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11月份,我结合了一些咨询案例,写了一篇文章《年收入多少,我们才不会焦虑?》。
到了今年,我发现咨询者依然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于是我重新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那就是,赚多少钱只是导致你焦虑的表象,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今天打算告诉你的。
如果你能耐下心来读完今天的文章,也许到明年的今天,你就会在留言区里对我说:“晓璃老师,我按照你的方法做了,并渐渐摆脱了赚钱的焦虑。”
希望到时候兴奋不已给我留言的人,会是你。
一、
在我这里咨询过的职场人不计其数,他们当中有月入三千的职场小白,也有月入好几十万的项目总监,但不论月入三千还是三十万,我发现他们都有一样共同的东西,焦虑。
果真是焦虑面前,人人平等吗?
这里一定有问题。
我沿着记忆的线索往前追溯,有这样一段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还是我刚毕业的时候,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在公司附近和其他两个女生合租了一间小套房。
我们三个女生平时过得挺快乐,可一到交房租的日子,我的焦虑值总会一路飙升达到高峰。
交房租的头一天晚上,隔壁屋里总会发出“啊”的一声尖叫,不用猜都知道,住那间屋的姑娘小媛(化名)总会用喊叫的方式发泄内心的郁闷和焦虑,被我和另一个女生戏称为“尖叫系”。
第二天晚上,房东会很有礼貌地准时在八点钟敲响我们的门,细声细语地说:“辛苦姑娘们把下个月的房租交一下哦。”
房东是一个皮肤能掐出水的女人,微胖,目测大约三十岁上下,发髻高高地挽起,穿着得体的墨绿色大衣,一双高跟鞋会随着她不急不慢的脚步声发出“咯噔咯噔”有节奏的声响。
与我们内心的万分焦虑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淡定与从容。
“她怎么可以如此不焦虑呢?到底是装的还是真的呢?”在目送她远去的背影之后,我小声嘀咕道。
“你要是她,你也不会焦虑呀。”隔壁屋“尖叫系”小媛说:“想想吧,如果你家有六套房子,每套房子月租2000元,你一个月稳赚12000,并且这笔房租费会永远赚下去,你哪里会焦虑呢?!”
时至今日,当我再次琢磨小媛的这段话时,竟然发现这段话大有深意和奥妙。
二、
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
根本问题在于,对于很多身在职场的你我而言,即便你今天月入过万甚至更多,又怎样呢?
如果有一天,你赖以生存的技能突然哪一天用不上了(比如整个行业没落了),你能不焦虑吗?
又或者,你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你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你早已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祈祷单位不要倒闭,最好撑到你退休就好了,你根本不敢想象,单位一旦倒闭,留下一个处在尴尬年纪的你,又到底该何去何从?
今天的收入永远只是今天的,它无法代表你的未来,更无法保证能持续稳定下去,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份收入丝毫没有掌控感可言,更谈不上我的收入我做主——这才是我们焦虑的真正根源。
想要破解焦虑,就要从收入来源着手分析。
所谓收入来源,顾名思义,就是你的钱从哪里来的。
你可能会觉得,钱不都是自己赚的吗?
其实不然,同样是赚钱,来源不同对你产生的焦虑感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上班族平时拿劳动和时间换来的叫薪酬,在充满变数的今天,随着你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年龄越来越大,这份薪酬收入说不定哪天说没有就没有了——这种收入来源无疑是在消耗你的大好年华、时间及精力,我把它称为“损耗型收入来源”。
而以房东为代表的靠收租赚钱的人群,他们之所以不焦虑,是因为这份收入的获得并不是靠自我消耗获得的,它是依靠房产而来,房子属于资产,你可以租出去你可以出售,赚钱的速度及多少由你说了算——我把这种收入来源,称之为“资产型收入来源”。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来源结构里,损耗型收入来源占据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这个人不焦虑才怪。
这就是很多上班族焦虑的根源。
三、
如果在一个人的收入来源结构里,除了损耗型收入来源之外,TA还有资产型收入来源——后者的比重越高,这个人的焦虑程度则越低。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家中有好几套房子,每个月光房租收入就能过万,对他们而言,上班只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心态会出奇好,你也很少见到这些人焦虑,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只是上半句,关键在于,如果这笔财富里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型收入,才可能真正做到“富且无忧”矣。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资产型收入具有缓解焦虑之功效,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乃至增加这方面的收入呢?
为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下能带来收入的资产都有哪些。
通常说来,能给个人带来收入的常见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固定资产(如房屋)及无形资产(如个人品牌、KOL)。
这些能带来收入的资产绝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能和你脱离开而给你带来收入,这份收入和你的公司无关、和你的职位无关、和你的年龄无关,因此,让我们在职场中深感焦虑的因素在这种性质的收入里都不存在,你的焦虑感自然会降低很多。
比如你把房子组给他人,你并不需要天天耗时间在上面,只需要定期收租就可以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收入有这几部分构成——
1、你通过上班获得薪资报酬,约占你收入的40%左右;
2、你通过房租获得的租金收入,约占你收入的40%左右;
3、你手上持有一些公司的债券股票,通过低买高卖,这部分收入约占20%左右。
如此一来,你还会焦虑吗?
你会焦虑,因为你的薪酬收入仍占据一定比例,但比一味依靠工资获得收入的上班族而言,你的焦虑感会少很多。
四、
要知道我们上班的收入是用自由为代价换取的,同时你能爬到怎样的职位、遇到一位怎样的领导、身处怎样的职场环境,并不是你能说了算的。
你如果恰好遇到了一位知人善用的领导、你做的事情恰好是你擅长的、同时你们公司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没有或很少有办公室政治,加上你个人努力和悟性,你才能实现职场的跨越和升级,获得理想的收入。
但这里还有个前提也不容忽视,比如,你所在的行业恰巧赶上了不错的发展时机,你也恰巧年富力强能挑起大梁。
如果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意味着你的职场发展可能就会受到阻碍,无法如你所愿升职加薪。
我接触过太多这样的咨询者,他们有的因为和领导关系处不好一路坎坷,有的因为所做的事情并非自己所长一直难有成绩,还有的一开始发展不错、到后来因为行业大环境整体下滑,而自己已人过中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是他们不勤奋不努力吗?
不是。
因为职场收入的特点就是“损耗性收入”,你有利用的价值还要结合各种因素才能得以重用,你一旦没有利用价值,立即被无情清理,毫无人情可言。
这种情况下,请问哪一位职场人不心有余悸、焦虑不安呢?
五、
因此,想要不焦虑,达到财富的相对自由,你真正需要做的是:
1、给自己积累一份资产;
2、这份资产在市场上具有公允价值(是市场公认且能被估值);
3、这份资产通常可以给你带来两种收入:一是转让收入(比如卖房子);二是定期收益(比如房租收入);
4、优化自己的收入来源结构,增加资产型收入比重,降低损耗型收入比重。
在资产型收入这里,随着国家对房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出台,很多未能享受到房子红利的职场人以后想要依靠房子这种固定资产盈利的路注定会越来越窄,如果想要增加资产型收入比重,或有一个出路:那就是在一处很少被人提及但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的资产上下功夫,这就是“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涵盖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大到个人品牌的建立,小到KOL(意见领袖)的打造,抑或是累积公司以外的声誉,都是在个人无形资产方面下功夫。
想要在个人品牌、声誉及影响力等无形资产领域打造自己,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增加资本化支出。
在会计领域,花钱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费用化支出,二是资本化支出。
费用化支出的特点是和未来无关,看重的是眼前的享受。
比如你花一千元吃了顿大餐并不能给你未来带来任何收益,在会计领域,这一千元的花费被列支为费用,不会让你的未来产生持续化收益。
资本化支出的特点是持续的且能给你带来预期回报。
比如你有个播音的梦想并想在这个领域耕耘找到变现途径,你需要投入一笔钱去进行专业学习,再投资一笔钱买一些比较好的录音设备。
假设这套设备预计可使用五年,在这五年中,如果你能坚持每天下班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录制你的音频节目并发布到相关的平台上,渐渐地你会有一批听众。
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可你,甚至有人愿意和你学习播音,那么你就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他们并收取合理的报酬,而这部分收入正是基于你的影响力而来,这就是“资产型收入”。
六、
最后,我们再通过一个例子对今天的文章做个总结。
为什么明星赚钱比一般人容易?
因为明星附带的就是可交易的流量,比如一个明星某平台上的粉丝好几千万,她今天随便发张街拍,重点宣传下身上最新款的裤子,顺便放上链接,这款裤子卖上十万多条不成问题,商家自然会给这位明星相应的酬劳——因此,这种具有“带货属性”的明星,不就像一台行走的提款机么?
要不然,你认为那些明星们乐此不疲地上各种综艺或真人秀节目是为了什么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谈流量变现还为时过早;眼下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刻意增大自己的资本化支出比例,慢慢形成自己的专长和特点,学会与资产做朋友,提升自己的资产型收入比重——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享受到属于你自己的财富自由。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2017年新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三个月销量破五万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