链产业中的流通代币,之所以区块链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不仅仅是区块链将传统技术进行一种新的技术组合,更重要的是token赋予这项技术组合的价值属性。
比特币也属于一种token,矿工打包数据发送全网获得代币奖励,这就是一种经济激励,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没钱谁给你干活呀。
接下来我们说说token的估值模型,如果把传统的估值模型往区块链上面套的话,是不现实的。因为token与股票等传统资产不一样,token不存在现金流、股息或可估算的终端价值。
区块链的治理与传统治理有所不同,区块链追求社群自治,要求去中心化,现在又产生了去中心化和去中间环节化的讨论,但不管如何,与传统的股权治理模式相比,社群自治的估值方式都大不相同。
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模型可以囊括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因为需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token使用方式等,接下来,社长提供一种比较常用的估值模型,这种估值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理解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总体估值,但不应该作为单一的投资依据。
现最适合Token的估值模型是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模型原理。
费雪模型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费雪方程式:MV = PQ
M = 货币供应 M2 (Money Supply),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
V = 货币周转速率 (Velocity of Money),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
P = 价格 (Price),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Q = 经济产量 (Economic Quantity),Q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PQ表示社会的名义收入。
费雪货币量论模型,我们可以理解成,将数字资产进行量化估值的模型,它是一个计算货币供应、流通、物价和各类商品交易总量的宏观经济模型,其计算公式为:MV=PQ,通过其原理我们试着在区块链项目中运用这个模型:
M代表数字货币中,token的供应量
V代表token的流通速度
P代表某个区块链体系内能产生的服务单价
Q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三个变量,便能求出第四个值。
举个例子,在Ethereum(以太坊)网络中,P代表每笔支付过程中消耗的GAS,也就是支付给矿工的服务费,Q代表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交易总量,包括各种DAPP的交易数量,如果我们把以太坊网络比作一个独立运行的国家的话,那么P*Q就代表这个国家的GDP,即这个国家产生服务和商品价值的总量。
在传统估值中,PQ数据是不容易查询和计算的,而在区块链网络中,由于其可溯源的特型,我们可以查看和追踪一个项目的“GDP”。
然而此估值模型也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比如V所代表的token流通速度,在实际项目中会因为缺少数据而难以计算,而且并没有考虑到分叉对于流通速度的影响。还有链上的交易可以用GDP表示,比如直接在冷钱包中的转账,这时候并不涉及第三方机构,但是目前参与token交易的人很大一部分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交易所可能会进行套利交易,从而影响GDP计算。
总体来说,使用费雪模型估值token价值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token的供应计划
2、估算加密货币能达到的市场份额
3、计算(估算)token的流通速度
4、寻找已有同类项目的折现率估算区块链资产的现值。
除了费雪估值模型外,我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适的估值模型,目前区块链领域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模型,因为在17年之前,根本不需要什么估值模型,随便梭哈,只要上了交易所,那资产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放大。随着区块链泡沫散尽公链项目的不断落地,创建适合区块链项目的估值模型任重而道远,未来,每一个区块链项目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主要估值模型,其他的估值方式应该辅以参考。
产品篇
传统互联网
互联网产品是中心化的,如腾讯的QQ、阿里的淘宝、支付宝等,互联网早期阶段小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因为市场份额极大,各公司抢占的份额大同小异。反观如今小型公司已经很难和大公司竞争,其原因就是现在的市场份额99%都已经在大公司手里了,所谓的BAJT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中心化平台最终会趋于一家独大,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去对抗大公司就是螳臂当车,只有归顺大公司(被收购)才是最好的结局。如此一来头部公司实力越来越强大,从而发展成行业巨头。
如果一家创业公司想要成功,那么只能去选择或者开拓一个新的行业,毫无前车之鉴的进行创新,风险是巨大的,能够突围成功的寥寥无几。这样的互联网生态最终会导致巨头公司越来越强,从而遏制小公司的创新,导致互联网发展越来越慢,最终步入瓶颈。
区块链
相比传统互联网,区块链项目通常是以社群共识来发展,社长觉得这是符合未来人类文明的,去中心化的思想会让社群的人产生共识,协同运作并且不断传播,从而将社区打造成一个可循环的生态。
区块链目前处于公链爆发期,为什么现在有如此之多的公链抢滩登陆准备主网上线?相比中心化平台的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的链上存储更值得信任。公链是底层的开发系统,只有完成了公链才能基于此进行开发应用。如果一个公链功能丰富深受开发者信任,那么这条公链上就会聚集大量的开发者进行DAPP开发,优秀的DAPP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完成整个生态闭环。持有公链的Token就意味着投资了这条公链的未来,公链的开发者越多、DAPP越多就意味着这条公链具有巨大的能量价值,最终会在币价上有所反应。
虽然区块链在技术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社长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在未来我们的生活会从中心化云服务+APP变成分布式云服务+DAPP,如果可以实现无限拓展、手机挖矿提供签名证明、时空证明、宽带证明、内存证明、算力证明等那么这才是区块链3.0真正落地的时刻,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篇
传统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在用户流量获取上成本巨大,获取一个用户往往呈漏斗转化: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传播推荐。在这个漏斗中,被导入的一部分用户回在某个环节流失,而剩下的那部分用户则在继续使用中抵达下一个环节,在层层深入中实现最终转化,其中能够把掌握用户体验的就能做到最优秀的转化,即Don't make me think,不留给用户思考时间。
1、获取用户:指让潜在的用户首次接触到产品,或者可以更宽泛地理解为“吸引流量”。其途径多样,如搜索引擎发现、点击网站广告进入、看到媒体报道下载等。
2、激发活跃:获取到用户后下一步是引导用户完成某些“指定动作”,使之成为长期活跃的忠诚用户。“指定动作”可以是填写一份表单、下载一个软件、发表一篇内容、上传一张照片,或是任何促使他们正确而高效使用产品的行为。
3、提高留存: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产品缺乏黏度,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新用户不断涌入,另一方面他们又迅速流失。通常留住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因此提高用户留存,是维持产品价值、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
4、增加收入:商业主体都是逐利的,绝大多数创业者最关心的就是收入。即使是互联网时代的免费产品也应该有其盈利模式。
5、传播推荐:社交网络的兴起促成了基于用户关系的病毒传播,这是低成本推广产品的全新方式,运用妥当将可能引起爆发式的增长。
互联网产品通过口碑、广告宣传等方式让产品出现在大众眼中,慢慢形成品牌效益从而得到用户的信任,最后通过漏斗模型产出的用户便是目标用户,但是最后会有多少价值用户极其依赖营销手段和产品体验,这也就是互联网公司运营成本高的原因。
互联网产品讲究的是体验免费,增值服务付费,最终的用户价值常用ARPU来计算。ARPU值是指每用户平均收入(总收入/客户数),一般还要根据统计需要去取不同时间段内的值作对比。因为中心化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中,我们无法知道一个用户的消费能力,所以ARPU同时统计了付费和不付费用户总体的数据,这也是中心化产品无法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
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世界中,社区拥有聚集流量的功能,社区的贡献者会主动去邀请新的人加入,只有拥有Token的人才有权利使用相关的DAPP或是底层公链功能,如此一来就产生了Token经济闭环,越来越多人加入整个生态,每个人都是贡献者,你可以为节点提供算力获取挖矿费,你可以参与活动获取各种激励性Token、空投,最后社区中的成员每秒都能产生巨大金额的交易,从而使整个社区更加庞大最终实现社区生态。
区块链是可信的,对用户的产品体验完全不同于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Don't trust anyone——我们不需要去考虑信任的问题就能解决交易,因为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是可信的,无论双方相隔多远,都不需要三方担保就能实现交易,一切的法律规则都在智能合约中——code is law!
相比互联网产品漏斗转化,区块链产品的用户留存呈现螺旋扩散,这就是社群的力量。在未来区块链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专属的地址,地址就是身份、就是电话、微信、朋友圈,也是银行账号。只要和某个人发生过任何关系,双方就产生了联系,信息会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比如社长在日本遇到了波多野结衣老师,我向她打赏了1个比特币,那么我就知道她的个人地址了,在未来我就可以通过这条地址去给她发送消息,至于后面会发生什么,嘿嘿嘿。好了,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区块链产品用户之间传播的效率了,这就像以前的人人网,一度人脉、二度人脉,在区块链世界中任何一个人只要跟你的地址发生过关系,你们就是一个圈子的人!
区块链世界是透明、可信的,只要你的地址和别人产生联系,就会被所有人看见,钱包地址地址就是身份、就是电话、微信、朋友圈,也是银行账号。地址里有多少余额、交易记录等都是可以被任何人查到,这也是就解决了互联网产品无法判断用户是否“有钱”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的空投糖果,这其实就是区块链产品方对用户地址的调查、拥有地址数越多的产品方就代表拥有了越多的用户,地址里币越多的就是大户,这也是区块链透明化、可追溯的好处,消费能力的强弱只需要通过地址来判断就行(当然不排除羊毛党)。区块链产品相比互联网产品在效率上高了数倍,在数据上无法造假,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
总结
上文针对互联网和区块链产品在产品、估值、用户方面的不同做了详细的分析,目前互联网产品因其便捷性已经渗透到每一代人,但是互联网产品依旧无法完全解决信任的问题,而区块链产品运用了去中心化的加密分布式记账技术,可以打造出人人都不需要考虑信任问题的DAPP。目前区块链才刚起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TPS问题、解决跨链问题,分组、分片、分层、分链难题,完全体的区块链项目会实现无限可扩展、手机可以挖矿,数据属于个人不属于第三方,提供数据就可以获得Token激励,拨打骚扰电话需要个人同意并且支付Token,最终完成真正的去中心化、自治闭环生态的区块链产品。
区块链的商业应用价值应该是造福人类进步的,一夜暴富的炒作机会可能已经过去,一个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台币都能炒上天,这可真的是个笑话。
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出现击败苹果、阿里、腾讯的区块链公司。社长认为,未来的区块链巨头必须是区块链行业竞争中孵化出来的,而不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传统行业。
只有真正有落地预期的项目才是我们该热捧的,最后我想说的是,请相信区块链,区块链的未来很美好!
END
区块链福利社,做最懂你的区块链自媒体,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