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新解4-1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06:25 被阅读36次

    《弟子规》新解4:【出则悌】篇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新解: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字的本义是指往一根棍子上次第缠绕牛皮筋,这是制作戈的一道工序。后来衍生出“第”字表达“次第”的本义,而“弟”字专用于人伦称谓。

    “兄”是“祝”的本字,这是一个跪地祷告的形象。不是谁都可以祷告的,只有族长才有这个权利,所以《说文解字》里说,“兄,長也。”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兄弟”这个称谓里内嵌了一种人伦秩序,就是“长幼有序”,后来又专门造了一个“悌”来表示这个概念。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是表达了血缘关系的一种内在秩序。血缘关系的秩序是先天的,先天的秩序只能尊重和接纳,否则就要付出代价。

    比如家里有了二宝,就要注意维护大宝的地位。买了礼物回来,要先给大宝礼物,再给二宝。大宝二宝起了争执了,要聆听大宝的意见,跟大宝一起商量如何关心和教育二宝。确立大宝的长子/长女地位,对兄弟/兄妹和睦很重要。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钱财和言语,是人世间祸患的两大来源。

    钱财本身无关祸福,真正带来祸福的是我们对待钱财的态度。态度是一个相对量,我们说对一个人态度好,必有一个不好的例子来作对比才能显出来。“财物轻,怨何生”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意思是,当钱财与生命中的其他东西相冲突时,把钱财“看轻”一些比较好。

    比如年轻时耗竭身体来挣钱,年纪大了耗竭钱财来治病,这就是没有处理好钱财与身体孰轻孰重的关系。

    又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老家或留给保姆,孩子大了想跟孩子亲近孩子却不理你,这就是没有处理好钱财与亲情孰轻孰重的关系。

    把钱财看得轻一些,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自己内心的怨恨就会少很多。不是别人对你的怨恨少,而是自己内心平静了,看得开了,敞亮了。自己修炼到这个境界了,别人对你的怨恨自然也就少了,这个因果关系不要颠倒了。

    看轻钱财是逆着人的习性的,所以很难,要不“布施”怎么会位列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第一条呢。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在讲言语的力量。言语的力量太大了,孔子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老百姓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因为一句话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不知道有多少。

    叶曼先生曾经回忆起她的父亲的教诲,说,“永远不要嘲笑别人,也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如果对方是君子,你这样的行为就是失德;如果对方是小人,你这样的行为就会失身。”

    按说沟通技巧是人生的必修课,不知道为什么学校里不教这个。如果想学,我个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很好的入门。

    言语的力量太大了,值得每个人用心学一学,让自己变成这个力量的主人,而不是力量的奴隶。

    言语忍,是指管住自己的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管住自己的嘴实在是人生一大智慧。

    言语通心,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管住自己的心。

    “忍”字大有讲究,我们以为”忍字心上一把刀“,得用力憋着,其实用力憋着只是忍的最低境界。

    黄念祖先生有一篇文章,讲忍辱的六个层次,我很喜欢,故而全文录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忍辱的六个层次 你到哪一层了?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之道,也是我们凡夫在当世生活是否得到安乐的重要修行手段。

    我们凡夫要修忍辱就应先了解忍辱的六层意思,了解后有助于我们解后起修,以得到法喜。

    第一步,力忍

    第一步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脸唾沫,我当然是生了气了,动了真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

    我是修行人,我不应当跟他一般见识,自己努力克制,这样也就不思报复了。

    他骂了我,我没骂他,他打了我,我没有打他,他批评我向上级汇报我,我不打击报复,这样不报复就叫“力忍”。

    我受了,但是我生气了,还是动了心,动了烦恼,但是不去回报他,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忘忍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了,这就高了一步。

    度量很大,宰相肚里好撑船,你对于我如何,我从不计较,于是就把这个事给忘了。

    唐朝有个宰相叫娄师德,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说:“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兄长担心。”

    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唾面自干,把这事给忘了。这又进步了。

    第三步,反忍

    第三步叫“反忍”,虽然人家对我无理横加种种事情,我回头想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定是自己智慧不够,德行不够,或福报不够才受此责难。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叫“反忍”。

    第四步,观忍

    第四步就是“观忍”。那就用上了《金刚经》所讲的道理了。

    这个来侮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之我,都是因缘所生,缘来则生,缘去则灭,都如同肥皂泡,都是要破灭的。这就叫“三轮体空”。

    这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一观,也就没有什么可计较的了,总之是肥皂泡。

    这个肥皂泡还是红的,还是绿的,还是蓝的,各种的颜色,有种种的差别,但转眼就空的,这么一观,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一观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

    这是第四个忍。我们学佛,“忍”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乐法门。咱们对于“忍”受用一点,就能安住慧海中。

    第五步,喜忍

    第五步是“喜忍”。碰见种种无理横加的事,别人忍受不了,我却很欢喜。没有这个对境怎么能锻炼我的忍辱功夫呢!怎么让我快些成就呢?

    如此一想,欢喜有这么个机会磨练自己,反过来感恩提供这个机会给自己的人,把他们看成是菩萨,忍辱功夫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六步,慈忍

    第六步就是慈忍。对我的种种无理横加,也许对方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情绪驱使,是对方业障较重所致,自己不但不生气,还要怜悯他,要想办法度化他。

    这就没有对立了,自度了还要度他。这就是菩萨心行。

    随此之外,还有菩萨层次才能体验的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就不是我等薄地凡夫所能体验的了,等我等薄地凡夫往生弥陀净土后再去体验吧,那将是怎样的境界!南无阿弥陀佛!

    从此六个层次去学习忍辱功夫,此生安住慧海中矣,这才是真实的快慰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新解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uy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