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别山举水老师在齐悦梦想社群的点评课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老师的自我介绍也是别出心裁:
我就是那个自以为是,一头坐着的大象的。但是别人认为是吃饱了撑着的老鼠的,那个叫做别山举水的人。
三年后一起去西藏,就是自己背个氧气罐,也会和大家一起去的……
老师言语中透出的幽默,突然拉近了我们和他之间的距离,大神居然那么地平易近人。
看看老师认真细致的点评:
第一篇文章《开渡船的兰因和尚》
别山老师先提出了文章的缺点:
文章的词句很朴实,这样容易显得平淡,中规中矩,文字太拘谨,没有波澜。
建议这种写”和尚”的题材,特别是“酒肉和尚”,他一般情况下遵守清规戒律,但为了大善可以破戒。
例如”河边”,”渡船”,”孤独的坚守”这些词语中本就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
但作者显得过于保守,没有深挖,比较可惜。建议作者看一看沈老先生的《边城》,加一些环境、心理描写,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还有”他因何守渡?”这个是读者看文的兴趣点,上文可以多铺垫,多暗示他守渡的原因,可以成为吸引人的亮点。
结尾轻飘飘的,让读者的期待成空了。
文章的优点,词语挑不出毛病。
老师建议深挖故事,让情节迂回曲折些,多看经典,讲究套路,多锻炼,文笔自然会老练。
第二篇《与三毛结缘》
一般说来关于名人的不是很好写,但是这篇的文笔还是很优美的,看出作者的用心。
但是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第一句。
“陌生的城市,匆匆的人行”很明显应该是“匆匆的行人”。
在第一段中间,“努力”出现了两次,要尽量避免词语重复。但诗歌和文中排比句时例外。
文章要注意前后一致,思路尽量清晰,不要逻辑混乱。
引申一定要有度,要适当的掺杂一些自己的语言和感受。
写文字,有一种老的说法就是要凤头猪肚豹尾,这个比喻是非常贴切的。
别山举水老师点评课精华写文要有一个框架,不要太随意,要记得照应前文,围绕一个主题,刻意的保持下去,到熟练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警戒。
例如写散文,就要“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篇《花开半夏,情暖三生》
大家起笔名,不要起的太复杂了,通俗点会容易让人记住。
这篇文章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可以留点空白,就很能够激发读者看下去的欲望。
这篇文字看起来很顺畅,文笔比较娴熟,就是叙述多了一点,可适当加一些言语动作的互动,让读者更加有切身的体会。
我们写人物,不要以旁观者的角色平静的叙述,这样读者很难参与进来。要经常与作者有一些互动,接触。读者就会身临其境,文中发生的一些事,人物的一颦一笑,就更容易浮现在读者眼前。
如这篇文中有很多文字,写的是姐妹在一块儿玩。也许感情就隐藏在这些“玩儿”之中,但是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彼此关心的故事,相互为对方做过什么?这样更衬主题“情暖三生”,不会显得过于苍白而平淡。作者与堂姐自小而成的情谊就显得更加的深情,真挚。
结尾很美,带着诗意点明了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建议是写情感类的文字,结尾也要记得渲染感情,可以用一两句再次点明主题。
第四篇,《地铁上那位乞讨的老人》
1 要注意语法问题,文中多句缺乏主语。避免的方法是通读几遍。
2写人的心理,相貌等都是为了烘托主题,不要为了凑字数和想当然地写。要斟酌词句,尽量往主题上靠。
3比喻要摒弃常规陈旧的,用新鲜贴切的来表达,让人一看便心生欢喜,因为这一个比喻喜欢上你整篇文字。
4结尾可以留白,让读者自己品悟。或者出现转折,升华主题。
5文章主题不错,故事好。于平静之处起波澜,再细致地加工打磨会更加完美。
另:文学没有小人物
我们初学写文字的时候,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写起,从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人写起,不要在乎人物的大小,不一定要写伟人。
文学没有小人物,贩夫走卒,草民鼠辈一旦被赋于光亮就能洞彻人心,成为你文中的大人物。
他颠覆着遍地小人物的生活。又将理想的光辉投影在漫无涯际的社会角落里。
让那些貌似伟岸利欲熏心的大人物,相形见绌。
生活中处处有素材。
只要我们留心,将眼睛睁的大一些,将耳朵敞开一些,让嘴巴勤说一些,让心思多想一些,就到处都是素材。
在路上,每一段旅程,每一个相遇的人,每一件经历的事都可以成为素材。其实他们都不在于大小,只要用心地挖掘,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文字。
例如散文看起来都是身边的琐事。写散文不外乎写人,写物,写景,写情。但人中有物,物中有景,景中有情,人有情,都是相互交错,相互辉映的,我们以其中某种为骨架,再填充血肉让其丰满。
要善于记录我们脑海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点子,加以丰富就是一篇文章。
哪怕是点点滴滴,它一样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
别山举水老师点评课精华听了老师真心实在的点评,很庆幸自己能加入这个温暖的社群,虽然暂时写不出好文章,但有了各位老师真诚的分享和提点,有了学友之间相互的鼓励帮助,相信我们都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一起加油!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二篇 】
网友评论
三年我们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