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文/茗小芷
严字当头,却也熠熠生辉纷繁世事间,总有人严厉了时光,助力于成长。与六百万人海中遇见,也曾慌忙了时光,紧张了岁月,却最终在记忆深处留下一种安然的力量。--题记
Y先生是我的第一位领导,接触过Y先生的人,对他的感官印象就是一个字“严”。胡适先生曾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Y先生在工作中亦是将严肃,严谨,严格落到实处。
1
与Y先生的初见,是在四年前的初秋,在三楼的会议室,Y先生站于讲台前,一身藏蓝色的工作服,那原本标配的工服却被他穿的挺直,齐耳短发,眉眼之间透着三分凌厉,目光炯炯有神,透漏着自信而笃定的力量,略微上扬的嘴角,配着眼神中透漏的坚定,就是一种神采焕发,意气风发的感觉。这对当时懵懂的我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便是Y先生于我的第一印象,或者正是基于这种好印象的基础之上,才有了后来有一次和同事谈及时,说过一句:“感觉Y先生萌萌哒”。于是,便成功的雷到了一片人。
在鄂尔多斯的大路;在那个有着瓦蓝色的天空,如绵的白云的土地上;在矿大的自习室内。Y先生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的念着属于我们的《实习队考核制度》,那一脸严肃的样子,好像就是在诉说着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在那一刻,那一纸《实习队考核制度》,仿佛就是一根绑住自由手脚的绳子,将我们的活动范围限于矿院的周围,将我们原本有关于业余生活的美好设想通通打散,将我们的休息时间定格于自习室学习工艺知识。这是在大路的第一天,那也是我记忆里有关于严格的第一印象。
当时的我们,毕业之初,初入职场,带着几许懵懂与不羁,因为无知者无畏,也没把《考核细则》记在心里,所以,就有了几个试探者,不知是当真倒霉,还是有人事有防备。很不幸的,这几位试探者便成了现成的教育题材,扣考核分,点名批评,有的甚至当着实习队进行检讨,并以此警醒大家遵守实习队的各项制度,威慑惊醒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是最是行之有效方法。从那次后,再也没有人偷偷离开大陆,大家也忍着痛,将心爱的课外书籍或束之高阁,或藏于箱中,开始拿出了工艺手册,看整个流程的介绍,记当中介质的走向,操作温度,认真的画起了流程图。只是,当时的我们心里满是怨愤,不知何时起,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有一种名为“规则意识”的种子悄无声息的在内心生了根。在我们从未发觉的时候,不知不觉的生长着,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只是当时的我们未曾发觉。
2
依稀记得,那时日子充实,忙碌但又觉得内心无比的安宁,这份安宁或许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大路工业园区处于大山深处,离这里最近的薛家湾镇也要近五十分钟车程,因为地处偏僻,因为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也许是因为所住之地在学校的原因,我们当时并没有后来在宁东时的浮躁。
初入实习工厂,初见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内心有种好奇的心在萌动,有种期待的感觉在悸动,第一次近到班组,第一次走进伊泰的外操间,第一次上夜班的难熬,第一次休息去上自习。
我们重复式的轮回式生活,不同的是每十天会迎来一次考试,题库分初,中,高级,每级题库分两次考试去考,题型设置分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流程图五种,九十分算合格,不合格者会获得Y先生的约谈一次,并扣考核分一分。
坦白来讲,在最初的时候我也是满心的不在意,加之,背诵是我的一个弱点,也不太想去背题,于是,很荣幸的在第二次考试时挂了,享受了一次Y先生的“特殊服务”,那种感觉,即使是如今想起来依然是无比焦灼的。
那一天,刚好轮到我们班上自习,因为一些人在排练节目,所以人也并不是很多,Y先生带着带着另外一个领队走了进来,走到一个课桌前,一只手倚着课桌,厉声质问道:“为什么你们班就只有这么几个人来上自习。”有人回答道:“其它人去排练节目去了。”
他嗯了一声之后,接着又问道:“你们知道这次考试谁没过吗?”我心道:“妈呀!完蛋了,啊,但是,该来的总是会来。”于是怯怯地回答道:“知道。”接着,他又问:“你知道那块错的比较多嘛。”我回答道:“判断吧!”但是声音略发的小了起来,他又接着说:“除去判断,你能过吗?我哑然,他接着严厉的说:“回去之后的考试,可比这要严格的多,难度也大的多,你这都跟不上,以后呢?”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也没在说什么,于是继续的看书,不知何时起他居然做到了我的旁边,语气突然变得柔和了起来,问到:“你觉得尾气难吗?”我无措的搪塞道:“还好吧!”于是,他接着和我说:“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和我说。”
在他离开后,我内心是无比的懵逼和别扭,心想:“这几个意思啊!简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怎么感觉好惊悚啊,太煎熬了,为防止再次接受这种煎熬,还是好好复习吧。”
起初的我们,也不是很勤奋的学习流程,但是听说Y先生会来偶尔抽查之后,果断的去现场跑流程,或许出于不想接受他那强压力的气场,或许是因为不想成为那个典型,受整个实习队的侧目,大家便都进入了一种劲头十足的学习状态中。
3
除去他的严格和严厉深入人心之外便是严谨了,记得有一回,他同我们开会时说:“你们不要老说我的消息不灵通,该告诉你们的,我清楚的,我确定的,我一定会告诉你们。”这就犹如一种注解:我告诉你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都是经过确定之后的,我和你们说的,每一句话不是亲身经历,就是早已确定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有一次,我给他发了条信息,问清明节放几天假,他先是回答我两天,又接连给我回了四条信息说还没有确定呢?我当即被这种严谨的态度所深深的折服。一直听过有句话是细节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如何,对待如此一件小事,都能如此的反复说明,就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在出现什么事情的时候,Y先生所做的不是先去解决,那是从内蒙回到宁东以后,尾气的一次培训,当时发现尾气的流程图出了一些问题,他当时拿出手机,联系相关人员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内心深处逐渐对这位严厉的领导生出了几分敬意。
对于后来的人,他也坚持着有什么问题进行谈话,将不可控问题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于Y先生,我的感觉是始于精神状态,慑于严厉,敬于态度,忠于人品。
他是我们眼中的传奇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年轻有为,而是因为当时的工作于我们是疲惫与压力,而他却永永远远是那样的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让人觉得,周身散发着光芒。
他是最好的领导,亦是最不好的领导,好在对岗位职责清晰,每一步部署明确而严谨,待下真诚,处置公平。不好在要求严苛,在此之下,少不得经常挨骂,少不得内心会觉得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