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一年前写的东西:
今天突然有个人妹纸问我,她们老板让她做《Android的框架改版》,该如何入手,我当场就有点郁闷了,这么大的框架,我觉得应该去大学,找个教授搞搞研究,申请一个十一五课题呀,我这一小小的产品汪完全hold不住啊。而且这也完全不是做互联网产品的节奏套路啊。于是乎,一番用户访谈下来,我明白了,原来她们已经完成了产品初步的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当然这个是人家的自我认知,我不做评论)。那么一个产品,如何从1到1.1,再到1.2乃至2.0亦或3.0/4.0呢,我先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何去做好产品的优化迭代。
于是我在去洗手间的半个小时呢,坐在马桶上方思考了一下,大概可以从下面这个图来描述一下我自己对于产品迭代中的认识吧:1:回归初心;2:用户体验;3:产品自身;4:竞品分析。
自己思考的一个简单的脑图首先,回归初心。对于一个从0到1的产品,从头脑风暴到最终的产生,根据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来说,大概需要100万人民币投入做半年。即使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大概一个团队成0到1的产品,目前我接触到的大概是四个月吧。在这期间,产品经理和程序乃至方方面面的人,必然经历了很多的扯皮、沟通,因此,这个产品应该是整个团队思想PK后的结果。所以,当他上线,再去迭代的时候,作为这款产品的奶爸,产品经理需要回归初心--去思考自己当初做产品的初衷,是想要解决的问题。思考一下自己一开始做这个产品的时候,究竟是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即使现在产品上线了,而且可能是在被阉割了几轮后上线的,但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需求,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回归初心,去重新理解自己的产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意味着去坚守自己之前的所有的观念,而是一个相互印证的过程,去印证我们目前做的和我们之前想的,印证之间的差异,去印证两者之间的优异。回归初心,思考的方面,大概如我上图所说。具体如何思考就仁者见仁了……
其次是用户体检,对于自己的产品体检是一个定量的换位思考的过程。假设你是一个小白用户,或者更准确的说,产品的目标用户。当你自己作为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的时候,希望能够真的去换位思考,去使用自己的产品,看看自己的产品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当自己产品需求时,自己的产品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整个产品的UI/UE/UX是否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哪些UI、UE可以进一步优化,哪些功能使用率极低,在整个的使用过程中是产品经理应该去思考和总结的。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其实我觉得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有好的创意要赶紧上线实施,把握机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实际场景的例子,之前我在某家公司任职,我们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UI/UE交互更新,准备替换另一种风格来着,结果在我们埋头做完的时候,基本上处于内测结束阶段,准备过两周发布来着,结果发现“友商”新版本迭代出来的居然和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结果人家比我们提前一周发布,搞的我们很少郁闷。我说这个事例,倒是不存在谁抄袭谁,或者是其他因素。只是目前对于某些产品,尤其是存在竞争的时候,其发展模式基本上你研究透了之后,你的友商也研究的差不多了,所有当大家觉得这个点可以做的时候,应该快马加鞭,把他迭代出来。个人经验之谈……
产品自省,个人认为这个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一直持续进行的一项工作,作为产品经理,可能从产品的生到死都在时刻自省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产品的盈利模式,产品的逻辑规则,产品的使用习惯,产品的用户体验,这个过程我觉得就不需赘述了,其实主要是我懒得打字了,总之,肯定需要不断琢磨的。当然,这个只是一个概念,具体如何做,可以搞一个用户调研报告,重新整理一遍产品流程,整理自己在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已经做好的模块,对于功能的通用性和普适性进行分析,作出一些通用的模块,也有利于内部资源的重复利用,
这里在扯一些用户调研报告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当真正研发当一个产品出来的时候(这里的产品更多是是指某个版本,或者阶段行成功),我觉得首先要进行的是自省,自我分析自己的产品思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问题,产品经理需要去粗取精,明确什么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有时候设计一个用户调研报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有时候调研报告可能没人去调研,也没有什么人会回答你的问卷调查。但是就我自身经历而言,在用户调研的整个过程中,尤其设计报告的过程,你可以明确很多你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会开拓你的眼界,想到更多其他的问题。而且有时候,用户调研报告是不需要每个用户区回答的,产品经理应该通过自己后台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用户使用的行为习惯去分析,去验证自己的报告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产品好不好,能不能赚钱,最终是通过数据来说话的,数据是自己产品的最终目的。其实,这里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针对自己做的产品的统计数据,我们需要通过哪些数据来确定我们做出的逻辑是正确的?我们的产品是可靠的,这些其实都是需要
第二就是进一步优化流程,有时候或者应该说大多时候,产品的生产中都要去阉割掉好多东西,当一个产品真的有时间去思考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去整理一下自己的产品逻辑,重新亨利自己的逻辑,把阉割的东西去思考,如果进一步优化,产品经理去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有些流程会不合逻辑,不符合一些规则,需要去进一步优化,能否进一步迭代。而且有时候优化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产品经理应该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版本,以及如何控制这类中间版本,
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内部功能的相互转换,其实这两点主要是针对大公司来说的,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在创业团队干过,也在大公司待过,其实两者最大的差距我觉得就是资源不对等,
基于市场给出的优化方案,因为产品终究将走向市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明确的把握一些基础的市场动态,这个市场其实是因产品而异的,2B/2C产品针对的用户不同,付费产品和盈利模式也不相同,甚至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这个市场只能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已,针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竞品分析,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最了解你的是你的敌人。对于友商的竞品,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应该抱着开放拥抱的态度,多了解友商家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进行垂直对比,你会收获颇多。(这里我忍不住想吐槽某猫只能用旺旺这类交流软件,搞的我等合作公司的小民好不习惯)
当然,其实上面这些都是扯谈,我自己写的都觉得不靠谱,当然不是说这些事情不靠谱,而且我们产品经理真的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完整的做这些东西啊,需求从来没有做完过,需要不断迭代的东西太多,因此,假如有人想做的话,可以借鉴其中的一条或者两条,或者是某个阶段使用某些方式去迭代,基本上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