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4 霾
今天这个天气很不适合抑郁者,情绪低落得厉害,但很适合我码字。自从上次动笔,貌似蛮久没有写这个主题了。有人问,你是好了吗?很遗憾的说,没有,但我习惯了。
还是按照惯例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的状态。情绪依然低落,阵发愉悦,尽量在朋友圈假装开朗、快乐,因为研究表明,大脑分不清真假,假装一下,好像真的好一点。西药继续,中药停了,睡眠还可以,早醒不是很明显了。前天恢复健身,当天就运动过度,估计再去得是下周了。前面说的习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觉得情绪阴郁的时候不再纠结了,不再对自己还没有恢复感到烦躁。我现在的日常是有工作就做,没工作看看文章或者书,也没刻意的去看哪方面,只是有意识的把网络小说戒了,觉得那有点像吸毒。什么都不想看的时候就玩玩游戏,最近迷上了修桥,死在2-7关过不去,坚持不看攻略,自己拆了建,建了拆。玩累了就看柯南,火影一周一集不够我看了,柯南断了好久,够我补一阵的,而且就像我之前所说,烧脑的侦探类题材很适合抑郁者,可以让人停止胡思乱想。本月要考博了,今年真真儿的裸奔,全看气质。好在老师似乎对我能考上这事儿已经不抱有什么想法了,估计是觉得我这个神经质的小作,考上也是难毕业的。
第二个惯例是关于我的学习。最近读了一些文章,听了一些课,我大体总结一下:
1、抑郁症许是与内分泌有关,比如雌激素分泌情况;(这个我觉得有可能,但我更认为这个链条恐怕不太完整,应该是压力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激素、抗体分泌异常,引发抑郁)
2、抑郁症是人在长期压力和精力透支后的自我保护反应,即让人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以自我恢复;(呃,这个看起来是这个意思,但这个自然恢复貌似不大靠谱)
3、低自尊者更易患抑郁症。(这个我多说几句)课里的翻译是“自尊”,根据我的理解应该是自信,其由“价值感”与“能力感”两部分组成,我的自我感受是,抑郁者在这两方面表现都很糟糕,价值感与能力感是崩塌的。自尊有三种分类,或者说来源,一是依赖型自尊,即你的价值感与能力感来自于他人的认可或者与他人对比;二是独立型自尊,即你的价值感与能力感来自于自我认可与自我提升。简单说就是依赖型是自己跟别人比,独立型是自己跟自己比。还有第三种是无条件自尊,这样的人好像是空的,即不看别人,也不看自己,只是存在即合理,自high模式,任何外物都无法影响其对自己本身的价值感与能力感。每个人都存在这三种自尊,只是比重不同。我本人前两种比重大一些,总体自尊水平极低,就像我曾说的,抑郁者不是不爱这个世界,而是太不爱自己了。
有没有觉得抑郁症是个蛮可怕的疾病呢?从去年八月开始,我服药治疗已经接近八个月了,一次严重反复,阵发无数。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是带癌生存的人,但有没有人家那么热爱生命。老师曾建议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应该的事情。我现在在做的最应该的事情就是活下去,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觉得应该。不过,我不是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好的,譬如路边的猫,偶遇的小店,胡同里的小酒,作死的兔子……偶尔我也能哈哈大笑的。话说幽默,大笑真的可以让情绪好一点,哪怕不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笑。正如我前阶段在朋友圈中说的,我现在在让自己相信有些人对我的好不是因为我能提供的价值,但似乎没法说服自己爱上这个没价值与没能力的自己。整个自我调整过程是很让人崩溃的,太自控压力太大,自觉过度关注未完成的部分,不利于成就感的自我建设;太放松又觉得内疚,总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这样生活的资格。理智上,我可以找出无数让自己快乐的理由,可就是没有办法。昨天微博上有一句话: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弗洛伊德 我的一半直觉告诉我,有那么一种疯狂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但绝对是不理性,不经济,不可持续的,前景也是悲观的;另一半的直觉告诉自己,只是因为得不到,所以想要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对自己说,你丫就是有病,越想越抑郁,什么事情看得越清楚,其实就越不认识了,你这个鬼就是自以为懂得多,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这样好几个自己在脑袋里蹦擦擦,没空快乐……
呃,此文没啥别的营养,还是深渊里的真实记录而已……
网友评论
抑郁治疗:自我死亡的转化
象征性死亡是种常见的体验,会伴随一种抑郁型的哀悼历程,一旦哀悼完毕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同一性,个体就会重生,过上一种更有前途的生命,这就是转化的过程。班纳的《仪式性结构》现象论述得极多。
如此具有重生效果的转化是如何运转的呢?那就得提及众人厌弃的抑郁,自杀的诱惑会因为感到安慰而强烈,正如尼采说的:自杀的想法有着极大的宽慰,通过自杀的念头,无数夜里可以度过。但我们得清楚尼采思量的死亡是解构的过程,没有谦卑的伴随,思量死亡的过程自然也就不会是一个创造性的转化过程。(心理学被绑在医学假设上是不完全恰当的,甚至她还侵蚀了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当然如尼采诸类的文学类的思辨家也是极其误导的。任何形式的心理症状都伴随着创造性转化过程——只是您不知道吧了!)
本文的主题是自杀性抑郁的转化过程,理论基础是荣格取向的分析方法,先厘清些相关概念:关于自我荣格说“我把自我理解为同所有意识内容相关联的情结,是意识领域的核心”,简单说荣格的自我是种意识存在状态,是基于无意识的,受阈下记忆和可提取记忆的影响,同时也受阴影入侵的影响。阴影是那被压抑、不为人所知的“卑劣”部分,她会被投射到他人身上(拉康的镜像过程),或于梦中表现,也就是这些文化上不受欢迎和理想化的阴影,对荣格学派而言是进一步自行化不可或缺的积极品质。(与健康医学中提出的症状对话和宗教忏悔有相链接之处——)
荣格把自性设想为心灵的中心和整体,是造物者的原型意象,而自我与自性的关系是被驱动者和驱动者的关系,有趣的是自我倾向于支配人的前半生,与个人的同一性、抱负和成就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危机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向以自我隶属于自性生命的转变,自我——自性轴的转变是常态过程,过程中需要抑郁的过程,过程中存在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荣格避开个体层面直接跳到集体层面,如此与后现代背景是相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