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墓葬制度沿革通俗版(上)

作者: 格格乌 | 来源:发表于2016-04-13 17:56 被阅读342次

    此文所讲的内容非官方史料,存粹靠个人记忆和多年积累,基本靠谱,如有错误,自行脑补。

    墓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个话题伴随着盗墓小说的兴起而兴盛,同时也因为盗墓小说的情节,而被大家幻想的很恐怖,是探险的好地方。其实恰恰相反,对于古墓的挖掘来说,古墓的开启实际上是一个劳心费力的事情,也没有大家现象中的那些惊险,基本上就是脏乱差的环境,和长时间的蹲点发掘,对,盗墓在考古学内的正宗的称谓叫田野考古。

    在中国奴隶社会,半奴隶半封建,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有一种思想在主导着墓葬的发展和变革,这种思想叫做:视死如生。用现在简单的白话文理解就是,人们相信,死是另一种开始,我们只是换了一个空间继续存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墓中会发现大量的陪葬器皿和殉葬者的缘由。

    从夏商周开始到春秋战国,从唐宋兴盛到明清衰亡,墓葬是一个不断地演变的过程。

    在中国最开始的王朝,这段时间基本是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墓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在墓葬中也不可能会有很丰富的墓葬用品,而且准确的来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中,墓葬的风俗习惯才刚刚开始。

    这一时间节点的墓葬一般来说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葬玉、青铜器和殉葬人。

    首先说殉葬这件事,这件事情在这个时期比较常见,也比较残酷,前面有说到视死如生,殉葬就是视死如生的一个典型例子,人们认为,这些人殉葬之后还将是自己的奴隶,自己在死后还可以继续的奴役他们,所以咯,殉葬就开启了很长一点时间的风潮。

    当然,我今天说的墓葬的演变都是达官贵人的墓葬演变,小人物、草民之类的,就只能找个罐子,装进去埋了,或是草席掩埋,好一些的有个薄木棺材,在好一点的,可以打造一个上好的木头棺材。

    说说葬玉,玉器这个东西出现的年代是比较早的,因为玉器本身是一种石头。早期的玉器称之为礼玉,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祭祀用的。然后,达官贵人们觉得自己下黄泉了也要这样进行祭祀的,所以就流行起来了葬玉。

    在古人的观念里面,玉可通灵,它是连接这个世界和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桥梁,同时玉也可以让人的肉体乃至灵魂不朽,可以长期的存在直至永生。所以最开始的葬玉里大约是两种结构,一种就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另外一种就是七窍玉。

    所谓的七窍就是人的眼耳鼻喉加肛门,人死之后会在这些部位放上一些玉器。这种玉器一般都加工的比较小巧,形状生动,比较常见的有蝉和豕(也就是猪),所以诸位以后如果看见别人说:这个是以前传承下来的古玉,形状是这两种的话,有很大的概率是葬玉,所以,嘿嘿……

    青铜器在这个时间点来说,是一个高峰,因为在后面很多朝代的墓葬品中,青铜已经逐渐的被黄铜所代替,只有这个时间节点的青铜葬器是比较典型和普遍存在的。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的造型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比较豪放霸气的,比如说它的器型通常是鼎,如我们常见的各种大的方鼎和圆鼎就是那个时候的盛产,比较出名,甚至上过历史书的就有四羊方尊鼎,司母戊大方鼎,还有一些比较大型的器物如曾侯乙墓编钟。

    这一些大型的墓葬青铜器皿里面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实际就是对力量和权利的一种需求和向往。鼎,在过去来说,是权利的一种象征,历史上才会有问鼎中原这样的典故出现,而编钟这类的,属于祭祀礼器,它是对先祖崇拜以及对平民教化的一种集合体,它也是权利延伸而来的东西。

    中国从半封建走向封建,秦始皇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此人不仅仅从经济,计量,货币等多方面对封建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墓葬结构方面也有极为显著的变革作用。

    首先最为突出的一个变革就是取消掉的陪葬这项很不人道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有一句很知名的话,就是描述这个变革的,这句话就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本意应该是:有第一个做佣葬的,就会有不断的追随者,这是对佣葬的一种支持和肯定。但是这句话在后来被歪曲了,意思变成:第一个做坏事的,他会没有后人(在古代,说别人绝后是一件很严重的诅咒)。而佣葬,是从秦始皇开始演变和传承发扬起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兵马俑的原因。

    封土为陵,这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墓葬形式。

    所以秦始皇在有生之年就开始了陵墓的修建,他召集了大量的劳役去给自己修建陵墓,从某种程度上,秦始皇陵,就是一个陵墓构建的城市。但是,现在国家规定,五十年内不允许开掘任何皇陵,所以我们看见的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陵的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落。

    关于兵马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兵马俑手上都是没有兵器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时秦始皇驾崩的比较快,所以兵马俑的兵器还没有开始做出。另一种说法是,当年项羽入关,去了秦始皇陵,被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吓到了,他以为是埋伏的秦兵,然后恼怒之下一把火烧了秦始皇陵,然后因为兵马俑的兵器是木头做的,所以就全部给烧没了。

    秦始皇陵很大很深,根据文献以及野史记载,在秦始皇的一个生日宴会上,李斯前来汇报,说过这样一句话,原文记不住了,但是翻译过来就是:大王,已经挖到第三层地下水啦!可见皇陵之深。同时在传说中,秦始皇陵采用了一种很有效的防盗措施,那就是往陵墓里面灌水银,这样的话盗墓贼就会出现汞中毒的情况,然后就翘翘了。

    当然,秦始皇陵还有很多传说,夜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以及各种机关暗弩,但是这些东西,没有开启皇陵之前,都不好说了。

    值得一说的是,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陵,之前的都是王陵,而且之前很多王陵都是一群一群的,唯独从秦始皇陵开始,是独立的一座皇陵坟墓。

    秦朝只延续了两代,所以出了秦陵以外,秦朝的陵墓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和值得诉说的,而随后的西汉前期也基本上沿袭这个陵墓制度。

    汉陵是封土为陵的典范,这个沿袭了秦朝的规格和制度,汉武帝的茂陵,文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相当于现在一座底座是40m*60m高十几层楼的大土台子,简直是威武霸气。当然了,汉朝的皇陵多是这个规制,所以汉陵最后被盗挖的相当的严重。

    汉朝陵墓里面陪葬品里面比较出名的也是玉器,最出名的就是金缕玉衣,然后就是汉八刀这一种切玉工艺。所谓的汉八刀,就是一件玉器八刀就切割而成,端的痛快淋漓,当然了,不可能真的只需要八刀就可以成功,汉八刀的制造工艺实际上就是简洁大方,粗放有力。

    说说汉朝陵墓里面比较出名比较典型的冥器,到了汉朝,冥器的器型渐渐的开始变小,少有了大型的鼎之类的陪葬品,更多的是青铜马车,饰品,酒具以及青铜镜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说一个比较特别的东东:摇钱树。钱树其实在春秋的时期就已经有了,但摇钱树却是在东汉时期出现并流行起来的。在那个时候,摇钱树不仅仅是人们对财富崇拜的一种具现,更是对死后另一个世界的寄托,因为传说里,摇钱树是通天的,也就是这是一条通天之路。

    汉墓中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墓葬,这种墓葬叫做贝葬,大多出现在辽南地区。顾名思义,贝葬就是把贝壳当做建筑材料修建陵墓,这种陵墓兴盛于西汉,东汉末之后逐渐被砖石墓取代。

    西汉时期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墓葬结构,叫做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所谓“黄肠”,就是黄心的柏木,因为去皮后木心色淡黄,而题凑实际上就是一端对齐,紧密的堆积的意思。通俗的形象的描述,就是用整齐的柏木在棺材的外面堆积一个木头的框架,类似于木头堆积而成的房子。

    从上面两种墓葬的型制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砖石在那个时候还不是主流的建筑材料,至少在墓葬中来说还不是。

    三国时期,中国的墓葬其实来说没有很大的建树,能够拿出来说说的也就是曹操的陵墓。野史记载,曹操本人就是一个盗墓贼,他是属于官贼的那种。正是因为他盗墓比较的多,他也很怕自己的陵墓被别人盗挖,所以在给自己建造陵墓的时候就有了七十二疑冢只说。但是这样的疑冢其实在皇陵中是比较少见也是比较难以操作的。一方面是受制于礼教制度,皇陵并不是你自己想怎么盖就怎么盖的。二是,皇帝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就是既希望自己的陵墓不被后人发掘,又希望自己不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最好还有人来膜拜和缅怀。所以,虽然每个朝代都会有防盗手段还有守陵部队,但是依旧难以阻止陵墓被盗。

    说到这里,我们来说说各种陵墓里面的防盗术。先从小说里面的情节开始说起,小说里面以杀伤盗掘者为出发点的墓葬防盗方式,如机弩、陷阱一类,事实上各种发掘的陵墓里面也确实是有这些东西,但是并没有小说说的那么玄奇。很多的机关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丧失了其机关的作用。而我所知道的出土文物里面比较有代表意义只有成都青龙汉墓出土铜蒺藜,也就这个现在还能用了。

    在说说鬼吹灯这个词汇,鬼吹灯说的比较玄乎,大意就是盗墓贼在下坑洞盗墓的时候,需要在西南角点上一个油灯,然后如果灯灭了,那就是鬼魂来索取盗墓贼的性命了。说的比较玄乎,实际上科学通俗的来解释就是缺氧,而在过去的时候,人们的科技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就认为是墓主鬼魂的一种报复。

    和鬼吹灯情节比较雷同的是陷阱里面的毒气,关于毒气的各种说法,在各朝代的野史中也是有记载的。比如马王堆出土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气体在往外面冒,被人用火点了一下,就烧起来了。这种气体实际上解释了盗墓小说里面的两种防盗利器:毒气和伏火,这种气体实际就是我们看见的沼气。中毒,原因就是沼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于是盗墓贼就game over了。而伏火实际上也和这个是有关的,在古代,盗墓贼的照明工具是油灯,试想一下,在一个沼气池上面丢了一根火柴,最后是什么效果。

    陵墓的另外一种防盗方式是陷石、流沙和白膏泥。先说说白膏泥,这种东东大多是存在楚墓中,目的以来是密封,兼顾一些防盗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大。另外一种就是流沙夹着陷石,沙子是流动的,一来不好挖掘,二来容易塌方,所以很容易出现挖着挖着,沙子流动带动石头砸向盗墓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王峰zz:蚕和猪说的有点容易引起误会,蚕是用来含嘴里,猪有两个,握手里。鼻塞和耳塞一般呈六棱梯形柱和竹节型(也有蘑菇形) ,有玉,水晶,玛瑙,琉璃等材质。
        格格乌:@王峰zz 哈哈哈哈
        王峰zz:@格格乌 嘿嘿,多交流,我知道的大多是片段,点,不够系统,田野考古:sweat_smile:
        格格乌: @王峰zz 挺专业的哇
      • 逸川:原来鬼吹灯是这样来的
        格格乌: @逸川 是的啊,哈哈哈
      • 熙之:加油
        格格乌:@熙之 谢谢

      本文标题:中国墓葬制度沿革通俗版(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xg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