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春天,我拜访了二十余年未见的高中语文老师蓝老师。
这么多年,蓝老师留给我的印象还是在曾经的高中语文讲台上,记忆中的她性格温婉、幽默风趣,同时教学严谨、诲人不倦。即使到了今天,我还经常想起她在我作文本上的一句点评。那会的我沉迷于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不能自拔,在作文里表达了对这位大侦探的无限崇拜,可是整篇文章接二连三出现错别字,蓝老师给我一一划出来,并且在文末写道:“切忌粗心大意,不然很难当上福尔摩斯的呀。”当时的我不以为然,觉得纯属小题大做,直至在后来的高考中,我因为粗心大意连一道送分的题目都忘记作答时,才明白蓝老师这句话的用心良苦。
我们在常州的第一次相见是在江苏理工学院门口的一个书吧。如今的蓝老师已经是江苏理工学院的一名文学教授,学术成果丰硕,不仅发表了多篇论文还出版了一本著作。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也深受学生喜爱,在百度贴吧里学生对她好评如潮,甚至有好多新生在研究怎么才能抢到她的选修课,当然,也有学长学姐们给出友情提醒,蓝老师对学生要求很高考试很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我在电脑前浏览大学生们这些轻松活泼的讨论时,忍俊不禁,感觉这么多年过去了,蓝老师还是那个蓝老师呀。
时隔二十多年的见面,蓝老师让我感觉既亲切又惊讶,亲切是因为谈笑间她还是那么温柔可亲,让人如沐春风,惊讶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时光竟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任何印记,她甚至比以前更加气质优雅。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蓝老师的言谈举止便是对这句话最佳的诠释。
那天,蓝老师给我讲述了她来常州后的生活经历以及她近些年的研究领域。我听完之后万般感慨,没有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轻而易举的。初到常州的那些年,她面临一个人照顾孩子的艰辛、一边教学一边求学的忙碌,“那几年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一顿晚饭”“三年的研究生学业用一年半去完成”……她用坚持和毅力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在分别之际,正当我犹豫不决是否要表达我的“不情之请”时,蓝老师善解人意赠予我一本她的研究著作《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她的签名和“露露惠存”几个字让我受宠若惊。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我在阅读中慢慢了解蓝老师的研究领域。赵怀玉,系常州历史文化名人,名列“毗陵七子”,工诗古文词,与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齐名。蓝老师的这本《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赵怀玉诗文的专著。我大致翻阅了这本文献书籍,对蓝老师的钦佩之感油然而生。这本几十万字的著作可以说是她的呕心沥血之作,光附录的参考文献就多达130余本,这类文献类著作和其它书籍不同,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需要有据可循,用曾经读研时一位师兄的话说“写一万字要看一百万字”,所以,蓝老师洋洋洒洒的文字表述里折射的是她几年时光里通宵达旦的研读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美丽光芒的背后我似乎看到她僻居一隅、孤灯独坐的身影。她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也提到:“赵氏文集加上年谱,共有六十八卷,阅读难度真的不小”“待到真正做怀玉诗文研究时,难度增大,可资借鉴的不多,广泛阅读与其郊游友人文集,每每似撒网捕鱼,有时网收鱼跃,更多空空如也,而乐此不疲。”
在后来的一次相聚中,当我向蓝老师再提起赵怀玉的坎坷仕途时,她像在介绍一位“忘年之交”,眼中带光,娓娓道来,唏嘘不已,仿若这一两百年的时光在他们之间并不存在。有这样一句名言:“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在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她那知性优雅的气质正是来源于她对学术的这份专注、执着和热爱。
讨论之余,新闻传播专业出生的我也用采访的语气问了她几个问题:“蓝老师,感觉你写这本书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你以后还会再出书吗?”
她说:“我目前手头还有两本书,也是我的研究领域,准备后续整理出版。”
想想我读研究生写毕业论文时的痛苦不堪,我追问说:“那你会不会觉得很辛苦呀?”
她莞尔一笑,“还好,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语文,所以别人看着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对我来说也算自得其乐。”
那一刻,我突然感同身受,会心一笑,“我明白,这就像我喜欢写新闻,既没有稿费也没有奖励,但是能够被各个媒体录用,开心至极呀!”
梅花香自苦寒来。著书立说的过程必然是孤独枯燥的,但这其中也可以融入一番诗情画意,那便是对所从事和研究领域的热爱和情怀。如今,当我再翻看《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这本书时,除了淡淡的油墨味道,沁人心脾的似乎还有咱们常州红梅花的那份幽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