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丁与卯,与您幸会,如期相约!
免费开通会员攻略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首开年度会员立奖200贝:开通+续费点这
大海这半年过得很糟心,大事小情状况不断,也对他的带人理念、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复出问题,或者总出类似的问题。长此以往,那就有点耸人听闻了,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极限。
从初犯可恕、下不为例,到再一又再二,生怕还有再三。在一个坑里摔倒两次,绝对是管理出了问题,是公认的比较愚蠢的行为。
管理出了问题,绝对是人出了问题,关键肯定是领导骨干层出了毛病,最终才导致下面的人接二连三冒泡。
经过痛定思痛地反思,大海考虑了很多,也密集写出了不少文字。最终,还是决定从管理理念入手,开始做出了一些尝试和调整。
大海思来想去,发现管理要想上层次,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就要逐步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最终实现了自觉自愿的自治。
回过头一想,这不就是管理的“三重境界”吗?!从领导管理到制度管理,最后是教化育人自我管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逻辑线条,越来越清晰了。
01人治
最低级的管理层次就是人治。
古代的帝王将相都是如此,一代明君可以开辟盛世,一朝庸主也能败坏祖宗基业。
人治考验个人能力,以及威信魅力,对于管理者自身形象素质要求极高。
也正因为如此,人治的风险是比较大。
干明白了可以名垂青史,促进家国事业兴盛发达,干不明白就很有可能遗臭万年,成为历史罪人。
如今,这种“人治”风险依然存在,比如大海这回栽了跟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用人失察,用在关键位置的骨干不得力,用在末端的员工不靠谱。
另外,大海个人的管理能力也不够强,也没有在关键人选上“一锤定音”,犹犹豫豫错过了试错纠偏机会,承担领导责任自然是毋庸置疑。
一个温和的“好人主义”领导,几个不得要领和人心的骨干,带着一帮“七零八落”拼凑而来的队伍,时常冒泡也就在所难免了。
或许,这就最好的案例和教训了。
02法治
管理要想管根本、管长远,关键还是靠落实纪律法规,用制度管理人、财、物,既是经验,也是教训。
就拿交通法规说事,每一条交通规则都是血泪写就,都是历史上众多经验教训、事故案件的总结,最终才通过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再比如,大海整治车间失火问题时,分析安全形势,排查隐患漏洞,找准水、电、易燃品、消防设施等关键环节,列出管理者责任清单,梳理操作员执行流程,明确禁止负面清单,以及组织失火险情等应急演练,借机汇总了一整套“文本”,一茬接一茬传递下去,为以后处置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遵循。
大海曾经的领导“传经送宝”时说过一席话,聪明的管理者,遇到事情都是先找依据,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纪律办事,既能做到“师出有名”,又可以经得起检验,既能避免入坑,又能确保合规,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单位最大的负责。
中庸的管理者,解决问题以后总结思考,逐渐形成一些管用的“土规定”,但是区别于不得人心的“土政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或做法。
有了制度规范做保证,才能确保“人在与不在一个样”,大家如同置身于流水线一样,哪个环节出了毛病,一查一看就知道了,改正过来就能继续自动运行下去。
03自治
自治,是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自省、自愿。
有人说,要用文化育人,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民族文化,根本指向还是启发心智,引领人们内在的自我觉悟觉醒。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做人办事皆有动因,其中内部因素又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处于次要位置,而且也是因内因而动。
换句话说,从根源性驱动力来看,内在驱动力才是核心。所以才有人说,解决完头脑中的思想问题,处理现实中的困难,本质上都是时间问题,迟早都能想办法解决掉。
难怪有人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人补充道,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
回到正题,再说自治,它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管理的至高境界,类似于道家的“无为而治”。
从这个角度来看,激发“自治”功能,也是可望不可即的高度,但是值得尝试。毕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也不亏,如果取乎其中或下,就只能得乎其下,甚至无所得了。
自治,也包括“吃别人教训,长自己智慧”这个应有之义,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所说的那席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但愿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再在一个坑里反复跌倒,跌的多了,估计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也就成了扶不上墙的“阿斗”。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齐帆齐2022年度营第113篇,1879字,累计18862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