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省随笔散文散文
考古复原红楼梦唐国明的三次北漂经历

考古复原红楼梦唐国明的三次北漂经历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2:33 被阅读53次

考古复原红楼梦唐国明的三次北漂经历

在1992年秋,当我接到北京一封来信,来信是邀我去自费参加一个笔会。我当年才20岁,还是一个准高中生,我既兴奋又沮丧,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通信地址的。也许是因为我常有事没事给北京一些文学杂志投稿的缘故,他们应该是从这些渠道知道的。我很清楚,这应该是一些人为了挣钱搞的笔会。由于当时我是寄居在一个同学的宿舍里,蒙着家里我还在上学,其实我高二最后那一学期,早已为还家里欠一个朋友哥哥的化肥钱自作主张把补课费还了这钱,休学了。休学的另一原因是父亲的身体欠佳,对于考大学已心灰意冷,因为即使考上,父亲已无力相供了。但当时又心怀梦想,父亲又希望我念完高中最后一个学年,混一张高中文凭,我也只有借机寄居到我们县一中一个同学的宿舍里,专注读书、写作、投稿,从此怀着渺茫的希望,期待中几回稿,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

当接到一张这样的来自北京的笔会通知的时候,曾有过背着父母,为了像武侠一样的行走江湖、闯过江湖,弄得鼻青脸肿地回到家里乖乖上学的一位同学,看到我这张通知,就鼓励我去,钱不够的话,他给我找他姐姐借。他觉得我应该去北京,去北京见见大世面。这一去就留在北京,像当年的沈从文一样,闯出自己的天地。当时我头脑一热,我去见了一个中学与我要好的老师。老师批评了我一顿之后,答应借60元钱给我,但这位老师明确地告诉我,参加这样的笔会对我的文学创作没有半点作用,这样的笔会纯粹是骗钱。

于是我想了想,骗就骗,至于参不参加笔会另说,我只想趁这个借口,到北京去闯闯,离开这个让自己要死不活的地方。我拿着钱焦虑不安地回到了山里的家。家里只有母亲在,父亲出外有事去了。我问母亲家里最近余了点钱没有,母亲说,余了点,都是用烧的木炭一肩一肩挑到二十里外镇上卖掉换来的血汗钱。又说到父亲的身体,还是不太好。我一听到这话,再也不敢做声提拿钱去北京的事。为了父亲欠佳的身体,我不能就这样走掉,去北京为梦想漂泊。

在家睡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清早走到镇里中学退了老师的钱。老师也很意外,又很感动,说这钱本来也不打算要我还了的,在还的时候还互相推让了很久。最后老师收下钱,一直送我到公路上坐上开往县城的车。第一次北漂的冲动就这样告终了。

到我在城步一中混完一年后,就回到故乡那个山坡上,开始打柴取草,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到1994年的时候,去了长沙,没混三个月又回到故里。1995年去了南京,也没混到三个月,又回到了故土,开始耕读齐家。但想成为作家的贼心一直没死。到1997年又接收到从北京来的通知,几乎跟1992年接到的通知没什么两样。父亲读到这样的通知,说我可以趁此机会,就呆在北京混混。于是以买耕牛为由到信用社借了些钱,凑了个数,一共1000元,让我去北京。我一路上,从我们城步县晚上坐车到株洲,再从株洲坐车至北京,吃喝睡几乎不是在车站就是在车上的硬座上。当时扒钱、抢钱的多,但我还是很顺利地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地铁,再坐公交,到了那个开笔会的地方。我下车一看,我想这是北京吗?除了多几辆公交车在穿梭外,跟我们那个小镇差不多。一到那个像个一般门面的地方,那哪像一个组织文学笔会的地方。我到里面问几个女的几个问题,还问了另外的几个问题,我就知道自己被骗了。我于是没有给他们钱,并说,我会去报警。边想边走了出来,打听能住人的客店。

到天黑的时候,找到了一个住处,15元一晚,跟一个人合住。我一进房,房中有一个人已睡了,里面散发的霉味,几乎让我想吐,但还是没有吐出来。我只想上厕所去拉尿,于是去拉了尿到外面路边店随便吃了碗最便宜的面回来,倒头想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包的拉链被拉开了,里面的东西也翻乱了。与我合住的那个人仍在装睡,我知道是他,但我包里面除了几件衣服,也幸好没放什么。我想我今晚怎么睡,旁边睡了一个这样的小偷。我起身把这事告诉客店老板,要求换个房。客店老板说,已没房了,只说要我当心些,有些什么贵重的东西可以寄存在他那。我说我身上还有几百元钱。他就说:“不放心就存我这,我给你开张条儿。”我想了想,转身走回房间,没有脱衣服地躺在床上,睡不觉,就跟已没有睡意的同房人聊些无关紧要的事。说自己家里怎么穷,怎么到北京来了,渐渐地两人也就不那么陌生了。他也来自东北,也刚到北京不久,无着无落。

天一亮,我想了想,还是回家吧。望着空落落的马路上走着的人,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像我以前去过的南京、上海、长沙一样,不能实现我的文学梦想,便一路坐车到火车西站,回了湖南老家。

到1997年秋季,我与父亲刚将山林的嫩竹子砍下,破成一条条的在太阳下晒成金黄色,刚转手卖给做生意的人,家里余了点钱,就接到《人民文学》开培训班自费学习一个星期的通知。我当时想去又不想去,可是急于想让我去北京发展有点出息的父亲,又要我去,叫我去见识一下世面,跟编辑老师打打交道。于是我听了父亲的,又写了几篇习作带上,带上准备呆在北京发展打算的衣服。父亲把我送到镇里坐上车的时候,再次招呼我:“一到北京,就不要再回到这个山冲冲里了。”我冲着父亲含泪的眼睛也满眼含泪的点了点头。

我坐车到长沙后,再从长沙坐车去了北京。到北京时刚是太阳升起的时候。这次记得是北京一个叫“仙府酒店”的地方。大热天,一间房住四个人,两个人挤一张床。来的人省级市级县级文化单位的都有,事业单位的也有。讲课的都是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老师。记得当时的崔先生给我们讲小说,讲到《红楼梦》的时候,还给我们背了一段。四天很快过去,第五天就是针对作者稿件,由指导老师一对一的提出意见。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是李先生,他当时说我的小说写得很独特,他问我在小说里面想表达什么。我当时很紧张,心怕说错。一怕说错,就越说越错。最后他说:“你还这么年少,坚持下去,必会有成。”结束那天,大伙一起聚了餐,合影留念后,我坐车一到北京西站,面对着如故乡群山的高楼,想起这几天的聚合,记得结识的一个辽宁铁岭的女学员,她带了一个与我相差不了多少岁数的女儿,她叫赵竹茵,还在上大学,是随着她妈妈来参加这个培训班顺便来北京玩的,临走时,她主动邀我与她与她妈妈合影,合影时,我只敢站在她妈妈身边,她却把她妈妈拉开,让我站到她身边。舞会上我们跳了好几曲舞,她那晚上白衣飘飘的,她一直成了我当时心中最美的女孩,后来她妈妈给我寄照片来时,她妈妈在信里说到最近到大学看她,她还问起我。如今多年过去,不知她又在何处了。由于生活的辗转,很多当年的地址与照片都不知遗失在哪里了,现在回味起来是那么珍贵。

在北京西站再想起与班上学员与赵竹茵同游圆明园的情景,只惜一切易逝,自己站在这里心灵浮躁,如若呆在这里如呆在长沙、南京那样去找一份让自己没时间写作、没时间看书,只有把时间浪费在挣几个不够自己能买几本好书与一件好衣服的钱上,那还不如回家帮父母多干点农活,让他们少点劳累。于是抱着与北京最后诀别的心情,买了回湖南的车票,又是晚上的车,觉得时间还够,于是坐车去了故宫,花了三十多元的门票钱,玩了半天,到夜里坐车回湖南;到火车经过湖北武汉时,又被一群在车上认识的人拉着下车,游逛了武汉大学,去了黄鹤楼,2016年应湖北卫视邀请去做节目故地重游时,感觉似在梦里来过,才想起当年来过的往事。当年在武汉游玩一阵后又咬着牙回了山里,面对着父亲对我的绝望与唉声叹气。

回去,父亲叹息了几声后,父亲没有说什么。父亲每天安排我的农活,我干完后,仍然贼心不死地写作。但父亲希望我能找一个对象成个家。可我一干完农活,就呆在家里看书写作,而不像其他年轻人天天围着女孩转。

1998年春节,《人民文学》杂志培训班又给我来了一张通知。我因为去过一次,也知道是回什么样的事了。父亲也许太希望我离开故土,去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要我此去下定决心,借此留在北京发展。于是我又拿着钱赶往北京。这次是在北京西山八大处。一到那,一问,才发觉自己身上的钱带少了。我报名时,直接跟工作人员说我是第二次参加了,是不是少点钱,我这次钱带得不够,我可以不听课,只交稿给老师指点。工作人员说:“这个就为难了,我问问我们领导。”就支人去叫了领导来,来的人便是王先生。王先生一听这话,就从上衣兜里掏出300元来给我交了。我当时百感交集,说以后一定还他,我写张欠条给他,让他留个电话给我,他说:“愿你以后能多写些好作品,钱就算我支持你的。”说完对我笑了笑,就走了。

在这次培训班,我见到了来自全国对文学的忠诚者。而批阅我稿件的是当时《人民文学》编审。他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将来会有大出息的,好好坚持。”接着要给我留家里的电话,在他写电话的时候,我说:“我可能会留在北京。”他一听这话又犹豫了,便撕下他写电话的那张纸说:“那你以后有什么事,打编辑部的电话找我吧。”我理解他,一是怕我这个年轻人在北京呆着遇到困难常去找他,给他添愁烦;二是他可能认为作为一个乡下来的文学青年,一在北京混,要为生计及其他,肯定写作会完蛋。

跟大伙分别后,我与一个在培训班上认识的同乡去了他的住处。他说他因为当年冲动犯了事,坐了牢出来后无脸回乡,如今一边写点东西,一边去垃圾回收站回收点旧书,摆地摊卖。一到他租住的地方,像是一个荒野中的四合院墙外的小房子,里面摆满了书。他每天的吃食就是自己用面灰做的煎饼。我跟他去摆了一天书,一天能挣一百元左右。早上10点出去,晚上6点归来。尤其有一天他带我去一个垃圾回收场淘书。还在离垃圾回收场两公里的地方,我就闻到一股让人想死冲鼻的臭气。一到垃圾回收场,里面是砖盖得仅几平方米的很多小屋,每个小屋里住了一个收垃圾的老板。每一辆装满垃圾的车开进来,就一大伙人跑上车去,挑自己需要收购的东西。我的那个同乡上去挑了一大堆书下来,再过磅称,一元一斤。再拉到一个状如小镇的街上一摆,3元、5元一本的卖。同乡说如果我愿意可以与他同干,或者自己弄一辆三轮车,自己单干。

我想了想,说,我还是不能干这个,我决定明天回湖南。当我第二天10点起来,吃完它用面灰做的煎饼,就沿着往北京西站的公交线上走。一路上想起在酒店培训班期间,遇到一个扬州女孩,她说我多写点,以后她为我自费出本书的事,又想起遇到的湖南籍流浪诗人曾先生,他曾介绍我去干清洁工,那老板一见我就对曾说:“他像干清洁工的吗?长得这么好,又这么有书生味,这不是浪费人才,好好念书去吧。”又想起与我一同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四川籍“苦瓜诗人”白先生,他常跟我们说他读《圣经》的体悟。直到多年后,读到他北漂的故事,他也曾在北京与一老头拾荒为生过,后来因汪曾祺先生的赏识,命运才有所好转。而当时,我想起他与曾先生,我想我还是留下来吧。于是我沿着去北京西站的公交线,一家一家饭馆问:“要洗盘子的吗?”一般回说“暂不需要”。直到一个老板走出来看我一会说:“你在跟我开国际玩笑吧?你这样的小屁孩,是不是跟爸妈生气了。”还有一个对我说:“你一站在这儿就显得文化比我高,气势比我足,我敢叫你给我做事,我羞愧,你还是好好念书,去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吧!”到另一家店,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见到我说要我去五棵松试试运气,说不定在那儿被看中,并给我留了一张名片。那女店老板对那男的说:“怎么,在我店里发现人才了。”又跟我说:“你不是洗盘子的。”于是我赶到五棵松,只见是一个酒店,保安森严。我于是心灰意懒地买了回湖南的火车票。一坐在候车厅,想起父亲,我又去退了票,给同乡打了电话。那同乡说:“你如果想留下来,你明天早晨再坐车回来吧。”我说:“好的,我再想想。”我想了很久。还是买了回湖南的车票。

回到家,父亲看见我的时候,长叹一声说:“这也许是天意难违啊!”在绝望一段后,我心灰如泥,想着成个家吧。遇上一个想与我成家的16岁女孩却被她父亲逼着去了更南的南方。她留信说:“我不能培养一个人才,也不想毁灭一个人才。”我与父亲突然明白,我如果想成为作家,必读大学。

于是1998年秋天我进入湖南师范大学深造,2002年毕业后,“隐居”岳麓山下读书、写作10多年,直到2013年因《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一书在海内外报刊上连载发表,引起媒体关注。2014年应邀到北京做辽宁卫视《完美告白》节目时,一个编导跟我说:“你留在北京发展,也许空间更广。”回想往事,我又摇了摇头。后来又飞北京到北京新闻台做节目《有话就说》、做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每次来去,面对北京,总是让我想起往事,想起那些人,我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去见他们,我知道我还在路上,还不能停下来留恋往事。我也不知道何时能真正呆在北京,实现父亲那对我说不清道不明的期望。

但愿读到本文的老师们、文友们原谅我在此毫不掩饰地说出当年的事实,因为这一切已经过去,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又在等着我们走去。我也不知道,来年我还会与北京发生什么关系。

此文2017年9月13日写于岳麓山下。

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匠心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古复原红楼梦唐国明的三次北漂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o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