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作者: 银灯鸳帏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1:03 被阅读571次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女人,睡了皇帝又再睡了皇帝的儿子,当了皇后又当了皇帝,她是唐王朝的皇后,却是“周”的皇帝。她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却碑上无文。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祖籍是并州,在长安出生,少年时代在利州度过,但由于武则天的出生年份有四种说法,对于她出生在长安还是利州(广元)仍存在争议。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彠,在隋炀帝时期,由于大搞水木工程,此时对木材的需求量很大,年青精明的武士彠看准时商机,做起贩运木材的生意,成为当时的一个暴富户。手头有了些钱,但当时的商人社会地位是很低的,从“士农工商”这个行业的排列来看,商是最低的社会等级。商人不过是一些投机取巧份子,在各种社会平台中,商人的等遇也是受到歧视的。从“富贵”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是富了身就贵了,可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这样的商人叫能说是只富不贵。

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武士彟做出了改变一身的决定,那就是花钱买官当。武士彟花钱买了一个下等军官当,虽然是个小军官,但他结识了当时在山西太原留守的李渊,李渊提升他为管理武器的军需官。

武士彟成为李渊的部将不久,李渊就在公元617年太原起兵,从而武士彟成了一名跟随李渊南征北战的军需官,直至李渊登基为帝,武士彟被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检校井钺将军。武德三年(公元618年)又提升为工部尚书。历任利州、荆州都督,封应国公,从而跻身于十四名开国功臣之列。

武士彟又是富豪,又是朝中大官,在世人看来是很了不得的,在世人看来是相当了不得的大人物,但由于他的出身是一名商人,所以朝中旧士族都瞧不起他,时常遭到贵族出身的官员们嘲笑。在中国封建社会,存着严重的阶级主义,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一生的命运,像武士彟这样的人物想要翻身,多是通过阶级斗争、起义反抗才能翻身,要不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来翻身。

面对朝中官员对自己的白眼,武士彟原本高抬的头颅反而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有一件事却让他永远扬眉吞气了。武德三年,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为了改变世人对他投来的目光,他心想虽然自己出身低微,但可以通过和没落贵族女子联姻来让自己的面目增光。从以往武士彟在朝中畏缩的样子来看,对他深为了解和体恤之情的李渊给他开了个后门,让他与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结婚。杨氏为武士彟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乃老二。

武则天的母亲是个长寿的女人,但在作风上却影响武则天一生。“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史书上说武则天的母亲,即贺兰敏之的外祖母荣国夫人,当时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仍和她二十多年的外孙子贺兰敏之通奸。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这是令人咋舌的匪夷所思大爆料。汉唐的风流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早已被文人们称为“脏唐臭汉”,本身是胡汉血统混杂的李唐家族,性开放的程度在当时社会风教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也许接承了母亲的风妩媚风骨和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武则天在七八十岁也还养有男尤,这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的优良基因。所以说唐朝的那些风流事儿,在武氏家族的影响下,当时的人间艳事,成了后人的话题,因为这些艳事超乎常伦。

唐武德七年(623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出生,母亲看到这个女儿长得和自己神似,承受了杨家的基因,虽然是个女儿,但也十分高兴。武则天自小长得貌美而声柔,母亲杨氏参照武则天的外型,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媚娘”,还有一说法是唐太宗看到她长得妩媚,所以给她起起为“武媚”。

武则天自小就跟她的母亲学诗书,由于天资聪敏,加上少而好学,精通文史诗集,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女。可是在她十二岁那一年,父亲武士彟去世了,由于在争夺家族利益上的原因,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无情虐待。武士彟对武则天的影响是极大的,特别是他面对朝中贵族的蔑视时,心中总会积怨,虽然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改变命运,可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从而在生活中会时常发出感叹,武则天在潜移默化中感到父亲是一个有权而不贵的男人,这个家庭也是一个富而不贵的家庭。她时常听父亲说及在朝中所受的气,所以从小就有了攀向权贵的决心。

《旧唐书》记载:“初,则天十四岁,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等到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闻其有几份姿色,由是召她其她宫,成为唐太宗众多妻子中的一员,定为才人。唐代皇帝的妻子中,皇后之下还有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八品)。还有掌管六尚各司和分管宫内车马服饰的宫女等。从上面的排列来看,武则天在后宫中的身份并不显贵。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本来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父亲是同事或战友关系,在辈分上武则天应叫唐太宗为叔叔,在年龄上唐太宗比武则天大26岁,年龄差不多是武则天的三倍,况且此时的武则天还是个未成年少女,在语言的沟通上还存在隔阂,在思想的交流上还没有取得共鸣,所以这个小女子并未讨得唐太宗的欢心。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在后宫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提高。

武则天具有美丽的外貌,但她的身份地位没有得到提高,也是存在诸多因素的。

有一次,武则天伴随唐太宗看马,有一匹叫“狮子骢”的马野性难驯,一直没有人能把它驯服。武则天侍奉在侧,她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我用铁鞭抽打它,如果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再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当时夸奖武则天几句,但心底对这位小女子却另有想法了。本来后宫中的女人是要温良贤淑才不会影响李家王朝发展的,如果这样的女人地位上升了,权力膨胀了,那么将来唐王朝就岌岌可危了,李家子孙也会被她残害的。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在生育方面,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皇子和二十一个公主。可是当时的武则天却没有为李世民生一儿半女,违背了“母因子贵”的中国传统观念,这也是失宠的原因之一。

也许,在闻说武媚娘是个美女加才女的时候,李世民有极大的猎奇心理,所以把武则天迎进宫来,可是娶进宫之后,发现武媚娘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丽,所以提不起兴趣来,不由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武媚娘。人的口味不同,对美的审视角度也会不同,同是一个演员,有人说她很美,也有人说她很丑,这也是因人不同而口味不同的原因。唐朝对美女的审美角度也很奇怪,对女人的审美,总会把肥胖当为一个参数,应该出于李氏来自鲜卑族的原因有关。

既然武媚娘是众人所说的美女加才女,那李世民不太喜欢武则天的主要原因不是取决于她的外表。人与人相处久了,如果性情相投,就相互取悦,反之,则有排斥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夫妻、情人或是朋友。彼此初次见面,对对方的印象分,往往取决于眼缘;但是日久知人心,有可能自己原来并不喜欢的变成喜欢的,而原先讨厌的反而喜欢上了,这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汉武帝刘彻在后宫养的女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他不断地广招美女,充盈后宫。由于后宫美女太多,一时间没有足够的房屋居住,由是他命人修建一个叫“建章宫”的地方。这个“建章宫”可真大了,整个宫长就有三十里,如果按一个房子居住一个美女来算的话,那就要一万八千多个房子。这不止是我们所说的后宫三千佳丽了,而是接近二万名美女,如果精确算的话,那就不止这个数额了。因为当时宫女最小的要从十五岁,年满三十岁的就遣出后宫另嫁人了。试想,进入的美女是陆续不断的,汉武帝这一生究竟养了多少美女,这恐怕要比成吉思汗整个蒙古骑兵的人数都要多。

朱元璋很爱自己的老婆,在古代帝王中可算是一个专情的男人,因为他和马皇后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有几十年,甚至是马皇后去世了他也没有立新皇后。这种男人,真值得后人歌功颂德,也可当成模范丈夫来说。身为一名皇帝,天下美女他想要哪一个不可以呢?难道他没有性欲了?不是,都不是,是因为朱元璋追求刺激的方式不一样。他有一个怪癖,也可以说是嗜好,那就是喜欢到外面去嫖,在外“嫖”成了他寻求刺激的主要方式。明代文人高启为此事而题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也正是此诗触怒朱元璋,高启也因此诗而断了头。同时,他还有一个特点,在征服对手的同时,也要把对手的女人征服。比如,他战胜了自己的死对手陈友谅,也把陈友谅的妃子阇氏占为己有,何况当时阇氏怀有陈友谅的骨肉,可是他仍把阇氏封为瑜妃。

康熙也是一位世人称颂的明君,但他的私生活也是相其淫乱的。从景陵出土的人物中,除了康熙,还有康熙的四位皇后、一位皇贵妃和四十八位妃嫔。这个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这个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的男人,女人也不少。康熙临幸后宫有“九妃连珠”“八嫔临御”之说法,一个晚上有八九个女人陪睡,可谓康熙的私人生活有多么精彩。

至于本章中的重要人物李世民即位之时宫女有数万之多,这个数字是在其父因战多频繁,国库亏空后放走许多宫女后的数据。如此庞大的美女群,走在其中也会眼花缭乱,可李世民却出演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在“玄武门兵变”中,李世民将其弟李元吉杀死,之后又霸占李元吉的媳妇杨氏(杨桂媚),并纳杨氏为妃。后来,李渊从父兄子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也将其诛杀后,也把她的妻妾纳为自己的女人。杨氏当时只有二十三岁,心中忍着丈夫和子女惨死在李世民刀下的现实,在这种血腥的屠杀面前被李世民收入宫中,杨氏有过一死了之的想法,她求李世民赐她一死,可李世民并没有这么做。杨氏最终以头撞墙,却也不济于事,这叫生死不如。李世民之所以纳杨氏为妃,也是事出有因的,由于李元吉整天在外风花雪月,深感寂寞的杨氏和对她一往情深的李世民也有鲜为人知的艳事,如今反目成仇的人其实是昔日的情人。基于李世民是她的昔日情人,加上李世民对她好言相劝,并命妻妾都来开导杨珪媚,经过一段时间,杨珪媚的情绪才慢慢平静,在现实面前,一个弱女子也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最终,她成了唐太宗的侧妃。

以我们今天的伦理习俗来看,李世民的作法违背了人伦纲常,也导致几百年的唐王朝处于一个淫乱的时代,这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因果,也应证了权欲有多大,性欲也有多大的道理。可是我们却忽视了民族习俗这个问题,缘于李世民是鲜卑后裔,他身上承接了少数民族的血统和习俗,鲜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由于部落与部落之间距离很远,对门嫁娶很难,所以女人也是当成工具和商品来交换和使用的,从而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女人,兄弟可以继承兄弟的女人。

如果我们按传统儒家道德来评判,这种做法是极其荒谬的,但是从鲜卑族风俗来看,那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并不为世人认可的民族劣俗也几乎将唐王朝的精气殆尽。

话说回来,唐太宗不仅不喜欢武则天,还要把她杀掉。

在苏轼《苏轼集?卷一百五志林十三条》中有一段话:“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毛泽东也在《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说到:“李君羡冤死。”正是这个李君羡的存在,所以武则天才逃过了一劫。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李君羡原为王世充的骠骑将军,后因厌王世充的为人,于是率领部将投靠李渊。他是一名勇猛的将领,成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名得力战将,战功赫赫。在介休攻破宋金刚,被封为骠骑将军;在洛阳征讨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在休洺州打败窦建德、刘黑闼后,被授予左府中郎将。贞观初年,突厥兵突然进犯渭水桥,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敌,解除了长安之危。李世民曾经说过:“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遂授予他左武卫将军之职,掌管玄武门宿卫,并被封为武连县公。

这样的战将竟然死去,而且是冤死。原因在于当时流传“唐三代后,‘武代李兴’”的民间说法。这话传了到了李世民那里,唐太宗是个明君,但在封建社会许多人都对这种近乎玄妙的说法都有几分相信,杜微慎防,唐太宗时刻关注身边是否有关于“武”字的人物。

贞观二十二年,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令李淳风,是个精通风水学之士,他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精准度著称于世,他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这样的人物说出来的话,自然有几分玄乎。他对李世民说:“臣经过观测与推算,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在陛下的宫里,恐怕就是皇帝的某一位眷属。不出三十年后,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加上前不久天象异常,李世民寻思着,如果李淳风的预言和天象吻合,那就宁可信其有,也不能信其无。

当然,李世民相信李淳风是事出有因的,这和李淳风平素对事物的判断精确有关。(出《国史异纂》及《纪闻》)中记载李淳风的事迹:唐太史李淳风,校新历,太阳合朔,当蚀既,于占不吉。太宗不悦曰:“日或不食,卿将何以自处?”曰:“如有不蚀,臣请死之。”及期,帝候于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与妻子别之。”对曰:“尚早。”刻日指影于壁:“至此则蚀。”如言而蚀。不差毫发。太史与张率同侍帝,更有暴风自南至。李以为南五里当有哭者,张以为有音乐。左右驰马观之,则遇送葬者。有鼓吹。又尝奏曰:“北斗七星当化为人,明日至西市饮酒,宜令候取。”太宗从之,乃使人往候。有婆罗门僧七人。入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命取酒一石。持碗饮之,须臾酒尽,复添一石。使者登楼,宣敕曰:“今请师等至宫。”胡僧相顾而笑曰:“必李淳风小儿言我也。”因谓曰:“待穷此酒,与子偕行。”饮毕下楼,使者先下,回顾已失胡僧。因奏闻,太宗异焉。初僧饮酒,未入其直,及收具,于座下得钱二千。

第一次,他以生命来抵押何时出现日蚀;第二次,他能判断五里之外有人在哭;第三次,他对皇帝说:“七个北斗星要变成人,明天将去西市喝酒。”太宗派人前去见到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不知天下有没有这种先知先觉的人,但这三件事还真的把李世民折服了。

所以李世风对这位风水大师说的话无不相信,从而也对与“武”字有关的人更加怀有戒心,并想大开杀戒。

且说有一次,李世民设宴款待各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出于兄弟感情,也为了套近乎,李世民在席间说到小时候的别号,也就是小名,希望大家也说说。巧了,点到武将李君羡时,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叫“五娘子”,“五娘子”不正是女人的别名,大家听后不由哄堂大笑。可是唐太宗脸上的笑容却凝固了,他回味着民间传说的“女主武王”,觉得朝中拥有重权并且与“武”字有关的也没有几个人,况且与“女主”二字相关的也没有,说不准就是李君羡了。再者武将李君羡是武安人、左武卫将军、玄武门守将、武连郡公、五娘子,“五”和“武”同音。从多方面来分析,真的没有人比李君羡更配有这个“武”字了。这也是谁也不能预言未来命运的绝版,李君羡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杀了。

李君羡将军在不明不白中成了替死鬼,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是因为一句“女主武王”就把战功赫赫、一生忠义的爱将给杀了,可谓伴君如伴虎,真是草菅人命。而这位被后世颂为英明的君主却轻视甚至是忽视了那个身边的弱女子——武则天。

唐代诗人张祜曾留下感怀宫女幽怨生活的一首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诗深刻揭开了宫女悲惨的一生。上文中提到唐太宗后皇宫女多达数万,试想唐太宗会不会举步踏进他并不喜欢的武才人的门槛。武则天在远离故乡,在幽闭的宫墙内一度就是十二年,无不深感寂寞,生理上的饥渴和心理上的空虚,对于火热青春年华里的一个妩媚女人来说,简直是活在天干地燥的岁月,她需要雨露的温润,需要性爱的滋养,需要肌肤的温存。

明朝徐昌龄写的艳情小说《如意君传》(阃娱情传)描武则天的私人生活,她一生有过许多男人,特别是在成为皇帝之后,私人生活过得极其淫乱。从其母亲的作风和她后来的宫廷生活来看,她是一个表面上妩媚,骨子里欲望极强的女人。请看徐昌龄在《如意君传》中描述太子李治和武媚娘偷情的一幕:文皇不豫,高宗以太子入奉汤药,媚娘侍侧,高宗见而悦,欲私之,未得便。会高宗起如厕,媚娘奉金盆水跪进,高宗戏以水洒之,且吟曰:“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闻。”媚娘即和曰:“未承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高宗大悦,遂相携,交会於宫内小轩僻处,极尽缱绻。既毕,媚娘执御衣而泣曰:“妾虽微贱,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异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高宗解所佩九龙羊脂玉钩与之,曰:“即不讳,当册汝为后。”媚娘再拜而受。自是入侍,疾趣私通焉。

这一段话成为李治和武媚娘偷情的经典版本,今人应用到不同版本的小说和电影中。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一对乱伦的男女,在封建社会,更会被封建礼教的无情批驳。武则天身为一名女子,在夫君的床榻边和太子偷情,除了生理上的需求,其实,她还有更多的想法,一是求生的欲望,二是重获自由身。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在唐太宗去世之后,武媚娘被削发为尼。

唐高宗李治嗣位之后,他经常到感业寺里烧香拜佛,目的是为了私会武媚娘。

在武媚娘为尼期间,除了与李治私会,还有与和尚交欢的故事,但这一段故事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本文就不加以引用。

武媚娘受不了寺里的寂寞生活,李治也想和武媚娘过着光明磊落的夫妻生活,虽然武媚娘是其父的妃子,但也阻拦不住这对痴心人的脚步。接武媚娘入宫,这在当时是会引来流言蜚语的,加上后宫许多女人都不支持,可是有一个女人却破天荒地支持李治的想法,那就是王皇后。由于李治偏爱萧淑妃,王皇后醋意大增,为了转移李治的视线,同时为了讨好李治的欢心,她建议李治不要到外面去偷情幽会了,干脆迎进宫来。李治一听,正合下怀,于是把武则天“载之入宫,拜为左昭仪”。

武媚娘从感业寺的一名尼姑转而又成为正二品的昭仪。她是个心机很重的女人,在自己权力尚弱的时候,时常讨好王皇后,一时间成为王皇后身边受宠的女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她对王皇后可算是卑躬屈膝了。

王皇后看不出武则天是个有心机的女人,心想武则天是皇帝喜欢的女人,不如自己也对她好一点,以便讨得皇帝的欢心,故而她时常在唐高宗面前夸奖武昭仪。

虽然武则天比唐高宗还大五岁,可年龄的大小并不阻拦两人的激情碰撞,进宫后的武则武越来越讨唐高宗的欢心,不管是床榻之事还是书画棋琴,他俩都玩得很投机。

除去坐朝时间,唐高宗和武昭仪总会相伴在一起,俩人一起进食,一起商量大小事,武昭仪对天下事的看法让唐高宗叹为观止,所以有时候也听从于武昭仪的指挥。武昭仪看时机来了,她对自己身为昭仪的位置并不满足,于是有了取代王皇后的念头。

武则天是一个心怀宏愿的女人,她在唐太宗李世民要死之前,就把心思放在太子李治身上,从而寻找机会和李治巫山云雨。在感业寺时,她千方百计做好回到重回宫里的准备。进宫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先是讨好王皇后,提高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同时缠着唐高宗李治不放。她在心底早就制订了一个长远的计划。

武媚娘三十二岁那一年,她对唐高宗泣诉:“陛下位居九五,不念下带之记乎?”唐高宗李治心想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人整天争宠相斗,早就有废立的想。第二天早朝时,唐高宗问长孙无忌:“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欲废后、立后,卿意如何?”意思是说王皇后无子嗣,而武昭仪有子,我现在想要废了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你等大臣有什么看法?当时,长孙无忌清楚,皇帝提出这个要求,早就下了决心,所以自己说不说都不重要了,要是说了肯定惹得皇帝不高兴,说不定自己还惹上了祸,所以他不敢回应皇帝的话。但是有个近臣叫褚遂良的却是个直肠子,他直接反驳说:“王皇后,表礼所聘,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等曰:‘朕佳儿、佳妇咸以付卿。’言犹在耳,不敢忘也。况王后未曾有过,何以废之?陛下必欲易后,伏请妙选天下名族。且武氏经事先帝,又出为尼,人所共知,天下耳目不可掩也。臣逆陛下,臣罪当诛。”说完这番话,褚遂良拉下帽子就在叩首,直至叩得头流血后说:“臣还陛下牙笏官请愿归甲里。”武则天藏在屏后,听到褚遂良如此反对她当皇后,不由站出来狠狠地对着褚遂良吆喝:“何不挞死这利口贼!”唐高宗听到武媚娘这么一喝,心想立不立皇后本是他自己的事,只不过出于尊重朝中大臣,给予你们这些参政大臣面子,想不到你不但反对,还拿出父皇来压我,最可恼的是还数落我的女人的不是,不由大怒,将褚遂良以极刑赐死,而长孙无忌也被贬为潭州都督。

朝中大臣看到褚遂良被处于极刑而死,长孙无忌又被贬,所以朝廷上下都一起站出来要求武昭仪册封为皇后。

为了稳固后宫主人的位置,武则天把目标锁在王皇后和萧淑妃身上,只有这两人死了,她的皇后地位才能完全稳定。于是她通过了各种手段来陷害王皇后和萧淑妃。其中至命的一件是通过杀死自己的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和萧淑妃。从而让昏庸的唐高宗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被废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软禁在太极宫的一个清冷的院落里,那是一个黑牢,只有一个小洞可以与外界透光,那就是递饭的地方。两人吃喝拉撒都在这个房子里渡过,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唐高宗是个感情丰富的男人,在册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后,他心里不由想起往日坐在自己身边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心里总是几许挂念,心里总是想着鸩毒的人不可能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再说王皇后虽然没有为他生下一子半女,但也是几十年的夫妻感情了;萧淑妃却是三个儿女的母亲,不由怀有怜悯之心。由于他跑到关押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院落,看看这两位昔日相伴左右的女人是否安在。

《资治通鉴》记载唐高宗心酸落泪地对着洞口喊道:“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凄凉地说:“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看来无望,只好哀求:“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

听到王皇后这么说,唐高宗动了恻隐之心:“朕即有处置。”武由天安插唐高宗身边的人听到唐高宗这么一说,马上跑回来向武由天报告。武则天一听,急了,要是唐高宗真的放了王皇后和萧淑妃,那前功尽弃了不说,一旦真相被弄明白了,说不准自己的命也丢了。这不是陪了孩子又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于是她找到唐高宗,果断地对唐高宗李治说,你就这么去见王皇后和萧淑妃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本人刚当上皇后,她们刚被废,朝廷和后宫都人心不稳。此时,你身为一个皇帝,讲话做事出尔反尔,前后矛盾,朝廷上下会怎么看你?如果你不忍心,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了,你还是慎重地想一想吧。

唐高宗是个没有主见的男人,虽然心里怜悯王、萧二人,但是觉得武则天所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他出于一个君主,所言所做都不想再反悔了。处于左右为难之际,他把处理萧、王二人的权力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先是令人在她两人身上各打一百大板,这一百大板下去不死也是皮开肉绽了。看着这两个人生不如死的样子,想起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不由把怨气全都发泄出来。熟读史书的武则天学汉代吕后的“人彘事件”,截去王、萧二人的手足,把两人置于酿瓮之中,用她的话说是“令二妪骨醉”。

说到这里要回顾一下武则天所走过的路,她嫁给李氏父子两个皇帝,唐太宗因“女主武王”防着姓武的,差点就要了她的命;唐高宗后来去接回“女主武王”,并授权给武则天把王皇后和萧夫人杀了,在武则天的权欲无限膨胀的时候,他却早已忘了“女主武王”之说。相对来说一个为了李家王朝的安危而防患于未然,一个为了自己的艳福而听尽谄言媚语。这也许是明君与昏君的区别。唐太宗懂得潜龙勿用的道理,而唐高宗连自己的女人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这是人在智慧上的差别。武则天看到李家父子的不同,性情上的不同,智慧上的差别,人格魅力上的高低,处事办事上的手段,她对唐高宗太了解了,所以一句话就抓住高宗的软肋,把王、萧二人变成死鬼。一个自己的女人也看不清的君王,他能看得清世事清浊吗?一个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的男人,他能保护得了他的子孙后代吗?武则天面对这样一个男人,她有了很大的野心,既然皇帝你都不会做,那就我来教你做,要不我来替你做。这个外表妩媚的女人,看起来只有狐媚的酥骨,但她的内心却热血沸腾。

王皇后、萧淑妃身上流的是贵族的血统,她俩在被如此严酷的肉刑之下,仍没有向武媚娘低头。王皇后大气凛然地说:“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在王皇后眼中,她不会承认武则天是皇后,就是至死也不过是一个个昭仪。明知要死了,还是祝大家万岁安康,傲慢的态度下,是对武则天的轻蔑。萧淑妃是个性格比较刚烈的女子,她至死也不会低头,对武则天有一种唾弃的态度:“阿武妖狐,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说她愿来世变成猫,武则天是只老鼠,至时会把武则天生生扼死。武则天一听这话,不由更加在生气,于是她给王皇后改为姓蟒,说她是蛇,心如蛇蝎一般毒。把萧淑妃的姓改为枭,枭是如鹰一样吃肉的恶鸟。精神和肉体上的残害,让王、萧二人不久也死了,后人常以冥界灵猫来说是萧淑妃转世,现在有的网络游戏中也把冥界灵猫当成宠物角色或人物角色。

从王、萧二人被武则天残忍杀害这件事中,这会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一向外表媚妩温柔的武媚娘,变得极其无情。

武则天凭着李治的权力除掉王皇后和萧贵妃之后,又笼络李义府、许敬宗等朝臣,剿灭长孙无忌和禇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野。从另一个层面来解理,武则天对长孙无忌和禇遂良的打击,也是对唐朝当时门阀贵族嚣张气焰的打压。因为这些关陇贵族以及依附者,从北周以来就是政治舞台中的统治者,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股保守力量。武则天的父亲本来就是一个被朝中贵族欺负的对象,为了破除这种歪风斜风,用杀鸡儆猴的手段对于整个大局来说是有利的,破除朝廷和社会滞积的败坏作风,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除李旦,自立圣神皇帝,并且易“唐”为“周”,易国号实质上就是改朝换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明摆着大唐的天下已经改为武氏的天下。武则天敢于这么做,在于她清除异己之外,朝中大臣都是归顺于她的人。

武则天凭着李治的权力除掉王皇后和萧贵妃之后,又笼络李义府、许敬宗等朝臣,剿灭长孙无忌和禇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野。从另一个层面来解理,武则天对长孙无忌和禇遂良的打击,也是对唐朝当时门阀贵族嚣张气焰的打压。因为这些关陇贵族以及依附者,从北周以来就是政治舞台中的统治者,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股保守力量。武则天的父亲本来就是一个被朝中贵族欺负的对象,为了破除这种歪风斜风,用杀鸡儆猴的手段对于整个大局来说是有利的,破除朝廷和社会滞积的败坏作风,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除李旦,自立圣神皇帝,并且易“唐”为“周”,易国号实质上就是改朝换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明摆着大唐的天下已经改为武氏的天下。武则天敢于这么做,在于她清除异己之外,朝中大臣都是归顺于她的人。

《旧唐书》称其为“博通群籍,史笔尤工”的唐代小说家、史学家沈既济,曾经这么说过:“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她称帝之后着重于科举考试,为天下文人开广仕途之路,破格录用人才,让天下文人都有“为仕”的机会,从而减少许多民间声讨的声音,这也是一种泽恩施德的作法。武则天用人从来不看门户高低,只在乎你的学识和能力,不在于你的背景和身份,所以开科举考试之后,有许多人都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且成为高官。广开科举大大刺激了天下文人的科考积极性,让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鼎盛时期,特别是诗词方面的成就, 让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也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形成当时“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文学风气,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在朝政方面,他知人善用,容人纳谏,是一个开明的女皇。从清异己到安天下足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谋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所以在她统治五十年间,政治开明,社会持稳,人民和睦发展,社会矛盾相对减少,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刑罚和法典上也有所改善,取得大多数人的信任,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经济方面,虽然朝政在贞观年间也提出过“劝农桑”的口号,但缘于各种阻力而没有实施和发展。所以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劝农桑,薄赋役”奖励农桑。在武则天掌权之后,她编撰的《兆人本业记》中,让州县等地方官指导和扶助农民拓荒种植。在支持农民发展农业方面,她还对地方官吏加强整治,让逃亡的农民有田种,这种宽仁的政策,得到普天之下的百姓拥戴,并得到家居乐业,天下平和,社会稳定。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外域不断地对大唐边境搔扰,西部的西突厥和吐蕃也不断对大唐进攻。北边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也一度侵略大唐。面对外敌的入侵,武则天设立军镇,同时积极推广屯田法,积蓄力量,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并恢复安西四镇。为了让边疆得到安宁,她又采取了多民族并存的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存在,对边疆生产的安定做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武则天晚年专断朝政,唯亲是用,从而引发朝廷人心不和,所以在她病危之时,宰相张柬之和朝中大臣都发动了政变,并且重立中宗李显为皇帝。面对现状,武则天想到自己死后如果没有把权力归还李氏,必将是一场血腥屠杀,所以在她临终前废除了自己的帝号,并且宣明天下还是李氏的天下,在她死后,只留给世人一个无字碑,所有功过都没有铭记,这也是一个女人最后的空白遗言,至于这块空白的坟碑上有多少杂念,有多少功名利禄,有多少荣华富贵,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无底的谜。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相关文章

  • 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女人,睡了皇帝又再睡了皇帝的儿子,当了皇后又当了皇帝,她是唐王朝的皇后,却是“周”的皇帝。...

  • 恶动力与历史发展

    恶动力与历史发展 黑格尔曾说:恶动力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正是人类卑劣的情欲--贪欲与权欲,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杠杆。...

  • 权欲的尘埃

    当时的康巴高原上,连接无缺的山似是将这个地方包围隔绝开来,生活于此的土司们进行着或明或暗的权力角逐。 聪明的老麦其...

  • 我的物权欲

    我的物权感比较强。一直用“我的”和“人家的”做为划分事物乃至情感的依据。从小我的为人处事里就没有“分享”,喜欢“藏...

  • The king:男人的权欲

    文/熟女分割线 说到韩国电影啥都敢拍,应该没人会说二话。这不,由郑雨盛、赵寅成两位男神同台飙戏的电影——《The ...

  • 时说时语

    1 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权欲,也没有什么对与错。 权欲,原本是人性。蕴含着控制欲、支配欲,以及掩映在童年经历下的那种“...

  • 2018-08-09

    欲与归乡,欲与休

  • 积德行善 潜心修佛 愿能有所化解 愿权欲都能止步

  • 上位宫廷—— 权欲官斗

    上位宫廷—— 权欲官斗 江山美人我全都要 游戏简介: 《上位宫...

  •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有感

    谈性非性,一切皆暗喻性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谈到性,称之为文学的宠儿一点不为过。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沉浸在文学作品的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欲与权欲的宠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uy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