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有信

作者: I貔貅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20:51 被阅读72次
    天堂里好像都是白种人

    有时候我真不理解某些老外。他们对宗教的热情令人费解。我亲身经历过两个有趣的事。有一年夏天在澳大利亚使馆,一辆轿车停在了排队办签证的中国人面前。从车里下来一位穿着连衣裙的外国姑娘,20岁左右的样子。先定定的瞅了大伙一阵,然后掏出张纸,清了一下嗓子,照着纸对大家一字一句的念:“上帝爱你!”

    中国人嘛,信教的毕竟是少数。这姑娘再虔诚也是曲高和寡---没人搭理她。况且往后她说什么确实也没几个人能听懂,估计这姑娘不会说中国话,提前找人用音标把中文发音标注了,哩哩罗罗一大堆,念出来荒腔走板的。这时签证处出来一批人。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汉子,仔细看我还认识,是当时国家羽毛球队女队教练李咏波。李教头领了签证可能很高兴,跟身边的人有说有笑的往车边走。冷不丁的眼前一花,正是那传播福音的外国姑娘拦在面前。李教头一时搞不清情况,愣怔了一下,就听那姑娘又来了句:“上帝爱你!”“我操……”李教头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很礼貌的拨开那小老外,坐上威风凛凛的SUV,一踩油门绝尘而去……

    这是方法比较直接的。还有款款深情润无细无声的。有一年我坐公交车,下车时看到有个一同下车的四五十岁的外国人把一包东西落在了车座上,我提醒了他一下就先下车了。然后我在车站上原地等车换乘,随手拿出一本《静静的顿河》看了起来。这时就听身旁有人问我:“你看的是什么书?”我回头一看,可不就是刚才那老外吗?笑眯眯的跟我搭讪。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跟他聊了几句。好家伙!一聊才知道,感情这位不但汉语说得好,对苏联文学乃至鞑靼人、哥萨克人的历史也知之甚祥。聊了一会他又说:“肖洛霍夫的这部作品确实是鸿篇巨著,令人惊奇。但是你更应该看看另一部巨著。”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郑重的递到我手上,只见封皮上一行烫金的大字“新约全书”。“圣经啊……”我不由得泄气,搞了半天还是传教,怎么就不能来点新鲜的呢?是不是老外都好这口?见我浑不在意,那位先生急巴巴的说:“小伙子,我是看你人不错才让你看圣经的。你真应该好好读一读。”我实在没耐心跟他讨论宗教,也没接那书,起身跟他说:“对不起,我是无神论者,我的车来了,再见。”随便找了个顺路的车就上车走了。最惊奇的是那位虔诚的基督徒居然挥舞着圣经,追着车朝我喊:“愿主赐福于你!”车上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瞪大眼睛瞧我,让我很不好意思。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相信这个世界是神在统摄万物,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只要肯诚实的用科学常识客观公证看世界的人都知道,宗教的实际功能只是利于人平衡功利心态,解释人生痛苦,寻找精神寄托。

    不管是基督教、佛教、道教还是其他的信仰,对于宗教的劝人向善,我并不反感,而且我也对宗教高级部分的哲理思辨感兴趣。因为他们会起到明心性,开智慧的作用。但是那些个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世俗教义,几乎等于迷信。痴迷于宗教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拿他当作毕生的事业就不是我能接受的了,更讨厌不分场合的传教。对于这些热情过分的老外,虽不能否认他们的善意,但我也只能是敬而远之。

    也许将来还会遇到虔诚的基督徒劝我信教,还会有老外认真的劝我信奉上帝。除了让自己更有礼貌的拒绝他们之外,我想我对宗教的态度不会比从前有什么改变。

    借一句圣经中的笺言结束这篇文字吧: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相信你所相信的,得到你应得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非有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cv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