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袍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汤大米 | 来源:发表于2016-09-07 02:35 被阅读550次

    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域在七国中最大,北至河南南部,东北至山东东南部,东至江苏直抵东海,东南至浙江,南至湖南,西南至贵州,西至四川东部,西北至陕西汉中。跨越数省的疆土以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为中心,形成浓郁的楚国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衣服的襟裾边饰秀丽,随曲裾盘旋缠裹在身上,成为一种流动的装饰”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曲裾与细腰的关系:男女通过束腰使宽大的长袍看起来更加灵动。这一形制具史籍记载,是源于春秋时期楚灵王好细腰的心理。

    《墨子· 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协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大概意思为:从前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大臣怕自己失宠,不敢多吃饭,每天都吃一顿来节制自己,每天起床穿衣都要先屏住呼吸再用腰带勒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均是黑黄黑黄的。以此可以看出名人效应与社会民众的从众心理都是会影响到一个时期的服装样式。

    直裾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直裾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在当时是被认为不恭不敬的。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但是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加上做一件曲裾的布料比做一件直裾的布料要多耗费百分之四十布帛,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以此可以看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体的。

    “衣冠古国”服饰的渊博是我们一直要深入研究的,只有深刻的挖掘出传统服饰的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服饰文化,把传统的精髓运用到现今的设计中,避免一味的照搬与模仿,使之拥有新的生命,现代服饰才有根基去发展。



    参考资料为网络查找与《中外服装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楚袍的分析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h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