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这人没什么理想,就是个俗人,喜欢烟火气儿,向往的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尽管现在这个年代很浮躁,牛们都被吹上了天,不太好找啦,但是这个目标在三十岁之前还是差不多实现了,所以我现在优哉游哉、提前养老。
我所幻想的是这样的一个场景。
那是个盛夏的晚上,天空犹如一幕巨大的黑色天鹅绒毯子,上面镶嵌着就像闪闪发光的钻石一样的星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我年过八十,垂垂老矣,秃脑瓢的亮度早就盖过了水银射灯,上面罩个跨栏背心,下面穿个大裤衩子,也不穿底裤,这样子的话会有种风吹裤裆凉飕飕的感觉。
别担心,它跑不了,到了这个年纪那只鸟儿早就飞不动了。
我四仰八叉地躺尸在丝瓜架下那长长的竹椅上,左手拿着西瓜,右手打着蒲扇,脚踩风火轮,不对,应该是脚踏电影《功夫》里火云邪神同款、全球限量版拉风拖鞋,当然还得盘个二郎腿,大脚趾头勾着拖鞋上面的塑料带子,晃悠晃悠……
然后一边跟孙子吹牛皮,一边给孙女讲故事,小孙子绕膝而走,时不时地还揪着我腿上茂盛的的汗毛;小孙女腼腆含蓄,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用她那白白嫩嫩的小手轻轻拨弄我的胡子。
这就是我的理想,可是我该跟他们讲什么呢?难道就讲我生命最开始的三十年所发生的事情,不断回忆过去取得的那点小成就,这好像不怎么好,而且内容也过于单调。
所以我决定放弃了提前养老、无所事事的日子,抬起头来向前看,就像凯鲁亚克《在路上》说的那样,“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2
我的这番憧憬之所以美好,或许是我把自己的定位推向了八十岁,而且在生命的前八十年中肯定是个风趣幽默、小有所成的普通人。八十岁应该是看透世事、回忆过去的年纪,可是现在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还年轻,如果你现在就开始回忆过去,那么只能说明你现在过得不是那么好,或者说是太拧巴!
最初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在上大一,那个时候我以最低分的成绩光荣地进入了这所省内著名大学,最低分当然就是录取分数线了。那年高考我考得那叫一个精准制导,和分数线一比,那真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刚刚好好。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就是瞎扯淡。真正的高考就是为我一人准备的,要不然为啥拿我的分数划定录取分数线?
就在我满怀欣喜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些开心不起来,众所周知,我是村里来的,泥腿子出身,穿过最好的衣服加起来超不过几百块。
可是迈入校园以后,我发现比我穿着好的、学习棒的、长得帅的、有气质的多的是,跟我腿上浓郁的汗毛一样,一抓一大把。
这个时候,我开始想家,想我的村庄,想我的那个乡镇,这叫回忆,因为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这里的象牙塔生活,这对我来说太高端。我喜欢跟着爹娘下地,围着爹娘侃大山,闹不好再让他们给我说个邻村的俊闺女,生一堆娃娃,凑成十二生肖……
可是我已经没有退路了,这是成长,也是岁月,更是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在迈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我是为什么考大学?大学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啊!
军训过后,我们开始上课,太轻松了,以至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闲着发呆。别人都在玩,可是我不一样,我在思考,这么大把的时间该去干什么呢?这让我感到惶恐、无助、抑郁,还有无穷无尽的空虚。
我需要独自走过这荒无人烟、绵延不绝的思想沙漠,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我。我离开了爹娘,就不会再守着他们嘘寒问暖;我离开了高中老师,就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该如何安排;我离开了朋友,就不曾想过是否还能找到一个新的朋友来替代这份情感。
这一切,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之前我的生活都是被安排的、被照顾的、被伺候的,我对这些有着充分的依赖性,可是现在突然间让我自己去掌控自己的命运,这让我手足无措,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一下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一会儿想走,一会儿想抱,我纠结在这里,异常痛苦!
我是一个不怎么合群的人,虽然也会和室友一起玩耍,也会和哥们一起打球,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因为我的内心是封闭着的,不想为任何人打开,这导致我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的安全感。
我开始回忆过去,高中的时候多么好啊,大家都很忙碌却很充实,不像现在有了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却依旧感到空虚苦闷、苍白无力。
我觉得我要抑郁了,因为我始终和别人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我又说不出来,或许我是真有病,脑子有问题。
3
我开始探寻大学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可是看了那么多的书,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我依旧无法回答。
我去球场上打球,看到大四的学哥在那里,好羡慕他们能够马上毕业,而我还要苦熬四年。我问他们为啥上大学,他们也无法回答,而且这个问题思考得越深,就会越痛苦。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终于想通了,上大学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搭建自己的平台,建立自己的体系。
你觉得大学无聊,那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很简单,就在你的心里,需要你自己去塑造。
大学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经典范例,虽已时隔多年,但我依然铭记在心,她说“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很简单,比如一个女人的头发比别人好”。
就这么简单,真的就这么简单。
其实我们好多时候都是一边爱着,一边虐着;一边笑着,一边哭着;一边享受着,一边隐忍着。
就像我离开大学的时候,我以为终于逃离苦海,可在分别的时候抱着我的哥们大兵哭得稀里哗啦,鼻涕直接甩了他一脸,舍不得他们,舍不得大学,舍不得自己,就像《唐山大地震》中兰妮说的那样,“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4
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去了一所海滨城市打工,就是农民工干的那些活儿,整天抡大锤,吃的住的比要饭的还差。厕所屎尿遍地,宿舍汗臭扑鼻,干活机械无比,活着真是没劲……
可是就在我消极厌世的时候,我却发现他们很多人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小刘是为了攒钱谈对象,老孙是为了挣钱供养孩子上大学,胜哥是为了每天能看一眼媳妇儿和娃儿,大头和二狗是为了下班之后打把台球或者去书摊看篇黄色小说过过瘾……
很显然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且他们的眼光都是往前看的,这样日子才有奔头!
我在前半生中遇到的最深奥的问题是工友冬瓜哥提出来的。
那时候我们几个工友一起走在开发区的大马路上,天很热,太阳刺眼,干燥无风,我们走不了几步,就汗流浃背、气喘如牛。
这时候冬瓜哥突然停住了,对着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听着草虫的鸣叫声,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性的问题,“小鱼,我初中文化,你是上过大学的人,我问你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呢?”
我想了一下,真回答不出来,但是好在看过《士兵突击》,我就借用许三多说的话作为答复,“人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着。”
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没搞明白,我在心里把这句话进行了具体和量化,我觉得那就是做事,用心做事,唯有用心做事,内心充盈才不会想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5
前些天有笔友跟我聊天,反复提到了一个词“焦虑”,我对它并不陌生,因为我也焦虑,或者说大家都在焦虑。
她问我,“现在过得很痛苦,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现在过得不是很好,至少不如过去过得好。”我淡淡地回到。
她没有再说话,我也没有再说话,她没再说话是因为她现在遇上了很大的困难,深陷家道中落之中无法自拔;我没再说话,是因为觉得“你的痛苦,我能感受得到”这句话太无力了,我帮不了她,这事情走出来只有靠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大一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一群哥们在学校的餐馆里吃了个饭,当时我对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些水土不服,但是对于好饭好菜却是从来没有拒绝的。
我那时候非常痛苦,不断做着关于高中的梦,我喜欢的女生和喜欢我的女生在书写的沙沙声中,含情脉脉地不断偷瞄,却又在眼神接触的那一刹那慌忙避开,各自羞红了双腮。
可是我们都回不去了,书写的笔总有用完的哪一天,再长的梦也有醒来的那一刻,所以我决定用暴饮暴食来赶走我的痛苦。可是当我把水煮肉片大多捞到自个碗里的时候,同学说话了,说我自私,这我不想听,却又很实在。
我需要这样的朋友点醒我,于是我停下了手中的筷子,双眼含泪地看着他。他被我盯得发懵,很不自然,为了怕他对我有非分之想,我又开始捞那些肉片。
我边捞边说,“我很痛苦,老是怀念过去高中的生活,好充实,真不想上大学!要是能够永远停留在那个时间该是多好。”
“大学也很好啊,你之所以怀念过去,是因为你现在过得不够好,你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那哥们继续说道。
我不再说话,因为我的心好像被刺刀狠狠地扎了一下,就因为这句话“你之所以怀念过去,是因为你现在过得不够好”。
为什么曾经的天之骄子,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躺在床上想了好久,痛苦到快要死去的时候,突然悟出了一些道理。
我之所以怀念高中,那是因为我在高中还算是优秀的苗子,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到了大学,我却是以最低分的成绩被录取了,也就是说是最后一名,一下子从最好的到最坏的,这让我受不了。
更深刻地讲,如果把高中比作一个池塘,那么大学就是一个湖泊。我在那个池塘里可能还是稍微大些的草鱼,只要扑腾着身子就能翻起几朵浪花;可是到了大学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湖泊太大了,优秀的人太多了,他们大多都是各自高中的学霸,大家都是大鱼,甚至还有名贵品种,比如锦鲤、金龙和白鳍豚。
我这条草鱼远远比不上人家,所以失意的我开始怀念过去的风光,因为我现在过得很拧巴。
想明白这个问题以后,我不再惧怕一个人上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图书馆,一个人看妹子……成长的路上,没有人可以帮你,唯有自己扛着自己走。
我开始疯狂读书、认真上课、快乐打球、开心交朋友,因为我不再沉溺过去,而是专注于现在的生活。
我也没有因为别人的优秀而羡慕不已,甚至放弃努力,因为那是别人的人生,我要走的是自己的路,两者鲜有交集。
我更知道如果想脱颖而出,就要不断汲取营养,迅速拼命成长,只有当我这条草鱼真正变成一尾大鱼的时候,才会有和锦鲤、金龙甚至白鳍豚相抗衡的能力。
辛勤的蜜蜂从来不会焦虑,因为它们忙碌到没有时间。我也向它们学习,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做事的乐趣让我非常充实,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堆行尸走肉,而是有了灵魂的躯壳,尽管我的成绩一直不好,但也是在中游稍微靠上了。
很抱歉,我的大学并不是一部励志传奇,无法教你逆袭,我只是一个稍微好点的学渣,但我依旧活得很幸福,很充实。
我记得我在捞完水煮肉片之后的那个夜晚,写下了我这前半生中最好的一句独创名言,“用现在的辉煌来埋葬过去的阴霾。”
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
BTW,生一堆娃娃,凑成十二生肖……这个估计很难,没法实现
缘起有十二种,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 释迦牟尼 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 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 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因缘。即此十二支中,各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故经中以(大一·六七上)‘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中略)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之语,说明其相依相待之关系。即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所成立,故说无常、苦、无我。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 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 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那裹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那裹会有胚胎这个色身?
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颠倒,你要知道,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即是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耶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何故这样说呢?一切诸佛,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你现在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即得到佛性清净,堪为佛门法器。”
这,精辟了。
看到这里我又笑了,我就想看看小鱼儿凑成
十二生肖一堆娃的样子。
“焦虑”在我的理解是,想要得太多,而又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焦虑,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会“舍”、“放下”、“放空”……
“人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全文说得最好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