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项国托的《带我去东京》的时候正是高三,那时候的我在每日的傍晚时分都和杨小涛一起去江边看潮水的涨落。这导致了我日后有个习惯,只要从外地回家后,我都会一个人去江边,拍一张照片然后用彩信(后来是微信)发给他。前一两年都这样,后来日子久了,我也不怎么去江边了,偶尔去了,也不发照片了,毕竟总是发一样的景色还是太过单调。
上面说的这件事情,并非想说的很多东西日子久了就会成为习惯,而是很多情怀,天长日久总会褪却,感情也一样。
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每天戴着白色的大耳机在学校招摇过市,如果我现在回过头看,一定会觉得自己很装逼甚至很傻逼,不过幸好当时我不知道有款耳机叫魔声,如果当时我有那个耳机的话,我现在回过头看就不是傻逼而是2b了。(注:魔声的大耳机是一边一个b字母)。不过后来有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是一个画画很好的高中学妹,我是在上大学以后才认识的她,但她说在高中的时候就经常在学校看到我了,她后来告诉我觉得当时带着耳机挺酷的,还管我叫:“耳机先生”。
上面说的事情,并非想说每个人都都一段曾经自以为牛逼但其实很傻逼的时光,而你的傻逼岁月,又怎么不可以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我看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是高三,看完之后特别喜欢,就兴致勃勃的跑去介绍给某姑娘,某姑娘说,呀,这个我看过。我问她喜欢么,她说一般吧。我心中顿时很是失落,心想呀,你可是我喜欢的人,我喜欢的东西你应该也很喜欢啊,不然我怎么会喜欢你的呢?读了大学后,其实我发现某姑娘爱看电视剧,尤其是美剧,吸血鬼日记之类的。听说这部剧已经出了好多季了,但我看到第二集就已经看不下去。
上面说的事情,其实是想说,连姑娘的喜怒哀乐都搞不清楚的喜欢是要不得的,而自以为是是更不可取的,具体的反例看看现在的我就清楚、
我看新海诚的《星之声》已经是大三的时候了,看完之后忽然觉得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故事里的男主角在女主角走后总会回忆起一起走过的街道,路过的铁轨,一起去过的便利店,躲雨的小屋。我大学的时候,同学总说我刷微博多,人人一打开也多是我发的状态,后来我去玩了个游戏叫做剑网三,此后出门迹象都很少,社交网站上也踪迹渐少,有时候我遇到喜欢的小说或番剧,也是一看一整天,连那些社交网站碰都不碰。
上面说的事情,其实是想说,某一天我突然回忆不起许多年前唯一一次和某姑娘一起从学校回家时候的情景了,不记得当时的天气如何,那条路是怎样,在哪说了些什么,最后分开时候是什么情景。所以,当一个人就是你的全世界的时候,眼里怎容其他。
前不久在微博上有个学姐说要退COS圈,还想脱团,要是不成功就去相亲。我说,不必急于一时吧?她说:在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然就迟了。我一直搞不懂迟了是什么概念,而什么又是合适的。是不是当《铁达尼号》3D版上映的时候,你总得找个人一起去看,要是要不到你最想找的,就随便拖个人去看吧,不然下线了就看不了了。于是你说,是呀是呀,看不了多么遗憾啊。
上面说的事情,其实是想说,很多时候确实会错过很多的事情,可是那又怎样,早在你九岁的时候你就错过了《铁达尼号》在中国的初次上映了,不是么?
最后一件事情按照老师教我的写作文的原则,是应该要点题了。从高中以来,我很想做的事情就是以后去日本走一走,确切点说应该不是东京,而是京都吧,不过因为东京到时候要办奥运会,所以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也会去一下。我一直觉得,很多年后成家立业了,能够一起去看樱花,泡温泉,体验异国风情什么的,应该是很浪漫的一件事吧?高中的时候我怀抱着这个梦想然后希望某姑娘以后能跟我一起去,直到今天突然翻某姑娘的相册,看到她想去的地方其实是拉普兰德。
所以最后的事情,并非是想说不要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梦想就和别人志同道合,而是想说,梦想这东西最好不要和其他人挂钩,东京不远,一张机票数小时的飞行就到了。而你想和她一起去,无论是东京还是拉普德兰,都很远很远很远,至少你高中走了两三年,大学走了四年,还没有走到她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