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在九份短短停留过一个小时。然后觉得,我还会再来的。
于是在今年春天终于得以实现。四月末去九份的那天,天阴,一路上也是状况不断。
还没到五一假,大陆旅客似乎已不少。自由行开放以来,台湾已有不少措施应对大陆节假日,然而还是明显感受到蜂拥而至的游人。也许是因为当时蔡English将要上台的缘故,大家担心政策的不定性吧。
我们在台北车站一路走过去寻找能用的储物柜,几百个柜子没有一个是空的。晃了好多圈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打算把两个笨重的大箱子运到瑞芳再想办法。
进站等了一个半钟的火车,结果两人都埋头在早上淡水的照片里,竟然还是错过了。然后我们相视而懵呆。
再等下一班火车又需要一个半钟,只好先坐车到汐止,再经过名字都好可爱的七堵和八堵到瑞芳。
不得不说车站里的指引还是蛮乱的,问了好几个当地人都表示不清楚。
兜兜转转又一个多钟后,火车终于哐当哐当晃到达瑞芳车站。存行李,再转车到九份。
山路弯曲绵延,窗外天空的光线伴随着细雨,在路旁繁盛的绿色中摇晃。
一路颠簸往上,依稀可以看见半山腰弥漫着一片云海,纯白的雾气飘飘欲仙。云海中的那座天空之城九份,在氤氲的山间若隐若现。
下车后经过漫长的石阶,岔路口屹立着一个神庙。雨势渐渐变大,这座带着宗教仪式感的建筑在这里显得安宁古朴。
奔波着终于抵达九份老街。盘山而建层叠的小房子,破裂的墙缝中钻出一抹抹嫩绿。
回环曲折狭窄的街道上,不时走来的小猫小狗,添上一抹原始朴实的色彩。
收起雨伞扎进老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一刻,忽然充满感激。这里像是没有被风雨侵袭的一个温柔的港湾,挤挤挨挨的屋檐下依然显得热闹。
坐在小店里,看着窗外的人头耸动。旧式红灯笼上浓墨写着,阿妹茶楼,赖阿婆芋圆,古早丸店,草仔粿...... 一个个灯笼悬在斜风细雨中摇曳,映红往来行人的脸。
一杯姜母茶一碗鱼丸汤,赶走了满身湿气和寒气。有人说,旅游业蓬勃和人群拥挤的地方是不值得去的。然而那一刻,在一个陌生的街道里躲着风雨喝着热汤,却感到心安定。
锅里咕噜咕噜的茶叶蛋,飘着葱花的丸子汤,一口辣遍全身的姜母茶,地瓜味芋头味加红豆绿豆的热乎乎的芋圆。脑海里响起阿雅的“红豆,大红豆,芋头,大芋头......”
喜爱食物,弥漫的香味总让我觉得温暖。这一碗一杯一串的温热飘香,随着胃的充实,心也觉得踏实起来。
也许是心脏接近胃的缘故?反正我生物学得不好。
虽然有着商业气息,却依然掩盖不了曾经的黄金矿给小城留下的遗迹。从开采到繁华时代再走向衰落,跨越百年,见证了清末到日据时期再到现在ROC的变迁。
如今的九份已经褪去金色妆容,显露出岁月留下的古老沧桑的斑驳,成为怀旧的图景。矿藏掘尽,曾经的山道上的旷工,已被熙攘的游客替换。参差不齐的山间木道,抬脚间却依稀可以想象当初的身影,诉说着艰辛。
小城再次热闹起来,是因为宫崎骏笔下的《千与千寻》和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于是这里的旅游业渐旺,有人说拥挤的感觉已经失去了朴实和安宁。
然而城因人而有生机。也许人们厌烦商业化不是因为这个空间的喧嚣,而是心的嘈杂吧。希望自己内心不会因环境而太多地被扰乱,在繁忙的世界里也可以寻觅到美好的人事物。
人群散去的老街
晚上七八点,大部分店家的铁门都已拉下,游客也大多不在这里留宿,陆续离开。
吃饱喝足后从老街走回民宿。雨后的阶梯湿漉漉,吱吱呀呀响着踩水声。灯光渐渐稀少,显得寂寥。
兜兜转转在陡直的石阶里,两枚路痴再次迷路。还好民宿在山顶,一路往高攀爬而上行,七拐八拐终于找到。
坐落在高处的民宿,前身是台电服务处。老板是前台电员工,一位和蔼的老爷爷。退休后把这栋屋子买了下来,然后慢慢加入花草,书画,茶室,一点一滴打造成梦想家园,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也一直梦想有一间小屋,里面装着喜爱的事物。美食,书籍,画册,摄影,花束。人来人往,互相传递温暖。
没有和老爷爷合照一张 有些遗憾
老爷爷在一楼说,晚安。感到有种回家的温馨。
自己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只有在节假日才回去家乡县城。然而觉得那些青草味混合花香的气息,却有切切实实的熟悉感。
在山顶的栅栏旁,俯瞰入夜的九份山城。远处是一波一波的浪潮,冲击岸边小镇。山间蒸腾起雾气,不时吹过阵阵微凉的海风。
老街卧在层叠起伏蜿蜒的山峦,小房子高低错落。
没有了人群喧嚣和机车的轰鸣声,只有雨滴拍打屋顶,伴随着蝉鸣鸟叫,和自己清晰的呼吸声。
静谧的万家灯火,暖暖橘黄点亮整个山坡的星海。
忽然发现,在这一闪一烁和一呼一吸间心也被点亮,渐渐温暖了记忆。
這裡的景色像你 變幻莫測
這樣的午後 我坐在九份的 馬路邊
這裡的空氣很新鮮 這裡的感覺 很特別
仰望這片天空 遙記我對你的思念
——《九份的咖啡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