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2015年去支教,支教前的培训系列课里有几节课程是讲儿童心理学的,其中有提到一个命题便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不记得敏敏老师当时的观点和解释了,但是我却一直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
我还记得,当被老师问到“谁支持人性本恶?”的时候,为数不多的举起手的小伙伴中就有我。其实,在这之前,我根本很少思考这个问题。
当时我之所以举手,除了少量的正经思考之外,大部分则是出于想要出风头的逻辑冲动。我心想:“估计这帮来支教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是心地善良的,而心地善良的人基本都会支持人性本善。那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地支持人性本恶,这样才会因为显得与众不同而被人关注。”(然而,当我举手的那一刻,心里又嘀咕:‘啊,这些人里居然还有几个另类!’)
学堂最近,我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性善恶是个没有结果争论,它并不像一枚硬币那样有着纯粹的正反两面,“人性之本”这枚硬币是会侧立的。
在《我的父亲》那篇文章里,我曾写过小时候偷家里钱的那段经历。其实,我在那么大的时候,还不只是偷家里的东西……
我天真的孩儿们
正文如下
我的六年小学都是在自己村里的学校完成的,我家住在村北,学校在村东南,穿过整个村子上学总共也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开学的时候,妈妈带我去报到,那天之后妈妈几乎再也没有出现在学校。
十几分钟的路程,我有时候自己走去学校,有时候和哥哥或者同龄的小朋友结伴去上学。从前的走路不只是为了赶路,观察路边的花花世界也是一种游戏。
上学的路上,要路过一家小卖铺,是一家姓“安”的人家开的,我们便都叫做“安家小铺”。九十年代,物质生活发展很快,安家小铺正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消费能力而新开张的,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几乎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当时,除了抽奖的泡沫盒子和收集水浒卡的方便面之外,最吸引我的便是门口的素炸丸子——
先把面粉活成稀泥状,再把各种蔬菜切丝倒在一切,加各种不知名字的香料香精,再加一些动物油搅拌上劲。团成两三厘米的丸子,下高温油锅,水汽和油烟顿时一起蒸腾起来,随着丸子上下翻滚,逐渐炸至金黄。出锅涳油,外酥里嫩,油香四溢,入口爽脆可口,还有肉香回味无穷。
卖丸子的摊位在小卖铺门口,大概三四个穿成一串,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价钱是两毛钱一串。可这对于零花钱有限的我来说,仍然是一种奢侈。每次路过小卖铺的时候,我都能闻到诱人的芳香,那些金黄色的小丸子深深的吸引着我这个懵懂未开化的孩子,于是我产生了邪念。
时值盛夏,学校把下午上课时间调整为三点,中午多出来的一个小时,大部分人都用来睡午觉。而我偶然有一次早出发了十几分钟,发现此时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安家小铺门口的那个卖素炸丸子的小摊,放在路边也无人看管。
于是,我装作若无其事地经过摊位,然后用眼角余光迅速扫射一遭,见四下无人,便迅速伸手拿了一个丸子。马上把双手背在身后,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走远之后方才拿出来,细细品尝。
轻轻松松取得一次成功之后,我开始有点得意,心想:又不花钱,又没人知道,这真是完美的计划。此后,我经常一个人早早地去上学,又如法炮制了两三次,无不顺利得手,我甚至觉得此事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直到某一天……
“站住!”小卖铺的老板娘厉声喝道,“干嘛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一把揪住,便心想:“‘站住’这个词从来都是在电视上有警察抓小偷的时候才能听见,如今用在我的身上了,这下完了……”。
“说,偷了多少次了?!”老板娘又提高了一个音量。
我心下慌张,便下意识地回应道:“就这一次,一次就被逮着了……”说完便抽泣起来。当初瘦小的我被大人抓住的样子,大概就像小鸡被老鹰抓到了。
“告诉我,你几年级几班的?班主任是谁?”
“我不能说……”听到老板娘似乎打算追究到底,我更加惊慌,抽泣变成了哭喊,“求求你放我走吧,我往后再也不拿了……”
不知道重复了几遍,我又把刚刚到手的丸子递了回去,“把这个也给你……”
老板娘面对我歇斯底里的惊恐哭号,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抓住我的手也有点放松。于是,我立刻脚底抹油般地跑掉了,安家小铺一家人也没有人再追上来。
后来,这件事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是我很少光顾安家小铺了。
再后来,我深深地记住了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如今,我才进一步发觉,其实那个时候我的表现就是人之本性:面对口腹之欲,一个有着原始冲动的人就是会用各种方式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像很多的社会性动物,行为善恶之别,其实是原始人组建成社会之后才有的产物,却并不是一个人类个体的行为出发点,一切取舍无非取决于“是否利己”。
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糟糕的童年小事……
家乡
交学费
在上学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件令我一度诚惶诚恐的事情。前面说过,妈妈带我们哥俩儿去学校报道之后,我的父母就再也没有去过学校,包括学校收费,也都是我们自己带到学校。
有一次开学的时候,学校让交学杂费——40元。这个数字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这40块钱大概是我们家好几天的毛收入。
妈妈小心翼翼地把钱亲自放到我的口袋里,一再叮嘱我看好钱。开学的新鲜劲儿还没有过去,出了门的我就撒欢跑去了学校。然而,到了学校准备交钱的时候,却翻遍全身也没有找到那40块钱的影子。
老师慢慢走到我这里,向我伸出手时,我有点慌张,便急中生智地说道:“老师,我忘带了。”
放学回到家,又对妈妈说道:“妈妈,学校说40块钱不够,还得再交40块钱。”
于是,妈妈又给了我40块钱,我也顺利到学校交了差。
当然,纸还是没有包住火,妈妈在邻里间闲聊的时候,这件事情很快就败露了。爸妈倒也没有打骂我,只是一再叫我去找找看,告诉我钱的重要性,告诉我以后怎么保管好它。
从此之后,大额钞票,我都小心地放进书本里夹着,再也没有放在口袋里,每次拿钱交学费,背上书包都像背着炸药包一样,一路上要检查好几遍。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觉其实那也是所谓的人之本性:做最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即使是撒谎,这无关善恶,也根本轮不到考虑善恶。
我可爱的阿牛
看蚂蚁
还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的时候突降大雨,院子里很快有了积水,豆大的雨滴在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的水泡,噼啪作响。
同学们都兴奋至极,一起欢唱着:“下雨啦,冒泡啦,王八出来带帽啦……”
而我却没有加入这欢呼的队伍,而是留意到墙角有一窝蚂蚁,似乎正在匆匆忙忙搬家的样子,蚂蚁窝却眼看就要被积水淹没了。我便走过去支起雨伞,为这群蚂蚁挡雨,又随手抓来一些泥土在蚁窝周围筑起一圈泥墙,防止雨水灌进蚁窝。
我一边撑着雨伞为它们加固泥墙,一边看着蚂蚁继续忙碌,一边想象着他们慌张“抗洪”的场景对话。
当然,我筑起的泥墙挡住了水,也粘住了几只蚂蚁。害了它们之后,我还不得不反过来救他们。后来,我对小动物一直怀有这种怜悯的感觉。
而如今我才发觉,其实那种行为也是人性之本:同情弱者。
能说它是善心吗?我觉得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众生平等,只不过是帮助那些没有利害关系的弱者,从而让自己感觉开心甚至是伟大罢了。
回顾
童年的我无忧无虑,也无欲无求,大多的时候就是释放天性。但是天性也需要引导或者约束,于是,我终于成长为一个还算与社会无害的人。懂得社会生活的善恶对错,大概就是社会教育的基本意义。
这三件小事是我小时候的故事,当时我已经有了集体与个人的意识,很难称之为人性之根本。但是,因为孩童的无知,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性之初的样子。
我想,所谓的人性的本源,并没有善恶之别,人性就是人性,和其它动物区别不大。如果真的释放天性的话,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出于利己的原因罢了,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有的天性支配的行为里,恰好有一些恶行,亦有一些善行,那都只不过是恰好吻合了社会规则中划分善恶的标准。
所以,我觉得善恶之别,也只不过是一些先哲为了让人类社会良好运转,而故意提出来的行为标准。
所有的善,并不是出于人性,而是为了让这个社会稳定存续;所有的恶,并不是本身有错,而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则。
当然,我们应该支持善行,控制恶意,从而让社会取得整体最优,而不是纯粹满足个人利益。如果除此之外,再有一些自我意识觉醒这样的基础生存训练,我想,这也就是教育最美好的基本意义了。
童年,
你好,
再见!
网友评论